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练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练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1-30 16:10:35

文档简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通过对______________以及对______________的观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学习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思路解析:要了解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能力。
答案:实验 实验 实验现象 记录 分析 化学原理 科学探究
2.通过学习教材上关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你能总结一下化学学习的特点吗?
思路解析: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教材中总结了关于化学学习的三个特点,要求学生了解,以指导今后化学的学习。
答案:(1)关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观察、记录、描述、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本题考查蜡烛点燃过程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石蜡硬度较小。
答案:A
2.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 空气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基本化学性质,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答案:B
3.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气体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组气体是( )
①空气②氧气③人呼出的气体④二氧化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路解析:氧气、空气均可以助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氧气含量低,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C
4.正确量取8.5 mL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有 ( )
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A.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思路解析:选择仪器时应该选择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最接近的量筒来量取。
答案:D
快乐时光
简单的问题
某生物学教授常到各大学去讲授《遗传学》。
有一次在去讲课的途中。司机对他说:“教授。我听你的课已不下五十次了。我已记得滚瓜烂熟。我敢说,这堂课我也能教。”
“哦!是吗?好啊!那等一下我们互换角色!”
到了学校。司机果然去讲课。且一字不误地把课上完。但正当他要离开时,忽有一个学生问了问题……
司机一时答不出…但还是很镇定地说:“这位同学。你问的问题太简单了……为了让你明白到底有多简单,我决定要叫我的司机来回答你!”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思路解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沉淀变化;澄清石灰水滴入到二氧化碳集气瓶中,会产生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点燃的火柴会立即熄灭;蜡烛罩在干冷的烧杯上,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答案:A
2.(经典回放)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
A.酒精灯 B.蒸发皿
C.漏斗 D.量筒
思路解析:主要考查过滤所需的仪器。简易过滤器是由漏斗和滤纸组成的。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以外,必不可少的仪器应是漏斗。因为没有漏斗则不能组成过滤器,达不到过滤的目的。
答案:C
3.(2005广东广州中考,18)化学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万一发生事故也不必惊慌,要冷静地处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
C.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扑灭
D.不慎将白磷洒落在桌面上,立即扫入垃圾桶中
思路解析: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若暴露在空气中易氧化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引起自燃。将洒落在桌面上的白磷扫入垃圾桶中,白磷自燃可引燃垃圾桶内的可燃物,易造成火灾,故做法错误。
答案:D
4.写出下列(见图)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
答案:①烧杯 ②集气瓶 ③水槽 ④胶头?滴管
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所示,请完成实验报告。
探究内容 实验步骤、方法 实验现象 分析、结论
1.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
2.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观察
3.水的含量是否相同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基本性质。
答案:
1.空气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后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明显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2.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立即熄灭 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远远小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3.呼出的气体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6.“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用作家庭燃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已知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水遇冷可以凝结成小的水珠。这是生活常识。
思路解析:此题可联系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利用甲烷的可燃性,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其火焰上方,观察现象,然后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将甲烷导出点燃,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然后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我夯基我达标
1.(2005山东课改中考)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注意题目中的“这一过程而言”,题目中间的是过程,所以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实验而不是假设。
答案:B
2.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白烟,点燃这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蜡烛燃烧产生的蒸气是石蜡蒸气。熔化的蜡烛,由焰心产生石蜡蒸气,在外焰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刚熄灭时,从内焰蒸发出的石蜡蒸气没有燃烧,遇冷凝结,生成白烟。
答案: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 白烟是石蜡?蒸气
3.我们知道,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用石灰水涂刷墙壁,就是利用了石灰水的这一性质。使得墙壁越来越硬。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气体。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目。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沉淀。
答案:二氧化碳
4.石灰水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在实验室中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分开来。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来进行鉴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石灰水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沉淀,而氧气则不能;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性质,利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也可以依据氧气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鉴别这两种气体。
答案:①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瓶内是氧气,木条熄灭的瓶内是二氧化碳
②分别向两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的瓶内是二氧化碳,不变浑浊的瓶内是氧气
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3)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温度最高。
图1-3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
思路解析:火柴杆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变化。焰芯缺乏氧气,温度较低,故炭化速度最慢;内焰温度高于焰心,但氧气很不充分,炭化较慢;而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高,火柴杆的炭化速度最快。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依据上述性质,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
答案:(1)小 (2)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3)水珠 浑浊 二氧化碳
我综合我发展
6.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1-4所示。
图1-4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1.
2.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CO2含量不同
3.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O2含量不同
4.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含水量不同
思路解析:根据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的量不同,得到白色浑浊的量不同。根据小木条燃烧的时间长短或燃烧的剧烈程度(快慢)差异,比较氧气含量不同。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可以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的水分。
答案:(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2)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7.小炜在家中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了木片和木炭燃烧的现象,你认为它们燃烧会有哪些不同的现象?(让我们也动手做一做吧)
思路解析:本题旨在指导学生运用实验获得知识,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优良的思维习惯。对于这个实验要从燃烧的火焰、燃烧有无黑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及燃烧产物是否相同等方面对比观察。
答案:木片:易点燃,燃烧时有火苗、冒黑烟;木炭:不易点燃,燃烧无火苗、无黑烟或极少烟。
8.为什么冬天呼出的气体我们可以观察到白雾,而其他季节则观察不到呢?
答案:由于冬季气温很低,呼出气体中大量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产生白雾。而其他季节则不存在太大温差。
我创新 我超越
9.小捷从冰箱中取出一个杯子,放在桌子上,过一会儿,发现杯子外壁有水珠,她奇怪了,怎么回事呢?你能帮她分析原因吗?
思路解析:本题意在提醒学生不要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小小现象,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杯子外壁有水珠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无色、无味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从冰箱中取出的温度低的杯子时,便会冷凝成小水珠。
答案: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温度低,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