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东省文登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案+检测题):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6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山东省文登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案+检测题):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6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2-01 07:16:12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教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
设计 :王芳 日期:
【学习目标】1、通过对减数分裂概念的学习,理解减数分裂适用的生物、分裂的结果。
2、理解几个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概念。
3、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的复习,明确有丝分裂各过程的特点。
4、会画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曲线图、DNA数目的变化曲线。
5、会辨认和绘制有丝分裂过程的细胞分裂图像。
【学习重点】理解减数分裂适用的生物、分裂的结果和相关的概念。
【学习难点】减数分裂相关概念的理解。
【学法】 1.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2.图形结合。
课前提问 个性化设计
:减数分裂的概念1.减数分裂⑴范围: 进行 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⑵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次,而细胞连续分裂 次。⑶结果: 。2. 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A. 同源染色体: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和 一般相同,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例外:同源染色体 X和Y 形态大小不同。)B.非同源染色体C.联会:是指 两两配对的现象。D. 四分体:是指 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 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自我检测一】1. 【目标2】图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几条染色体、几条染色单体、几个DNA分子?2. 【目标2】一对同源染色体= 个四分体=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体细胞中 有 同源染色体, 无 四分体。:复习有丝分裂1.有丝分裂过程:间期主要变化特点: 前期主要特点 : 动物、植物细胞在前期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 中期 主要特点: 在右边画出图像 (设植物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3、该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核DNA分子、 条染色单体。后期主要特点: 在右边画出图像 (设动物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3、该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核DNA分子、 条染色单体。末期主要变化特点: 结果:一个亲代细胞形成 个子代细胞。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3.动动手:根据上表画出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DNA【自我检测二】1、【目标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分子三者的数量比为 1:2:2 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 A. 前期和中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后期和末期 D. 末期和前期2、【目标4】下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数目的变化情况。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 DNA 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的曲线分别是( )。 【当堂检测】1、【目标3】间期细胞内发生复杂的变化,其中复制的结果是( )A.DNA分子数增加了一倍,染色体数目不变B.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目都增加一倍C.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D.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不变2、【目标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作用是( )A. 使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B. 形成细胞板 C. 形成细胞核膜 D. 牵引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目标3】 在细胞周期内,要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4、【目标5】下列各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5、【目标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 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出现四分体
课堂小结:
2n
4n
中期
末期
间期
前期
后期
时期
染色体数量高二生物教学案 第二章 第三节 伴性遗传 (1)
设计 :王芳 日期:
【学习目标】1、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
2.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
3、学习写遗传图解。
【学习重点】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
【学习难点】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学法】 结合遗传系谱图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应学会应用。
课前提问: 个性化设计
:性别决定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染色体类型:根据来源: 染色体 和 染色体;根据与性别的关系: 染色体 和 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1)XY型性别决定: 雌性用 表示;雄性用 表示(2)ZW型性别决定:雌性用 表示;雄性用 表示4.伴性遗传是【自我检测一】1、【目标1】与常染色体相比,伴性遗传的特点是 ( ) 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 ②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 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④可代代相传或隔代遗传 A、③④ B、①④ C、③① D、②③2、【目标1】关于性染色体的不正确叙述是 ( )A、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B、生物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D、XY型的生物细胞如果含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可记作XX:人类红绿色盲症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请完成表格)女性男性基因型Xb XbX 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正常思考: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亲代: 女性正常 × 男性色盲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XBXB XbY 及子代发病率 (1)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婚配的图解 配子: XB Xb Y 子代: XBXb 、 XBY 表现型: 女性正常(携带者) 、 男性色盲 比例: 1 : 1 【自我检测二】【目标3】 亲代: 女性携带者 × 男性正常 (1)女性色盲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2)色盲女性与 亲代 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3)女性色盲携带者与 亲代 :女性携带者 × 男性色盲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1. 遗传图解的写法 2.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当堂检测】1、【目标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2、【目标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课堂小结
Y非同源区段
X和Y同源区段
X非同源区段高二生物教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3)
设计 :王芳 日期:
【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精卵细胞形成过程,找出其中的不同点。
2.通过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理解受精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来源和组成。
【学习重点】 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学习难点】 通过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理解受精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来源和组成。
【学法】1.用比较的方法理解精卵细胞形成的不同。
2.图例加课本结合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
情景导入 个性化设计
2. 【目标2】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有一个色盲的孩子,其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这是由于双亲之一在形成配子时出现了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所致。此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
A.父方 减I中 B. 母方 减I中
C.父方 减II中 D。母方 减II中
3.【目标1】现有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极体,染色体数为M,DNA分子数为N个,且M不等于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一个卵原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分别为A.M和N B.M和2N C.2M和N D.2M和2N
课堂小结:
A
B
C
D
A
B
C
D高二生物教学案 第二章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设计 :王芳 日期: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知道萨顿假说提出的方法、内容和依据。
2. 通过阅读课本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实验的科学家和实验方法。
3.观察课本P29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知道果蝇染色体的组成。
4.通过对果蝇杂交实验的分析,理解为什么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5.借助摩尔根实验学习写遗传图谱并利用遗传图谱解题。
6.通过对摩尔根实验的分析学会用现代的观点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
【学习重点】通过对果蝇杂交实验的分析,理解为什么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借助摩尔根实验学习写遗传图谱。
【学习难点】学习写遗传图谱。
【学法】1.从孟德尔研究遗传实验的方法和思路理解摩尔根实验。
2.结合遗传图谱理解摩尔根的实验。
课前提问 个性化设计
:一.萨顿假说 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 传递中的性质 完整性、独立性 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配子中的存在形式 单条在体细胞中的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类比推理: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 关系 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相似性,大胆推论:基因是由 携带着从 传给 的,也就是说,基因在 上。二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过程及现象 白眼性状总是与 联系。2.实验现象与解释结论:基因在 上成 排列【自我检测一】1【目标1】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A、只有一对等位基 B、一定有多对等位基因 C、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 D、最多一对等位基因2.【目标5】画出摩尔根证明基因位置的测交实验图解3、【目标1】下列各项不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A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B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C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 ,具有一定的 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 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的分离或组合是 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彼此 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我检测二】1、【目标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2.【目标5】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当堂检测】1.在XY型性别决定中,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细胞是( )A、精子 B、卵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2、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的 B、F1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课堂小结:
XWXW红眼(雌)
×
XwY白眼(雄)
XW
Y
Xw
XWY红眼(雄)
XWXw红眼(雌)
P
F2
F1
配子
Xw
XW
Y
XW
XWXW红眼(雌)
XWXw红眼(雌)
XWY红眼(雄)
XwY白眼(雄)
摩尔根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其等位基因。
×
XWXw红眼(雌)
XWY红眼(雄)高二生物教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
设计 :王芳 日期:
【学习目标】1.通过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各阶段细胞分裂图像,学会辨认细胞分裂时期及各时期特点。
2.通过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分析,学会绘制减数分裂过程
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学习重点】辨认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图像及各时期特点。
【学习难点】绘制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学法】1、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进行比较,掌握各时期特点。
课前提问 个性化设计
: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的形成场所: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 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 中形成的。在曲细精管中,有大量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称为 ,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 分裂的方式产生的。2、分裂过程⑴间期:主要变化: 进行复制,复制后形成形态相同的2个 复制的结果: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 ,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细胞的变化:精原细胞体积 ,成为 细胞。思考:此时初级精母细胞与精原细胞相比,染色体的数目是否变化? 设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个=n对,则经过复制后的染色体的对数是 对。⑵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 ;有时,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 ,每对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上(只有一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①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细胞的两极;②非同源染色体 组合③ 不分裂【思考题】:①、此图所示细胞的每一极有 对同源染色体。②、具有该图所示细胞的生物体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方式有 种;但每个细胞只能实现其中的 种。③、具该图所示细胞的生物体能形成 种子细胞;该细胞能形成 种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分裂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思考题】:①、该图所示的细胞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对同源染色体。【小结】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数目的变化: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2N→N(3)、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减Ⅰ末期相同 ,细胞叫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 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暂时 ,染色体平均分配并在 的牵引下移向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 消失,重新出现 ,细胞缢裂为二(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大致相反)。【小结】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数目的变化: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N→2N(减Ⅱ后期)→N(4)、变形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是 细胞,精子细胞必须经过 后才能形成精子,变形后头部含有 和少量的细胞质。【自我检测一】1.【目标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均要发生的现象是( )①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纺锤体的形成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④着丝点的分裂 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⑥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⑥2.【目标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同源染色体分离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着丝点一分为二3.【目标1】下列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有丝分裂的知识尝试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以二倍体生物为例)【自我检测二】1. 【目标2】如下图所示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细胞分裂图像中不属于BC范围内的是(  )【当堂检测】1. 【目标1】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 )A.同源染色体分离 B.染色体复制 C.同源染色体联会 D.着丝点分裂2.【目标1】下列叙述中,能确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3. 【目标1】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据图判断 A.该时期有6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 B.该时期可能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图像C.该时期已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 D.该图可能为精细胞或卵细胞示意图4.【目标1】下面四幅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DNA含量比例为1:2C.图②与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D.由图④可知,该生物一定是雄性个体5. 【目标2】右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联会状态的同源染色体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所代表的时期相同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课堂小结:
2n
4n
中期
末期
间期
时期
染色体数量高二生物教学案 第二章 第三节 伴性遗传 (2)
设计 :王芳 日期:
【学习目标】1. 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
【学习难点】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应用
【学法】结合遗传图解寻找各类遗传病的规律,理解并记忆遗传规律应用于解题。
课前提问 个性化设计
: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1、伴X隐性遗传(1)特点:①具有 遗传现象。②患者中 性多于 性。③女患者的 及 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 及 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2、伴X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 遗传现象 ②患者中 性多于 性 ③男患者的 及 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 及 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3、 伴Y遗传:(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自我检测一】1、【目标1】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A、7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 B、4、6、7号的基因型相同 C、2、5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5、6号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率是1/2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三步曲:第一步 是否为伴Y遗传 方法: 男患者的后代“男全病,女全正” 、“父传子,子传孙”第二步 是否为显性或隐性 方法: 可确定显隐性——性状分离法:双亲表现一样,子代出现新性状,则新性状为隐性。 第三步 是否为伴X遗传或常染色体遗传方法: 若显隐关系判断为隐性。满足“母患,父子患”、“男正,母女正”,则判断为伴X遗传,否则为常染色体遗传若显隐关系判断为显性。满足“父患,母女患”、“女正,父子正”,则判断为伴X遗传,否则为常染色体遗传补充: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⑴若该病为代代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 若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则最可能为隐性遗传病⑵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鸡的性别决定(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3)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注:芦花鸡为显性基因B控制,非芦花鸡为隐性基因b控制。图解如下: P: (芦花鸡) × (非芦花鸡) 配子: F1 (芦花雄鸡) (非芦花雌鸡)【自我检测二】已知芦花鸡对非芦花鸡为显性,如果想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个体,应如何选择亲本的表现型 ( )A、芦花雌鸡与芦花雄鸡 B、非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 C、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 D、非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当堂检测】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2.外耳道多毛症是伴性遗传 ,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则儿子全是患者,女儿均 是正常,此遗传病的基因是 ( ) A.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 D.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3.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各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A. 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② 最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③最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D.④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