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清朝前中期的
鼎盛与危机
授课人:XXX
学习目标
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了解明清疆域的变化,认识到明清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
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社会面临的危机。
课程
标准
不同视角下的清朝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
清·徐扬
不同视角下的清朝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
英·马戛尔尼
01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康亁盛世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02
疆域的奠定
台湾 西藏 东北地区
蒙古地区 新疆地区
03
统治危机的初显
国内统治危机的出现
西方列强的崛起与侵略
01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康亁盛世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知识梳理:康乾盛世
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 疆域开拓并巩固
知识梳理:强化君权
皇帝勤政,大权独揽,事必躬亲
奏折制度
时间 事项 时间 事项
04:00 起床请安 13:00 会见臣工
05:00 早课 15:00 批阅奏章
07:00 御门听政 16:00 会见臣工
09:00 批阅奏章 17:00 鉴赏文物
11:00 经筵日讲 20:00 就寝
工作清单
知识梳理:强化君权
皇帝勤政,大权独揽,事必躬亲
密折制度
特点:迅速、机密
作用
皇帝能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提高了决策效率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题本
通政司
内阁
皇帝
收交
转递
票拟
批红
明朝
题本
皇帝
专递
清朝密折制度
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
知识梳理:强化君权
皇帝勤政,大权独揽,事必躬亲
密折制度
特点:迅速、机密
作用
皇帝能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提高了决策效率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知识梳理:强化君权
皇帝勤政,大权独揽,事必躬亲
密折制度
设军机处
设立:雍正时期
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机要政务
作用:提高行政效率
加强了皇权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赵翼·《檐曝杂记》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归军机,机臣承旨,只供传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知识梳理:强化君权
4.文字狱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维护专制
清稗类抄·狱讼类八
世宗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
思考:君主专制演变的趋势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度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继续强化
内阁制
顶峰
军机处
积极:防止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消极:统治日益腐败,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封
建制度渐趋衰落。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评价
02
疆域的奠定
台湾 西藏 东北地区 蒙古地区 新疆地区
思考:比较明清版图的差别
知识梳理:疆域治理的措施
主要威胁 措施
东南
东北
西北 北部
西南
中央
郑氏后裔占据台湾
康熙时,1683年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
沙俄侵略势力
康熙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出兵平叛;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任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西藏地区统治不稳定土司割据
在西藏册封活佛;派遣驻藏大臣;
颁布法律,西南改土归流
设立理藩院,掌管民族事务
思考:疆域治理措施的特点与意义
特点
恩威并施,剿抚并用;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意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应该说是康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
——戴逸
03
统治危机初显
国内统治危机的出现 西方列强的崛起与侵略
知识梳理:内忧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士铎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1、经济危机:人地矛盾突出
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知识梳理:内忧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出现
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我们喝过的茶叶,(百姓)贪婪索取。他们的主食包括一点米饭,一些菠菜和炒过的葱,一天只吃两。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嘉庆初年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的清单共109号......其中已估价的26号清单,即值银2亿2千多万两,全部家产当不下8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全球视野下的清王朝
1644
建立全国性的政权
1688
颁布《权利法案》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29设军机处
1765
英国工业革命
1775
美国独立战争
1689
《尼布楚条约》
1757
一口通商
1793
马戛尔尼访华
1789
法国大革命
1796
白莲教起义爆发
1840
鸦片战争
新生蓬勃崛起的工业文明
逐渐落幕的农业文明
知识梳理:外患
闭关锁国政策下,中西方差距拉大,
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高宗实录》
天体仪、地球仪、新式机器、榴弹炮、毛瑟枪、军舰模型、有关城市、教学、陆战与海战等写生画等等 ——英国使团进贡清单
思考: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有哪些?
积极:初期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广州十三行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清会典》载,清初内阁“掌天下之政”,起草诏敕,题奏表签亦经内阁票签奉旨后转六科或各部院传抄遵行。雍正时期,军机处承旨拟谕径自廷寄地方。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
A.节约了国家行政开支
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取代了内阁全部职能
D.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
课堂训练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非常宝贵的组成部分。史载,台湾首任知府蒋毓英在任期间,主持编撰了《台湾府志》以彰一统之盛”。这反映了( )
A.朝廷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B.我国开始对台湾行使行政管辖
C.清初加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D.抗战胜利后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课堂训练
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制,1762年清政府在西域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 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表明清代
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C.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管辖
D.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课堂训练
清雍正元年规定各省赴海贸易商船必须在大桅上截一半各照省份油饰",江南用青油漆饰,浙江用白油漆饰,福建用绿油漆饰,广东用红油漆饰,然后须经查验无误,方得放行。这说明
A朝贡贸易的仪式十分烦琐
B.政府限制商民赴海外贸易
C各省对外贸易产品差异较大
D.当时全面开放沿海对外贸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