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过程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长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爱好么?老师也有,老师最大的爱好就是摄影,看!这是我拍摄的我们附小的一组美丽图片,请大家欣赏!
师: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啊?看,这些美丽的花坛都是什么形状的?(师指生说)生: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和扇形的(你看,它的形状像我们夏天用到的扇子,就叫扇形)。师:花坛里的花真漂亮,我们怎样保护它呢?生:插警示牌,围护栏等。
师: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看来大家不但爱动脑、爱思考,而且还非常有爱心。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了安护栏的保护方案,如果你是护栏设计师,护栏要安在什么地方呢?(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生1:花坛的一周上。
师:你说得真好!这个同学用了一个很好的词:一周。生2:花坛的边上一圈上。师:在数学上,一圈也叫一周。师:你能到前面来指一指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亲切、熟悉的校园图片为切入点,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指一周。
师:老师看明白了,(电脑演示)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线再回到起点,这就是花坛的一周。(板书:一周)师:谁能再指一指这个花坛的一周?师:你说得真清晰!谁能像他一样边指边说?(各种形状指完)师: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边指边说扇形的一周。
出反例。
师:这样是花坛的一周吗?为什么?(一个不到一周,一个围过一周,一个正好)师:同学们真聪明!心灵才会手巧!(点课件)
描一周。
师:你能用你的巧巧手描出这些警示牌的一周吗?看谁描得又快又好!展示:我们请这位同学介绍一下他是怎样描的?看谁听得最认真!师:你同意他的描法吗?师:他描得对吗?错在哪里?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巧巧手。请你把手中的图片放到一边,描的正确的同学坐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指一周、描一周等操作活动,加深对物体表面及图形一周的认识并渗透了环保思想,为进一步理解、总结周长的知识奠定了基础。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动手中领悟,在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中,提升思维、构建新知。】
认识周长。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花坛的一周也描出来了,(边指边说)花坛一周的长度(重音),就是它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过渡到图形。
师:(点击,把图形从花坛中抽象出来,过渡到图形的周长)把花坛去掉,留下的就是......(图形)
师:你能说一说圆形的周长吗?(说不出,师指板书)师:谁能再说一遍?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准确!谁能像他一样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师:你能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吗?师:你能说一说扇形的周长吗?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明确)(板书:图形的周长)
6、判断有无周长。
师:下面图形有周长吗?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来判断一下吧?(不是的,问为什么)生:不是一周。没有回到起点。没有围起来。师正:也就是说不是一周。小结: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同学们的眼睛真亮。
7、生活举例。
师:仔细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你能举例说一说吗?(黑板的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讲桌面的周长?)(边指边说)生:黑板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生:课本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桌子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巩固提高,拓展思维。
测量方法。
师:怎样才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教室的长用步测、课桌的长用拃、黑板的长用庹、尺子等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
量一量、算一算。
师: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先量一量,记下数据,再计算出图形的周长。请小组长给每个同学合理分工,快速完成任务(小组长指导记录,其他3人动手测量)。展示:我们请这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做法。先说测量过程,再说测量结果。(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生:我先测量出这3条边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8厘米,10厘米,再计算出三角形的周长是4+8+10=22(厘米)。师:同意吗?你说得真条理!
生:我们测量出长方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厘米,8厘米,再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是5×2+8×2=26(厘米)。
师:你用了简便运算,真聪明!生:我们用线围了一周,再测量出圆的周长是19厘米。师:这2个同学真有创意!采用的一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了圆形的周长。他们是这样做的。(课件显示化曲为直)师:先用线沿着圆的边线围一周,再把线拉直,用尺子量一量,可以看出这个圆的周长是19厘米。(边电脑演示边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概念的应用;新旧知识的综合;知识的拓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材料,既有直接可以用尺测量出周长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也有需要先用绳子围一周,再借助尺子量一量的圆形,由此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形状不同的图形,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及测量周长的方法,同时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师:接下来,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智慧大闯关。
智慧大闯关。①、小试身手。师: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谁能快速口答?生:说算式,说结果。②出手不凡。师:要给这样一个靠墙的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 小组讨论一下。师:需要护栏的长度是这个花坛的周长吗?
师:所以当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③、大显神通。1)
师:喜洋洋和灰太狼都来这个公园散步了。可是他们走了不同的路线,比一比,谁走的路线长呢?小组讨论一下。
师: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花坛?生:长方形。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生:对边相等。
师:也就是说,他们2个都走了长方形的一条宽、一条长,还共同走了一条弯弯的路,所以说他们2个走得一样长。(边指边说)2)
师:它们2个继续往前走,来到了这两个花坛的旁边,争论起来了。这2个花坛的周长相等吗?(小组讨论)
师:我们一起看电脑演示。这一条短边的长度和这一条短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这条边的长度......师:同学们真厉害!帮助喜洋洋和灰太狼解决了2个大难题!让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聪明才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周长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关注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切领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师:你学得快乐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愿同学们始终快乐学习、学习快乐!下课!【设计意图:以花坛为载体,贯穿其中。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