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教材分析】
《图形的周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的学习将为后面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及今后要学习的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校园花坛”为素材,由“如何保护花坛”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欣赏花坛引入对周长的探索学习,并利用指一指、找到 一找到 、画一画等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教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注重寓知识于探索之中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提供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标理念的落实。
【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周长的意义。
通过动手操作,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咱们新建的文昌小学要建造各种形状的花坛。今天,老师把咱学校花坛的规划图也带来了,想不想先睹为快?师:这么漂亮的花坛,喜欢吗?你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在花坛里找到的基本图形(师随着学生的交流而单击课件出现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保护花坛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感受“一周”
安装护栏师:为了保护这些美丽的景色,有同学提出了一个想法:为这些花坛装上护栏,大家看好不好呢?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花坛的模型。如果你是护栏设计师,你会把护栏安在什么地方呢?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花坛试一试。(展示花坛规划图模型和小护栏,学生操作。所提供的小护栏长度均为圆形花坛的周长。)
交流归纳展示学生作品:这个同学为花坛围了一整圈小护栏......说说理由。师:大家看看,他们为这个花坛围了整整一圈的小护栏。谁来摸一摸这一圈?找学生上台摸一摸。师继续追问:从这里出发吗?(师出示红色圆点并放在花坛模型上)她从这个点出发围了一圈,又回到这个点上来,是吗?谁再来?你从哪里出发?(师出示黄色圆点并放在花坛模型上)他从这个点出发,也回到了这个点上。大家发现了没有?他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开始,但转了一圈,又都回到了自己选择的这个点上。这一圈,完完整整,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这完整的一圈在数学上称为“一周”。师演示并带领全体学生分别从不同的点出发找到一周。
(3)规范展示。师:瞧,小电脑也学着大家的样子,描出了花坛一周的边线。(课件展示)
3.体验“一周”
(1)你能用手描出你手上的规划模型各种形状的花坛的一周吗?
(2)你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图形,并用手指描出它的一周吗?
4. 理解“一周”
(1)描一描。师:你能用水彩笔在练习卡上描出这些图形的一周吗?准备好了吗?开始吧。(2)议一议。师:来,让我们看一下各位同学的作品。(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学生交流这些作品出现的问题。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并陈述。小结强调:要沿着边线画,不能留口,也不能出头,也就是说这一周的边线必须是封闭的,且不能重复。
(3)说一说。师:来,看看我们自己手中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符合要求吗?如果不符合要求赶快修改一下吧。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创设了大量的观察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通过指一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体验,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一周的含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深化感知,探究周长
认识“周长”,揭示课题师:刚才安装护栏的过程,你还有别的发现吗?预设1:一组同学为圆形花坛安装小护栏,护栏不够。预设2:二组同学为正方形安装护栏,发现小护栏有盈余。师:老师给你们可都是一样长的啊,为什么会有的够,有的不够呢?预设:每个组选择的图形不一样,这些图形的一周的长度不同,所以就会这样了。师:嗯,花坛一周的长度,数学上称作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周长》。(板书:图形的)
理解“周长”,深入体验(1)说周长的概念。师:再来看我们的规划图,请用手指描出它的一周,嗯,这个圆形花坛一周的长度(语气放慢,强调“长度”)就是圆形花坛的周长。师:那这个长方形花坛呢?师生一齐:长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师:这个正方形花坛呢?师生一齐:正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课件出示各种图形)师生一齐: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扇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扇形的周长。
3.归纳小结 ,揭示概念
师:通过大家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咱们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件出示)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在学生充分的探索、观察、思考中,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含义。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周长”的概念。
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设疑:图形的“一周”我们可以看到、摸到,但 “周长”——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
交流方法:①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咱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多。全班交流方法(预设:步测、估计、米尺量、卷尺量等)
3. 动手测量:过渡语: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这些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那规划图上的这些花坛的周长到底有多长,你有办法知道吗?师:每个小组长手里都有一组这些图形的模型,请大家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图形进行研究。在操作之前,请先看看大屏幕上的温馨提示。
4.汇报展示: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学生交流展示用直尺测量的方法。②圆形周长的测量学生交流展示用线围、用软尺测量等方法......(动画演示用线测量扇形和圆形的周长)师:这样,我们将扇形和圆形的周长,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也能准确测量了。真好。智慧的力量就是强大。像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图形可以用直尺测量的方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像圆形和扇形这样的图形可以用线围的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来测量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做”中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也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引导学生择优选取最佳方案。整个操作过程经历了疑问-讨论-验证,学生不仅学习了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也加深了对图形周长意义的理解。最后学生演示圆形周长的测量、动画演示用线测量扇形和圆形周长部分,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数学思想。
5.拓展练习
师:你还想量什么?准备怎么量?学生交流。
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俗话说,学以致用。你能用你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题的设计既夯实了学习目标,关注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又充分关注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不同角度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最后一道题属于引申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更是检测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跟随大屏幕静静回顾吧。
【设计意图】课尽而意无穷。在学生谈收获和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既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又能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和再现,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可以收获知识更能收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