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采 摘 节: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 “先除法、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会解决。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4.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学会整理信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 “先除法、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整理数学信息。(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这是杨阳和爸爸、妈妈在采摘节上采摘葡萄的情境,你能从图上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交流)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够从图上获得准确的信息!现在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师教给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并板书在黑板上。)
小结:我们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清楚妈妈、杨阳、爸爸分别有哪些信息,这样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直接找到需要的信息。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身边情景图,图中的信息比较丰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信息整理,教给学生寻找信息的方法,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
2、提出两步的数学问题。请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2)妈妈和杨阳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3)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4)妈妈比爸爸多摘了多少箱葡萄?(5)妈妈和杨阳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葡萄?(6)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千克葡萄?(7)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葡萄?(8)妈妈比爸爸多摘了多少千克葡萄?(9)杨阳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地选择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问题进行口答(上述问题中的5、6、7、8),复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进行复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既复习了上个信息窗的知识,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好铺垫,又节省了课堂复习环节的时间,为下面探究新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自主学习,探索算法。
用自主探索方法,学习除减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同学们真是些喜欢动脑的孩子,可以根据信息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来解决: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同学们可以根据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进行思考,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1)师出示有代表性的错例进行展示,让学生针对错例进行交流。(2)师出示课件进行总结:现在我们一起来整理这个问题的思路。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这是我们一年级学的“比多少”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问题上思考,应该怎样解决?用妈妈摘的减去杨阳摘的,妈妈摘了12箱,杨阳不知道摘了多少箱,所以我们要先求杨阳摘的箱数。怎样解决杨阳摘了多少箱?35÷5=7(箱)。再用妈妈摘的减去杨阳摘的,12—7=5(箱)综合算式:12—35÷5=12—7=5(箱)请同学们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生可能回答:(1)得数相同。(2)都是先算35÷5,再算12—7。(学生边说老师边用红笔划出35÷5。)(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小结:在这个算式中有除法又有减法,我们可以叫它是“除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除减混合运算),我们总结出了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板书: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始终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理念,教师利用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相同点,让学生根据自己列出的算式来探索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结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同学们,我们刚才在探讨“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这个问题是从哪里出发进行思考的?我们是从问题开始入手进行一步步地思考,找到了第一步要先求杨阳摘的箱数。从问题上思考是我们解决应用题的一种方法。(板书:从问题上思考)【设计意图:在总结出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同时,教给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方法,真是一举两得,也为以后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多了一种解题思路。】
体验成功的过程,学习除加混合运算。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出示大屏幕)你们学会了这种思考的方法吗?现在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下面同桌之间先根据大屏幕交流一下思路,然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你们听清楚要求了吗?
集体交流,总结除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谁愿意交流你们的思路?(生交流)师出示大屏幕进行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除有减我们可以叫它除减混合运算,这个算式有除有加我们可以叫它“除加混合运算”(补充课题:除加),你能从这个问题的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中总结出除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吗?(板书: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有了解决上一个问题的引领,解决本题时,教师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以后解决应用题打下基础。】
总结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出示上面两个问题的综合算式重新观察我们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中列出的综合算式,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预设生的回答:都是先算出除法。师出示问题: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进行总结吗?先指名回答,再总结并出示课件。(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面,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小结:通过我们的发现,我们认为可以将除加和除减的运算法则合二为一。(板书:先算除法,再算加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总结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同学们再思考: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指名回答,再出示大屏幕。)小结:这是我们对窗1和窗2知识的一个整合。
【设计意图:心理学上认为成功的“喜悦”是指个体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愉快感情体验,是属于情感范畴。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教学中,应该用一种赏识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够感受到这种成功的喜悦,体会到知识产生的整个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三、 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火眼金睛辨对错。
54-54÷9 332+468÷4 770-140÷2= 0÷9 = 800÷4 = 770-70
师总结:为了减少这种错误,我们可以在做混合运算时,先想一想第一步先算什么,把先算的这一步用横线划出来,这样就会给我们一个提醒,减少错误的发生。
先想想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6÷8 48÷4 -10 328+360÷3
3、读信息,解决问题。
(1)两家共摘了多少个石榴?(2)小文家比小亮家平均每人少摘多少个石榴?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小结:本节课,我们在解决“比多少”“把两种东西合起来”的问题用“从问题上思考”来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其他方法来分析问题,希望我们同学在解决应用题时多动脑,选择合适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