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3 植树的牧羊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3 植树的牧羊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16: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继续练习默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精读中间叙述部分,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人生启示。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
三张分别是荒漠、植树、荒漠绿洲的图片。
师:荒漠要变成绿洲,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然而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一个人默默地植树,默默地奉献,将荒地变成沃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植树的牧羊人吧。
1.师出示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精读中间叙述部分,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任务二 理解文章题目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熟悉本文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任务一 读全文,感知课文
※五分钟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内容,回答问题。
1.: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关键字词,梳理文章脉络。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了我和牧羊人的几次见面。
3..默读课文勾画关键字词,完成下列表格。
牧羊人的活动 草原的情况
初遇
再次相遇
最后一次相遇
4.老师带领同学分析最后一次见面总结圈点勾画的内容。
(板书:1.行文思路2.高原变化3.老人特征4.抒情议论)
5..请学生跳读课文按所学方法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第一、二次和牧羊人见面的句子。
6.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老师概括总结。
任务二 小组合作,分析人物形象
1.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赏析。(10-20分钟)
2.学生自由汇报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做分析:句子中的划线的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得结论: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盖泥土的认真;如果删掉,就不能表现牧羊人种橡子的认真和细致。
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做分析:句子中划线的数词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得结论: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
……
师点拨:以上几句话,有的是直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了描写,这种叫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有的是写物品的陈设,以此来体现人物的性格,这种叫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3.评价人物精神
师:牧羊人的精神不仅震撼了我们,也震撼了文中的“我”,勾画文中评价牧羊人的议论性的语句,看看文中“我”给予了牧羊人怎样的评价。
预设
生1:文章第1段用了“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等褒义词,充满了崇敬、赞美之情。
生2:“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崇敬、赞美之情。
老师小结:结尾段运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总结出牧羊人的精神品质——一个具有顽强毅力、执着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与高度赞美之情。
任务三 读标题,体会主旨
师:牧羊人的精神启迪了世人,也启迪着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他的精神?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人生奇迹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任务四:拓展延伸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些什么?
示例一:我们应该学习牧羊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一分力量。
示例二: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每年种下一棵树,美化校园,美化家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以默读为主,根据阅读要求去勾画相关语句,紧抓关键词,运用分析关键词的方法,逐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精神,最后达到多角度探讨文章主旨,受到启迪并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