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8 14:40:38

文档简介

双滦区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1.B嫦娥五号登月后围绕的中心天体是月球。
2.D嫦娥五号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3.A  太阳黑子数较多的年份,树木年轮较宽,太阳黑子数较少的年份,树木年轮较窄,二者呈正相关的关系。
4.A 年轮的宽窄与气候相关,说明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引起气候(降水)的变化,进而影响树木生长。
5.A 地球有长达46亿年的历史,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可以通过不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推测地球的历史。化石是了解地质时期生物进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地层和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A正确,B、C错误;古地理环境也是通过地层和化石来研究的,D错误。
6.B 材料中提到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B正确。
7.A 材料中提到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故排除B、C;森林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A正确。
8.B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属于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9.A地震波在传播过程当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到达时,地面上的人感觉上下颠簸,横波到达时,地面上的人感觉为左右摇晃。
10.D 魔鬼城的形成原因是由于风力侵蚀。
11.B 魔鬼城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
12.D 
13.A
14.C 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的影响而形成。
15.C 读图可知,岩层的空隙和裂隙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层裂隙越大,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使地下溶洞扩大。
16.(15分)
答案 (1)水星  火星  木星 (3分)
(2)同向性 近圆形 共面性 (3分)
(3)两  太阳系  太阳 (3分)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分)
(5)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运行轨道;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答两点既可的4分)
17(12分)
答案:(1)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2分)
(2)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水汽、云量、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6分)
(3)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
②阴天、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4分)
18.(12分)
答案:(1)风力搬运和堆积作用(2分)
(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4分)
(3)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2分) 
形成过程:干旱地区,在风力挟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堆积形成沙丘。(4分)
19.(16分)
答案:(1) 乙 丁 丙 甲(8分)
(2)风力侵蚀(2分)
(3) 乙(2分)
(4) 三角洲 流水堆积(4分)双滦区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生号、座位号等信息。
2.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签对应位置。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伴随着撼天动地的轰鸣声,长征五号火箭腾空而起,经过2200多秒的飞行,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开序幕。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五号登月后围绕的中心天体是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地球
2.嫦娥五号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降水变化,进而影响树木生长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树木生长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进而影响树木生长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会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进而影响树木生长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5~7题。
5.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A.地层和化石 B.生物和化石
C.岩石和地貌 D.古地理环境
6.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前寒武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7.根据材料推测,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森林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草原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2021年11月11日凌晨日本冲绳附近海域发生6.6级地震,震中位于冲绳以南海域,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附近海面可能会出现轻微波动,此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的危险。据此完成8~9题。
8.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地核 B.岩石圈
C.下地幔 D.软流层
9.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摇晃
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这里地貌独特,形状怪异、当地人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维吾尔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下图为该地的景观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溶蚀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11.下列关于魔鬼城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三角洲地貌 B.长江大峡谷地貌
C.沙洲地貌 D.冲积扇地貌
13.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A.内陆河流出山口处
B.三角洲平原边缘
C.狭长山谷的谷底
D.大江大河入海口
下图为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形成天坑群的地区分布着厚而广的石灰岩地层,地层底部和顶部具有隔水层,局部岩层裂隙、节理构造相对发育。据此完成14~15题。
14.形成天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15.裂隙在天坑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土壤发育 B.使洞顶坍塌
C.使地下溶洞扩大 D.使地下河道变宽
二.非选择题 :共55分
16. (15分)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 ▲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
位于 ▲ 轨道和 ▲ 轨道之间。(填行星名称)(3分)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运行轨道具有 ▲ 、 ▲ 、 ▲ 特征。(3分)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 ,
其中心天体是 ▲ 。(3分)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特征是 ▲ 。(2分)
(5)简述此图能展示的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4分)
17. (12分)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总体分布规律。(2分)
(2)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6分)
(3)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主要原因。(4分)
18.(12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
(1)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2分)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4分)
(3)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为 ▲ ,简述其形成过程。(6分)
19.(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政区简图。
(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丁的相应次序为:
黄土桥 ▲ ;海蚀桥 ▲ ;喀斯特溶蚀桥 ▲ ;风蚀桥 ▲ 。(8分)
(2)塑造④风蚀桥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2分)
(3)图中所示甲、乙、丙、丁、戊五个地区中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是 ▲ 。 (2分)
(4)图中戊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 ▲ ,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