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记者专访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节选)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天舟一号。
杨宇光: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它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约13吨,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其有效载荷比例在目前所有的货运飞船中是最高的。
[材料二]天舟一号瘦身记
①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运输任务,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②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运送更多的货物给它。但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若想运更多货物,我必须在保证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减肥”。
③减过肥的人都知道,腰部的赘肉是很难减下去的。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原先做得很厚实,显得臃肿。因此,“教练”决定第一步就要帮我减腰部赘肉。
④经过多次试验,“教练”将我的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只保留结构受力部分,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将腰部的重量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但丝毫没有影响腰部的结实程度。
⑤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通过去除“皮下脂肪”,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
⑥为了装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量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比如,“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每一项改进都运用了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为此,研制人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 )
(2)天舟一号的壁板厚度接近3cm。( )
(3)天舟一号的仪器板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 )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阅读材料二,“瘦身计划”是先减腰部赘肉,办法是( ),再去除“皮下脂肪”,办法是( ),又选用了轻质量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
A.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
B.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
C.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
D.让壁板变薄
(2)材料一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3.有人认为材料二第⑤段画线句多余,应删去。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坐车的孩子
车到中山路时,下去一群乘客,又上来一群乘客,司机却跟一个孩子吵了起来。吵的内容很简单,孩子说往投币箱投过钱了,司机说没看见孩子往里面投钱。这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拥挤的公交车上谁也顾不得互相观察留意,我坐在最前排都没有留心看,别的人就更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了,大家都默不作声。
孩子十五六岁的样子,脏乎乎的,背着一个旧书包,梗着脖子(甲):“我投钱了,投钱了。”但大家都明显地站在司机一边,连我这样自以为公允的人也在揣摩,大概是这孩子没钱想白乘车吧。果然司机也洋洋得意地大声说给乘客们听:“肯定是你没投钱,难道我会冤枉你?一天到晚成千上万的乘客往投币箱里投钱,我都没冤枉他们,凭什么我就冤枉你呢?”
孩子(乙):“我说投钱了就是投钱了,我也是天天坐车,坐了这么多年,凭什么说我没往你这辆车上投钱?”大家都笑着。我劝司机和孩子说:“都别吵了,为块八毛钱吵一场架不值得。”司机说:“可不是咋的,这钱投进去是投给我们公司,又不是投到我的腰包里,我本来并不在乎。没钱坐车不要紧,说一声就行了,难道我能把他撵下去?我又不在乎这块八毛的钱。”
孩子(丙):“谁又在乎块八毛的钱了?”孩子掏出一张纸币来,用力晃着给大家看,然后一把塞到投币箱里:“我再投一份钱给你看,我们乡下孩子手头再没钱,也从不在乎一张车票钱。”
我摇头叹息:“唉,看这事闹的。跟谁有仇也别跟钱有仇呀,你确认自己投了钱了,又何必浪费一块钱呢?”孩子眼泪汪汪地说:“我就是为了证明我绝对没有逃票,去省那一块钱。”我对孩子说:“就是赌气也没必要往里投一块钱呀,你们学生买票坐车都是半票,投五毛钱就够了。”孩子(丁):“阿姨,我不上学了。不是学生,应该投一块钱了。”
我怒视着司机,这样诚实的孩子断然不会做出逃票的事来,但城里人的偏见却已经狠狠地伤了孩子的心。司机很不自在地直视前方,装作没听见。车到站了,上来几位乘客,往投币箱里投钱,司机伸手接住一张纸币递給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的眼泪终于滚落下来。
4.短文中有甲、乙、丙、丁四个括号,依次填在括号里的内容是( )
A.低下了头 B.大声抗议 C.一个劲地反复辩解 D.一点都不服软
5.文章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上下文,在第7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司机说的话。
7.读了短文,你认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细读全文,说说本文在写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等待美丽
①“栀子花,靠墙栽,雨不落,花不开。”民谚如是说。
②我家后院有两棵栀子花树,东墙是小花,买来栽了两年,前年才新花初绽十来朵。西墙大花树是原来房主留下来的,据说五六年来“长僵”了,高不盈尺,一朵花也没有开过,我们施肥培土后,去年零零星星开了几朵,如今那棵树长得有半墙高了。
③今年春天来得早,三月份两棵花树便一起打苞了,如橄榄的花蕾直立在每枝的顶端,小花树有六七十个蓓蕾,大花树有一百多个花苞,只等春雨沙沙时就要开放了。
④雨来了,来得好快,来得好急,来得好大,来得好久,一直到五月下旬,本应该是“贵如油”的春雨却太多而太滥,没完没了地泼皮耍赖,下得自己也不耐烦了才停止。
⑤其间,等不及的桃花“零落成泥碾作尘”,连影子也没有留下来;等不及的石榴花落红成阵,“化作春泥更护花”了;等不及的冲天红那艳丽的大喇叭边开边烂,只剩下惨不忍睹的丝缕,让人产生美丽的惆怅……
⑥栀子花不急,它像顽强的孩子紧紧地闭着小嘴,深沉得如玉蕴石腹,坚贞地与风雨同在,在如瀑的大雨中,一颗颗“青橄榄”愤怒地朝天直立着,大雨给它们洒上雨珠,更让它们绿得滴翠……
⑦等了一个多月,终于等到了云开日出的日子,就在“六一”前夕,它们次第开放了!那一朵朵洁白如雪的栀子花,在等待中完善了形体,在等待里孕育了馥郁的香气。小栀子花尖瓣多姿,竟然也有茶杯口大小,大栀子花硕大多层,一朵朵大如海碗。堆棉涌雪一般的栀子花,朝朝暮暮散发出如烟如雾的香气,把我的后花园熏染得生机勃勃。
⑧虽然,随着端午的到来,它也花老瓣黄,被如盖的绿叶掩盖了残体,可是栀子花美丽过了,辉煌过了,终于没有辜负夏天火热的希望,没有辜负秋季顽强的坚持,没有辜负冬天孤独的守望,献给暮春一场轰轰烈烈的美丽。
⑨我在璀璨如雪的花间陶醉,想起它们在淫雨如瀑的日子里的等候,是那么庄严、圣洁、安详、恬静,那种深邃的诗意编织出的优美意境让我怦然心动,更使我领悟到人生的一种哲学:等待,是一种充实与完善。人生的希望,有许多是在等待后才有结果的。
9.作者在第①自然段中使用民谚的作用是:①_______;②________。
10.短文围绕“栀子花开前后”的四个时期进行了具体描写,请你根据短文内容,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栀子花不同时期的特点。
三月份:______ 五月下旬:坚贞等待
“六一”前夕:_______ 端午到来:花老瓣黄
1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栀子花的肯定和赞美。
B.作者写桃花、石榴花和冲天红早开早凋谢的命运,是为了突出栀子花谨慎、胆怯的心理。
C.作者由栀子花引发思考,告诉我们人生许多时候需要等待,等待后会出现新的希望。
D.第⑥自然段中作者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栀子花的花苞在大雨中不屈不挠、坚贞等待的情景。
12.有人说“等待美丽”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爱的尊严
文/王永光
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问:“取多少?”
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走进店里,我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
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节了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待他。
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的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3.请结合文本内容,判断以下说法哪个不正确( )
A.文中的“我”是银行里的一个工作人员。
B.民工把钱借给了父亲正生病住院的刘三儿。
C.民工在面馆里喝白开水,是因为他口渴了。
D.民工知道自己卡里的钱在取款机无法取出。
14.请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说法哪个正确( )
A.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运用了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
B.读到文章最后,我们才知道那个民工原来是“我”自己老家的一个兄弟。
C.民工劝他的妻子吃面,声音里带着哀求,是因为民工看到妻子因生病了吃不下而心疼。
D.“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我的脸“绿”了,是因为看到民工的钱都被别人取得只剩下几十块。
15.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嘲笑→___________→感动
16.赏析句子: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语境,分析文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开头写“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写出了银行大厅繁忙的景象。有的读者认为,可以删去。你觉得呢?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的“我”、民工以及妻子是故事的重要角色,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色进行人物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 × 2. B D B 3.不赞同。这句话起到了以下几点作用:①在文章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段落之间的衔接更紧凑。②在文章内容上,它提示了本段下文要说明的对象是“皮下脂肪”,指的是壁板的厚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俗易懂。③赞扬了科研人员严格、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所以不能删去。[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作用。一般来说,句子的作用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结构上的作用;(2)内容上的作用;(3)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1)结合材料一杨宇光的介绍“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可知说法正确。
(2)结合材料二“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可知天舟一号的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说法错误。
(3)结合材料二““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可知天舟一号的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说法错误。
2.(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仔细阅读材料二第③④⑤自然段,结合内容“教练”决定先帮我减腰部赘肉。经过多次试验,他将我的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教练”十分严格,连我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他通过控制加工温度等方法尽可能让我的外部壁板变薄。可知答案。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材料一中“它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约13吨,物资运输能力约为6.5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可知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分析理解能力。
阅读画线句,可以看出它是用“不仅……也”连接起来的递进复句,由上段对连接框的改造,引出下文对壁板厚度的减重的介绍,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这句话提示下文对“皮下脂肪”这一对象的说明,同时“皮下脂肪”指“壁板的厚度”,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通俗。“我的教练十分严格”,语句也赞扬科研人员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4.BDCA 5.外貌描写。为下文司机对农村孩子有偏见埋下伏笔。 6.孩子,是我错怪你了,这一元钱你拿着。 7.孩子投钱了,而且投的是一元钱。 8.利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内心。
【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短文能力。
结合“司机却跟一个孩子吵了起来。吵的内容很简单,孩子说往投币箱投过钱了,司机说没看见孩子往里面投钱”和“我投钱了,投钱了。”可知,甲处是说孩子被司机冤枉,而回驳司机的话,故选:大声抗议;
结合“果然司机也洋洋得意地大声说给乘客们听:‘肯定是你没投钱,难道我会冤枉你?一天到晚成千上万的乘客往投币箱里投钱,我都没冤枉他们,凭什么我就冤枉你呢?’”和“我说投钱了就是投钱了,我也是天天坐车,坐了这么多年,凭什么说我没往你这辆车上投钱?”可知,乙处是司机和孩子继续争辩,孩子也据理力争,故选用:一点儿都不服软;
结合“孩子掏出一张纸币来,用力晃着给大家看,然后一把塞到投币箱里”可知,丙处是写孩子又投了一元钱证明自己没有票时的态度,应选:一个劲地反复辩解;
结合“我对孩子说:就是赌气也没必要往里投一块钱呀,你们学生买票坐车都是半票,投五毛钱就够了。”和“阿姨,我不上学了。不是学生应该投一块钱了”可知,丁处是说“我”认为学生应该投五毛钱时,孩子应该是不好意思地解释自己不是学生,应选:低下了头。
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结合画线句子“孩子十五六岁的样子,脏乎乎的,背着一个旧书包”中的“十五六岁的样子”“脏乎乎的”“背着一个旧书包”可知,是对人物进行了外貌描写,通过对孩子的外貌描写,展现给人们一个穷苦的农村孩子形象,为下文司机“顺理成章”地认为孩子逃票作铺垫。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司机很不自在地直视前方,装作没听见。车到站了,上来几位乘客,往投币箱里投钱,司机伸手接住一张纸币递給孩子”可知,这句话是司机发现自己错怪孩子时说的,要体现出司机的歉意。如:不好意思,孩子,是我错怪了你,这钱还你。
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短文,可知孩子是诚实的,没有逃票,而且买的是全票,不是半票。结合“阿姨,我不上学了。不是学生应该投一块钱了。”可知,事情的真相是:孩子投钱了,而且是一元钱。
8.本题考查对写法的赏析。
结合全文可知,文段主要是写司机与孩子的争辩,我在中间的调解。故全短文多数都是运用了语言描写,这样写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将人物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9. 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点出了栀子花的生长习性 10. 含苞欲放 次第开放 11.B 12.不同意。栀子花不急于开花,是因为开花的时期还未到,它要在等待中积蓄力量。它冷静而睿智,避免了像桃花、石榴花那样无谓的牺牲。它的生命现象让我们懂得,等待并不是消极无为,而是积蓄,是充实,是完善,等待的过程充满美丽,也会让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
【解析】9.此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我们根据句子的内容:“栀子花,靠墙栽,雨不落,花不开。”可知,该句子点明栀子花的生长特点。同时,该句子置于开头,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1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
在原文可以找到栀子花相应的状态描写,三月份的状态主要出现在文中第三段,原文写到“三月份两棵花树便一起打苞了,如橄榄的花蕾直立在每枝的顶端,小花树有六七十个蓓蕾,大花树有一百多个花苞,只等春雨沙沙时就要开放了。”可知三月份是含苞待放。六一前夕的状态出现在文章第七段,原文写到“他们次第开放了”,可以概括为次第开放。
11.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
B.错误,原文中第五自然段写其他花因为过于急,开放后被雨水冲刷,结果开得早,落得早,是为了同晚开放,却开得美丽的栀子花形成对比,用其他花衬托栀子花的善于等待。
12.本题考查观点表达。
可以从等待美丽不值得的角度回答,可以围绕实践过长,很难有耐心等回答理由;如果从等待美丽值得的角度回答,可以围绕等待的过程美丽,最终收获美丽进行叙述。答案不唯一。
13.C 14.A 15. 生气 后悔 16.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因为烦躁而有意去嘲笑民工兄弟的心理和举动。 17.原因有:(1)心疼丈夫。丈夫因为没有钱,给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只喝白开水,心里难受,吃不下;(2)丈夫瞒着自己把打工的钱借给别人,导致卡里余钱不多,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心里埋怨、生气,所以吃不下。 18.不可以删去。开头写“五一”长假前,因为来银行存取款的人多,“我”因此忙碌了老半天。这部分内容为“我”在民工兄弟在柜台进行小额取款表现出的不耐烦埋下伏笔。这样的交代,使读者对“我”在工作中急躁、不耐烦的表现不会感到很意外。 19.(1)民工兄弟:瞒着妻子宁可自己生活有困难,也要把钱借给刘三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在同伴遇到难事时能够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吃午饭时给老婆买了一大碗面,自己却喝白开水,还劝妻子要为肚子里的孩子着想,说明他是一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
(2)民工妻子:因为丈夫瞒着自己借钱给刘三儿,但并没有与丈夫闹翻脸,看到丈夫省吃俭用,心里难受吃不下饭,可以看出她时一个通情达理,心疼丈夫的人。
(3)“我”:没有了解清楚,就去嘲笑民工兄弟,说明做事比较急躁,遇事想当然,是个有缺点的人。当知道民工是因为把钱借给同伴,导致生活困难,就主动偷偷给民工兄弟买了一碗面,说明“我”是个有同情心的人。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根据前文民工只取了30元,后文可以知道民工的钱借给了刘三儿,工地也没发工资,可以推测民工身上所余钱不多,所以,才只点了一碗面和一碗白开水。
C项错误。
1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中,通过前文可以知道民工兄弟只是“我”上班时遇到的一个顾客。
C项中,通过倒数第四段,我们可以知道,民工兄弟劝妻子吃面,是因为妻子怀孕并担心家中生计。
D项中,第七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知道,“我”的脸绿了是因为民工兄弟卡上没多少钱。
1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
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如此题“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的情节使我很生气。“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等语言描写使我为刚才的嘲笑而后悔。
16.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我心里想……”运用心理描写;“我把 30元钱丢给了男人”运用的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民工兄弟的不屑与嘲笑。
17.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情节的内涵的把握。
答此题,最关键的是看懂上下文,决不能断章取义。“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此句话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作答:一个是心疼丈夫。一个是埋怨丈夫。心疼的是丈夫喝白开水,宁肯挨饿。埋怨的是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这是“表情阴郁”的具体原因。
18.本题考查句段的含义和作用。
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下文因为挤满了人,所以“我”才会因为民工的行为而生气,为我生气的行为埋下伏笔。
1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因为文章中有作者直接表达观点的句子,所以可直接提取作为答案。文章结尾处,“我”偷听到民工兄弟和他爱人的谈话,明白了: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把这个句子摘抄下来可以作为对民工的评价。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①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②从侧面描写人物入手。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从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的具体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