高一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1.(3 分)B(A.“是因为其突破了现实功利”强加因果;C.“开始关心国事”表述错误;
D.“比辛词更优秀”无中生有)
2.(3 分)A(条件推断错误)
3.(3 分)D(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观点是诗词创作不能“太拟古”,而要触摸时代的痛点、泪
点、兴奋点。D 项强调传统意象的使用,不能支持这一观点)
4.①辛词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多表现家国愁情。②历代欣赏稼轩人格的词人登高临远
之时常产生强烈共鸣。(4 分。每点 2 分)
5.①意象应兼顾现实与理想。毛词的“斜阳”意象既来源于革命生活,又展现了革命豪情;
②意象应接受传统又能翻出个性。毛词的“斜阳”意象在接受辛词家国之情的同时,融入
了作者主观情感,于辛词意象传统之外翻出了个性。(4 分。每点 2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6.(3 分)D(“意在塑造解放军的传奇英雄人物”错)
7.(3 分)C(“第一人称视角”错)
8.①“眉毛很白很长,搭在眼皮上”中的“搭”字刻画了老人在解放军撤离后失去指望的精
神状态。②“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中的“皱”字表现出老人帮助同志们渡河时
的焦急、思索之态。③“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中的“耸”字传达出老人找到渡
河之法后的愉悦和兴奋之情。(6 分,每点 2 分)
9.①凸显了凛然坚定、甘愿牺牲的拥军老人形象。②揭示了信念这一主题,表现了对军民鱼
水情深的赞颂。③省略号结尾,引发读者想象,留有更多回味空间。(6 分,每点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3 分)A(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 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
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11.(3 分)B(“贬官或降低官职”错)
12.(3 分)D(“才消除疑虑”错)
13.(1)时间久了,转任为江州刺史。他哭着不愿离京任职,又留在京城担任吏部尚书,最终
因为旧恩而被宠幸。(4 分。“出”“以”“见”各 1 分,大意 1 分)
(2)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人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听那声音,铿铿锵锵颇
有京城的风味。(4 分。“明年”“送客湓浦口”“声”各 1 分,大意 1 分)
14.①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真诚,被人称赞;②后来他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武
帝旧时的事情,因此受到责怪。(3 分。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高一语文答案(A)第 1 页(共 3 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3 分)D(“消极情感”错)
16.①时间:“趁新年”交代腊八节在时间上接近新年;②气候:“烘暖”“轻寒”从气候角
度交代在冬天;③民俗:“浴佛天”从民俗活动方面照应腊八节。(6 分。每点 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示例一: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示例二:帘卷西风 人比(似)黄花瘦
示例三: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6 分。每句一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Ⅰ(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18.(3 分)B(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理所当然: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为发生的事
情本身合乎道理(非情理),不容怀疑。“义不容辞”更符合语境。马不停蹄:比喻一刻
也不停留,一直前进。快马加鞭: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马不停蹄”强调一刻也不
停留,“快马加鞭”强调“快上加快”,应选“马不停蹄”。 寒来暑往:寒冷的冬天来
了,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形容时间的流逝。无冬无夏:意思是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
四季从不间断。语境强调时间的流逝,应选“寒来暑往”。范例:可以仿效的事例;典范
的例子。示例:举出或做出典型的例子。示例是动词,根据语境,应选“范例”)
19.使用排比,(1 分)三个“贫困……”依次从贫困的数量、广度、程度,由浅入深,层层
推进,内容丰富,条理分明,(1 分)增强了语势,(1 分)突出了拉祜族自治县脱贫难度
大。(1 分)
20.朱有勇做出了三项开创性研究:阐释了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原理与机制,创建了物种多
样性和生境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理论,制定了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4 分,每句 1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
21.(3 分)C(原句有两处语病:成分残缺,“科学家精神”前缺介词“对”;搭配不当,“科
学方法”应跟“掌握”搭配,“科学理性”应跟“倡导”搭配)
22.①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或:更应注重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关键词语:“科普
的价值引领作用”)②群众在哪里(关键词语:“群众”。注意对应后面的句式)③但如
果仅局限于传播科学知识 (关键词语:“传播科学知识”,关联词“如果”)(6 分,每
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 分)
23.参照 2022 年新高考 I 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 44 分为基准评分。
高一语文答案(A)第 2 页(共 3 页)
【参考译文】
王晏字休默,在南朝宋做官,起初担任建安国左常侍。晋熙王刘燮在安西任命王晏为主簿,
当时齐武帝担任长史,与王晏相遇。武帝军府转为镇西,又升任王晏担任记室。沈攸之发难后,
他跟随武帝镇守盆城。齐高帝当时虽然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军
事文件都委托给他,逐渐受到宠信,常常参与议论机密。建元初年,他担任太子中庶子。武帝
做太子,专断朝政,很多事情都不上报,王晏担心会获罪,便称病自动疏远他。武帝即位,他
做长史兼侍中,武帝对他的信任像原来一样。升为侍中祭酒,中间遭到了母亲的丧事,后来起
用为司徒左长史。王晏的父亲王普曜借着王晏的势力,历任许多显达官职。王普曜死后,王晏
居丧有礼节。永明六年,担任丹阳尹。王晏地位重要而且很受信赖,豫章王萧嶷、尚书令王俭
等都屈尊和他结交,而王晏常常因为工作出现疏漏受到责备,连连称说有病。时间久了,转任
为江州刺史。他哭着不愿离京任职,又留在京城担任吏部尚书,最终因为原来的恩情而被宠幸。
当时尚书令王俭虽然官位高贵,却被疏远,王晏负责选拔官吏以后,权力管到台阁,和王俭很
不和睦。王俭去世,礼官想依照王导的先例给他追加谥号为“文献”,王晏上奏说:“王导才能
得到这样的谥号,但宋朝以来不加给寒族。”武帝去世,遗旨把尚书事交给王晏和徐孝嗣。郁
林王即位,转为左仆射。后来明帝谋划废立皇帝,王晏便响应推举,转为尚书令,封为曲江县
侯,配给乐队一部、卫队五十人入殿。当时明帝谋划废立形势已经公开,而没人敢于先说,萧
谌兄弟握有兵权,迟疑不决,王晏接连三晚上便装步行到萧谌家中商议,当时的人们因此观望
着他们。明帝与王晏在东府谈到时事,王晏和他击掌说道:“您常说王晏怯懦,现在如何?”
建武元年,晋升官号为骠骑大将军,配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一百人,兼太子少傅,晋升爵位
为公。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热情,被当时人称赞,到现在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
武帝旧时的事情,众人才开始责怪他。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排斥他。
他翻阅武帝年间的诏令,得到给王晏的手诏三百余张,都是议论国家政事。永明年间,武帝想
让明帝代王晏兼管选举,王晏启奏说:“萧鸾精明干练有余,然而不熟悉诸姓百家,恐怕不能
担任这一职务。”于是停下了。等看见这张诏书后,明帝更加猜忌和鄙薄他。王晏性情浮躁,
私欲无厌,自己声言旦夕之间就可以开府建衙,有人便讥讽他。
高一语文答案(A)第 3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