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练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2 氧气(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练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2 氧气(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1-30 16:18:49

文档简介

课题2 氧气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液态氧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
答案:无 没有 略大 不易 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能与许多物质起反应。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是常用的_____________。氧气能支持燃烧,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基本化学性质:可以支持燃烧。
答案:比较活泼 氧化性 氧化剂 复燃
3.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是物质跟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不仅仅是跟氧气。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是氧气或含氧化合物。
答案:另一种物质 氧
4.(1)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蜡烛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铝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放出大量的热。玻璃容器容易炸裂,必须垫上一层水和细沙;考查氧气的制备和蜡烛燃烧等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答案:(1)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炸裂集气瓶
(2)①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石蜡水+二氧化碳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氧气液化
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变化过程和本质。酒精挥发,由液体变成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氧气液化,由气体变成液体,属于状态变化;矿石粉碎,属于物质形状变化;钢铁生锈,则由铁生成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2.一种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浓厚白烟。这种暗红色固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暗红色物质可以燃烧,产生白烟,这是红磷的特征。本题考查红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答案: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在-183 ℃变为淡蓝色液体
C.在-218 ℃时变为白色固体 D.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氧气物理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答案:B
4.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思路解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必须铺上细沙或水,否则会炸裂集气瓶。
答案:B
5.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用来灭火
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
思路解析:炼钢中利用氧气除去钢铁中的碳;氧气可以助燃而不能用于灭火;登山或飞行时由于高空缺氧而需要提供氧气;氧气可以供动植物呼吸进行新陈代谢。
答案:B
6.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 )
A.河水清澈 B.黄河水浑浊
C.有鱼虾 D.河边空气好
思路解析:鱼虾能够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足够的氧气。
答案:C
快乐时光
子在川上曰
有一个老师要学生翻译论语中的一段: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结果一天才学生发挥出他累积十几年至高无上的国文水准说道:
“子在床上曰:睡得很舒服,不写作业!”
老师一听,叹为观止,摸摸学生的头说:
“汝百年之才也!吾悻而教之。”(你真是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蠢材,我越教你越不爽。)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思路解析:氧气能够助燃,而氮气、二氧化碳则不支持燃烧;空气中存在氧气,但氧气浓度太小而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复燃必须是高浓度的氧气。
答案:B
2.(经典回放)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
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及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示情景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工业制法及学生根据信息迁移知识的能力。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将空气加压降温使之变为液态空气,然后根据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升温分离出氧气。根据图示信息知,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氮分子、氧分子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这个变化应属物理变化。由图示还可获得的信息有:氧气(氮气)是由氧(氮)元素组成;氧分子(氮分子)是由氧(氮)原子构成;空气中氮气、氧气的性质保持不变;液态氧的沸点比液态氮的高等。
答案:空气主要由O2和N2组成 1个氧气(氮气)分子是由2个氧(氮)原子构成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液化空气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思路解析: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蜡烛的熔化则是蜡烛受热超过了它的熔点所导致的;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
答案:C
4.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 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在氧气的制备实验中,一定要注意先撤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然后进行仪器的拆卸和清洗。
答案:C
5.以下哪个过程能正确地表示工业中大规模生产氧气的过程( )
A.二氧化碳氧气
B.空气液态空气氧气
C.+
D.
思路解析:工业制备氧气常用空气液化法。B和C只适合实验室制备氧气;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是自然界中氧气的循环过程,但不适合氧气的工业生产。
答案:B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列现象或变化与氧气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春季潮湿环境中金属锈蚀 B.夏季食物腐败
C.秋季山林着火 D.冬季河水结冰
思路解析:金属生锈是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而生锈;食物腐败是食物中的有机物(细菌)有氧呼吸的结果;秋季山林着火则是山林中干燥的树木与氧气反应;河水冬季结冰则是水的物理变化,与氧气无关。
答案:D
7.下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完成下列问题:
(1)A图中,夹持木炭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燃烧停止后,取出余炭,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B图中,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_____________部分迅速烧红;C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做燃烧实验,夹持的工具一般选择坩埚钳。整个过程集气瓶用玻璃片覆盖,防止氧气逸出。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1)坩埚钳 石灰水变浑浊
(2)外焰 防止大量的氧气跑掉
8.(2005天津中考,25)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完成问题:
(1)写出上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体时,选用A、E装置可制取并收集_____________;选用B、E装置可制取并收集_____________;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选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集气瓶受热炸裂,集气瓶里需预先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根据试剂状态和反应条件来进行。若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常选择A装置;若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常选择B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可根据气体的水溶性与密度来进行。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选C,反之选D;若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则选E。
答案:(1)酒精灯 长颈漏斗
(2)氧气 氢气 BC 反应是在常温下固体与液体间进行的,故反应装置选B;CO2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装置选C
(3)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氧气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B.在任何情况下,氧气都是无色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思路解析:本题涉及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缓慢氧化问题。其中A考查烟和雾的区别; B中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淡蓝色液体或固体;C中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D
2.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五氧化二磷 D.四氧化三铁
思路解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学习时要掌握共性,注意差异。如放热、燃烧剧烈属于共性,而木炭的白光、硫的蓝紫色火焰、铝的耀眼白光、磷的大量白烟、铁的火星四射以及它们各自的生成物有烟(固体)、雾(液体)、气(气体),均属于个性,需要特殊区别注意。如上述备选答案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其中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
答案:C
3.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的火箭发动机里使用液态氧,它所起的作用是( )
A.作燃料 B.供给呼吸
C.促使燃料迅速燃烧 D.携带方便
思路解析:此题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这一规律。氧气只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
答案:C
4.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思路解析:鉴别几种物质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1)比较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哪些较明显的差异;(2)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有较明显的区别;(3)实验操作(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是否方便、可行;(4)应按“操作——现象——结论”的次序叙述。
本题要求用化学方法鉴别四种气体,根据这四种气体化学性质的差别——是否有助燃性来鉴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根据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BD
5.有两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别开来。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
举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瓶口下,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物质的鉴别一般利用物质间不同性质来进行,这里包含直观上的性质差别和变化中的现象差别等。该题用同学们熟悉的两种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考查大家对气体物质鉴别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比较出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不同之处:氧气可助燃,可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既不助燃也不燃烧又不供给呼吸;另外二氧化碳可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具有此性质。再由此模仿示例确定鉴定方法。
答案:方法1: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浑浊产生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 方法2:分别加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 方法3:用细线系小动物投入瓶中,窒息而死的是二氧化碳,安然无恙的是氧气。
6.如图2-6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6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氧气性质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题。由题中图,可知“复燃”体现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甲比乙旺,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乙中氧气有逸散,所以木条燃烧不及甲中旺。
答案:(1)密度比空气大 (2)能支持燃烧
7.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酿酒
C.红磷燃烧 D.铁生锈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8.为了保护空气,某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氮气,从而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答案:B
9.家庭养鱼用的鱼缸内,常放入一种送气装置,使用时会连续不断地冒出气泡,请你分析这套装置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氧气具有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向鱼缸内送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供给呼吸
10.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答案:氧气 硫磺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我创新 我超越
11.如图2-7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的装置与此类似,该装置可否用来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可否用于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图2-7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