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康熙帝
(在位61年)
雍正帝
(在位13年)
乾隆帝
(在位60年)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康雍乾三代帝王能力出众,能够乾纲独断
皇帝勤政,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君主专制的发展
(1)奏折制度
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特点:迅速、机密。
作用: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
故宫文物——奏折匣
皇帝
批红
呈送
密封
返回
官员
努尔哈赤(清初)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
南书房
雍正
满洲贵族组成决定军国大事
草拟御旨
处理奏章
军机处
①设立:雍正时,为处理西北军务,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②职责: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③性质:中枢秘书机构
(2)设立军机处
养心殿
乾清宫
军机处
内阁
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④特点:简(机构精简)、速、密、勤(日夜轮流值班)
⑤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加强了君主专制。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指手画脚)于其间也。 ——《清史稿》
军机处外景
根据以上史料,概括说明军机处有哪些特点?并思考军机处的设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皇帝 案名 “犯罪证据” 牵连人数
康熙 庄廷鑨案 称努尔哈赤为奴酋,清朝为夷寇 70余人
康熙 戴名世案 奉南明正朔,称顺治不是正统 300多人
雍正 吕留良案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数百人
雍正 查嗣庭案 科考出题“心怀怨望”,日记“怨诽” 雍正借此案打击隆科多
乾隆 胡中藻案 “一把心肠论浊清” 乾隆借此案打击朝中朋党
乾隆 徐述夔案 “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 牵连全族、亲友
实质:
思想文化控制
(3)大兴文字狱
旧时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
目的(实质):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影响:
①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文字狱的高压下,有的地方戏曲也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和毁灭。在这种文化专制恐怖主义之下,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不得不声明此书大旨言情,都是“贾(假)语村言”,“甄士(真事)隐去”,其良苦的用心,就是为躲避残酷的森严文网。
1.奏折制度
2.军机处
3.文字狱
皇帝控制臣僚
皇帝秘书机构
控制思想文化
君主专制加强
康乾盛世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疆域更辽阔
治理更稳固
明朝中后期实际控制范围
二、疆域的奠定
东南
西北
西南
东北
自主探究:
结合教材第78-79页,在学案上梳理清朝将边疆地区纳入版图并实施有效治理的具体史实。
在学案上标记清代版图边境所至位置。
谒郑成功
张学良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荷兰殖民者在台修建的欧式城堡—热兰遮城
郑成功画像
时间 方位 史实
1662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东南
二、疆域的奠定
时间 方位 史实
1662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东南
1683
清军统一台湾
1684
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施琅雕像
台湾岛
澎湖列岛
赤尾屿
钓鱼岛
福建省
清福建省全图
二、疆域的奠定
(2)台湾府的设立
钦定平定台湾凯旋图
意义:
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②巩固了东南海防
③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230年 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等一万多人到达夷洲
1294年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理
1662年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时间 方位 史实
1689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东北
康熙抗击沙俄
康熙读书像
俄国沙皇
彼得一世
二、疆域的奠定
时间 方位 史实
17-18世纪
②乾隆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西北
①康雍乾平定蒙古准噶尔部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呼尔满大捷
③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军政
二、疆域的奠定
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时间 方位 史实
17-18世纪
②中央派遣驻藏大臣
西南
①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
金瓶掣签
③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班禅金印
二、疆域的奠定
④改土归流
内地—省
办事大臣
将军
与达赖、班禅
共同治藏
中央专设理藩院
掌管蒙藏民族事务
设巡抚、总督
①国家重视边疆治理
②边疆管理方式多样
③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④对边疆的控制加强
自主探究②:
结合教材第78-79页,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对国土的治理体现出的特点。
借助少数民族上层实施管理
西南山区
改土归流
维吾尔族
蒙古族
藏族
盟旗
设台湾府
反击沙俄,签订条约
西跨葱岭
西北:
巴勒喀什池
北接
西伯利亚
东北:
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东:太平洋
东南: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南:南海诸岛
西南:
喜马拉雅山脉
清朝前中期的版图是否完整维持到了近代?
维吾尔族
柯尔克孜族
哈萨克族
蒙古族
藏族
满族
赫哲族
鄂伦春族
苗族
瑶族
壮族
黎族
高山族
彝族
白族
傣族
门巴族
回族
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基础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出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2、表现: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3.5亿
乾隆六年 (1741年) 1.4亿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4.1亿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3亿 咸丰元年 (1851年) 4.3亿
①伴随经济繁荣、国土开发,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清朝人口数量统计表
②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频发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打斗所留下的痕迹
天理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攻入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皇帝还装模做样地为此下诏“罪己”,并在临终前告诫群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平变之后,混战中射在隆宗门上的一个箭镞,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嘉庆希望这个箭镞能够对爱新觉罗皇室的子孙们保持紧迫感。
3、闭关锁国政策
在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前,双方就礼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乾隆帝得知对方不愿向自己行跪拜礼时,发怒的说:“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经过一番争论,双方作出了让步,即单膝跪拜。
清廷官员劝说马戛
尔尼使团行跪拜礼
马戛尔尼向乾隆帝赠送了西洋礼物,后来又提出了六条便于两国通商的条件,在即将离京之际,乾隆帝给予了答复:“……尔国王或未能深悉天朝体制,并非有意妄干……况尔国王僻处重洋,输诚纳贡,朕之锡予优加,倍于他国……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用太平之福。”
【历史趣闻】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概况
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还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
清朝在台湾设立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限制
1757年
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及其交往,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民众起义
分裂、割地
经济萧条
腐败
中国:盛世危机
西方:大航海时代
盛世下的暗流涌动—嘉道中衰
清军入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中俄《尼布楚条约》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设立军机处
广州一口通商
马嘎尔尼访华
美国发表《独立宣言》
法国大革命爆发
1644
1640
1689
1729
1757
1776
1789
1793
1765
工业革命开始
盛世后期的外患:
列强侵扰
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
影响
广州十三行
积极: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
①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
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巩固提升
1、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 为了维护统治与巩固政权
C. 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 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B
1、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 为了维护统治与巩固政权
C. 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 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B
2、某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一下素材。据此推断,当时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①戚继光抗倭
②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③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 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
B.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D. 封建社会的统治危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