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08 17:4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回顾已知,引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动物的尸体不会永远保留的原因是 ( )
A.尸体自然分解 B. 被人埋藏 C.被其他动物吃掉 D. 被细菌分解
二、自主学习,边学边导
1.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阅读教材P79~80页)
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 和 ,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使二氧化碳重归大气中被植物利用。
2.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观察图形,并阅读P80)
寄生: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或人体的体内或体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例:① 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
②一些 寄生在人体表面,如 和 就是由真菌引起的。
③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黑粉病等,都是 引起的。
3. 与动植物共生(阅读教材P81)
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植物和动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彼此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 。
例如:①地衣是真菌与 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 为真菌提供 ,真菌可以供给藻类 和 。
②在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 与植物共生。它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 。
三、精讲点拨,精练提升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中甲代表生态系统中哪一种成分? 。
(3)甲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的意义是 。
5.如图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部分图示,请看图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生物遗体通过图中[ ] 等,把有机物分解生成水、无机盐和[ ] 。由此可见,这些生物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请列举与图中[①]营养方式相同的有益细菌:
(3)组成植物体和兔、鹿等动物体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过程。这个过程除上述意义外,还具有的意义是 。
四、达标检测,当堂过关
6.臂癣和足癣等是哪种生物引起的 (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单细胞生物
7.真菌和细菌在生态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是 ( )
A.能够净化空气 B.能够制造有机物
C.可以被用来制作食品 D.能分解有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8.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庄稼一般是长不好的,但是豆类作物却往往能正常生长,这是因为 ( )
A.豆科植物的根瘤中能有固氮的根瘤菌,可以固氮,有利于提高整体产量
B.豆科植物能抑制杂草生长
C.豆科植物将它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运送到土壤中
D.豆科植物能杀死土壤中的细菌
9.破伤风杆菌存在于泥土中,也经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当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时,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由此推知:破伤风杆菌的营养方式、生活条件是 ( )
A.自养、不需要氧 B.异养、需要氧 C.自养、需要氧 D.异养、不需要氧
10.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C. 帮助植物传粉及传播种子 D. 与动物共生
11.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2.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 )
A.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 B.大豆与根瘤菌
C.生活在牛胃中帮助消化的菌类和牛 D.生活在人的小肠中草药蛔虫
13.为了证明细菌对动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科技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鱼的内脏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向鱼的内脏上滴加一些蒸馏水,使鱼的内脏保持湿润.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要选用相同材料的意义是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动物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 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材料。
(2)要保证实验材料保持湿润的理由是 。
(3)三个方案,最好的方案是 ,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_________。
(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即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三 。因此,与方案一、二比较,方案三的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等级: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