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范围扩大。“这是中国诗远胜西方诗歌,取得更多成就的原因之一。”有误,文中为“中
国山水诗之所以远较西方突出……”,故选 C)
2.B(强加因果。“描摹角度不同”并非因为“两人生活理念的差异”,而是说明南朝文人的山
居生活在文学上有不同的表现,故选 B)
3.C(C 项的《竹里馆》为王维隐居蓝田辋川山居时所作。A 项写出了萧瑟秋风和大海的辽阔壮
美;B 项为城市早春图;D 项为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故选 C)
4.①世家大族占据山川林泽的广大土地,这是南朝文人体验“山居”生活的现实基础;②玄学
物我两忘、逍遥自由的文化追求,推动了“山居”文化的形成。(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
5.①我们要理解汉语的空间艺术;②我们要把握诗歌的抒情本质;③我们要具有联想和想象的
能力。(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两点得 4 分)
6.C(“用语考究,古朴典雅”说法错误,应为“朴实平淡,清新自然”。)
7.D (“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这句并非责备,而是希望高加林能
振作起来,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故选 D)
8.①走在简易公路上,高加林想着不知将来会怎么样、又该怎么生活,感到难受(挣扎矛盾的
心理);
②村里人的安慰使高加林非常感动,内心感到一丝轻松;
③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望着熟悉又陌生的故乡土地,他感到愧疚(抑或心有不
甘)。(每点 2分,共6分,分析合理者可酌情给分。)
9.①小说内容只是高加林等几个年轻人人生中的一小部分,未来的路还很长。作家为我们寄托
了另一种出路和可能;
②不仅引发读者的思考,也是作家对时代改革的反思。
(每点 3分,共 6分,如有其它符合题意的亦可。)
10.D(正确的断句是: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
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其中“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不应分开,排除 B、C,“出轻锐
以寇其后”的主语是“赵王”,排除 A,故选 D)
11.C(“兵甲”指“兵器和铠甲”,此义可由“缮治”推断出来。)
12.C(“亲自去探望武安君”有误,应该是“使应侯往见武安君”)
13.(1)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能力,要求增加军粮来消灭赵国。(虚:空虚。
量:考虑。益:增加。以:目的连词,来。每点 1分,共 4分)
(2)(秦军)人数是赵国军队的一倍,希望派您领兵出战,一定要消灭赵国。(众:兵、军
队。愿:希望。使:派,派遣。将:动词,带兵、出征、出征。每点 1分,共 4分)
14. ①长平之战后秦国没有乘胜追击,导致赵国实力恢复(让赵国休养生息),秦国失去了一
举消灭赵国的机会。
②赵国君臣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抵抗外敌。
③如果出师不利,赵国的救兵到来,对秦国非常不利。/赵联姻诸侯,有外援。
④自己有病,不能出征。
(每点 1 分,答出 3点得 3 分)
15.D (“意在重点突出后者”错,是“突出前者”。原因是诗人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
16.第一问:本诗表达了对周瑜取得战功的仰慕,含蓄表达对友人的赞颂,体现了自己对建功立
业的向往。(3 分)
第二问:①同:都塑造了战功辉煌的周瑜形象。(1 分) ②异:苏词中有周瑜婚姻美满,风度
潇洒,性格沉着的形象,而本诗中没有这一形象。 (2 分)
17.(1)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难》) ,其他符合
要求者也可。
18.①坚韧不拔、矢志不移(渝)、坚持不懈、踔厉奋(风)发 ②惊心动魄 ③毫不犹豫、毅然
决然 (每空 1 分。其它答案,如果合理可酌情给分。)
19.在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要进行首次太空行走,这意味着航天员必须练就强大的体魄。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与“航天员”并存,中途易
辙,应增加“在……中”;“首次”语序不当,应放在“进行”后面;“练就强大的身体”搭
配不当,应改为“练就强大的体魄”或“练就强健的身体”。)(每修改正确一处,得 1 分。)
20.①使用比喻,把“梦想与热爱、英勇与无畏、踏实与吃苦”比作“燃料”(1 分);符合翟
志刚的工作特点(1 分)。补充: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翟志刚坚守信念、克服困难的原因(或动
力)。(答到此点也可得 1 分)
②使用排比,三个并列短语依次从信念到意志再到实践,层层推进(1 分);突出了翟志刚
坚守信念、克服困难的航天精神(1分);条理分明,增强了语势(或气势)(1 分)
21.B(文中“风向标”的引号是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讽刺、否定;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直
接引用;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 B。)
22.①却忽视了餐后血糖的测量。②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③计时应从吃第一口食物算起(或
“计时应从进食/吃饭开始算起”)
23.作文评分标准:
此作文题由一则材料和一段要求构成。
材料很文艺很“青春”,对考生打开思维,寻找写作点很有帮助。它一共有两句话,第一
句“进入高一,意味着迈入了青春的行列。”是一句常识性话语,揭示了高一与青春的关系。
第二句话则内涵丰富,颇具启示性:“站在高一的门槛前”设置了写作情境,考生是一名即将
或刚刚进入高一的学子。这一情境要求学生把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考查考生的想象力。“挥
别初中时的懵懂与青涩,眺望门里多彩的青春世界,或新奇,或忐忑,或自信…… ”,这句话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初中生活,憧憬即将或已经到来的多彩世界。而“新奇”“忐忑”“自信”
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切入角度,引导他们以这些词语为关键词,搜集脑海中的点滴往事,设想未
来的青春故事。
要求很具体很贴心。命题者已帮考生拟好题目,明确了文体要求。“叙写自己或他人在学
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青春故事”则展示了构思方向,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同学、朋友等。“
学习和成长”又提供了写作内容,这两个词其实已涵盖了考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对青春
的理解和认识”很关键,考生讲故事,编故事,最后总是要体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认识。如
果整篇文章只有故事,但缺乏必要的升华与提炼,那不应该进入一类文。
评分等级:
一、切合题意,48分以上。题目正确,文体准确,有故事有升华,展现积极向上的青春活
力。语言优美,思路清晰,情节跌宕。情节丰富、语言感染力特别强的,可以给到54分以上。
二、符合题意,42—47分。题目正确,文体准确,符合主流价值观。故事较吸引人,语言
较优美,但升华与提炼部分较一般。
三、基本符合题意,36—41分。题目正确,文体准确,符合主流价值观。但语言啰嗦不优
美,文章松散不凝练,故事平淡不出彩。“对青春的理解和认识”较少涉及甚至根本没有。
四、偏离题意,36分以下。文体准确,但背离材料,只在少数地方提及“青春”一词,更
没有任何的对青春的理解和认识。
五、完全离题卷,25分以下。文体不对或根本没有谈及青春。
【译文】
秦昭王已使百姓得到休息,修缮了武器,又准备攻打赵国。武安君说:“不行”。秦昭王说:“
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能力,要求增加军粮来消灭赵国。现在寡人使百姓得到休
息,士卒得到安养,蓄积了粮食,全军的给养又超过从前一倍,您却说:‘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呢
”武安君说:“现在大王派兵虽然超过从前的一倍,我预料赵国的守备力量也会相当以前的十倍。赵
国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都忧愁恐惧,早上朝,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品,四方派出使
者向诸侯求和,同燕、魏两国结为同盟,同齐、楚两国结成友好之邦,处心积虑,一切都以防范秦
国为当务之急。赵国国内财力充实,外交活动成功。现在这个时候,对赵国不可攻打。”秦昭王说:
“寡人已经派兵了。”于是他派出五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国。王陵战败,损失了五校(汉时对步兵、
屯骑、长水、越骑、射声五校尉的合称)。秦王又要派武安君白起,武安君声称有病不去。秦王于
是派应侯去见武安君,责备他说:“现在赵国士卒死于长平之战的已有十之七、八,赵国虚弱,因此
我大举发兵。(秦军)人数超过赵国的军队一倍,希望派您领兵出战,一定要消灭赵国。您曾以少
击多,取得胜利像神兵一样,何况现在是以强攻弱,以多攻少呢 ”武安君说:“现在秦国在长平打
败了赵军,不在当时趁赵国畏惧而灭掉它,却有所顾虑,放弃了机会,让他们能够从事耕种,提高
生产,增加积蓄;使孤儿能够养育,让幼儿长大,以增加人口;修缮兵器和铠甲,以增强战斗力;增高
城墙,修浚护城河,以巩固防守;国君放下架子,对臣下以礼相待;上级军官对士卒推心置腹,同甘
共苦;至于对平原君赵胜这类人,都让他们的妻、妾到军营中,来为战士缝补衣裳。臣民一心,上下
协办,如同越王勾践当初被困在会稽山上受辱,而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样。现在如果攻打赵国,
赵国必定拼死坚定;如果向赵军挑战,他们必定不出战;包围其国都邯郸,必然不可能取胜;攻打赵国
其它的城邑,必然不可能攻下;掠夺赵国的郊野,必然一无所获。我国对赵国出兵毫无战功,诸侯就
会产生抗秦救赵之心,赵国一定会得到诸侯的援助,我只看到有攻打赵国的危害,还没有看到有利
之处;再加上我有病,所以不能出征。”应侯惭愧地退下,把白起所说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没有
他白起,我就不能消灭赵国吗 ”又更增加兵力,另派王龁替换王陵攻打赵国。包围赵都邯郸八、九
个月,死伤人数很多,却没有攻下。赵王派出轻兵锐卒,来袭击秦军的后路,秦军一连失利。赣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2022年11月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顶: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在文学中有生动的表现。谢灵运即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山
居赋》以始宁墅为蓝本,从上古穴居一路说到当时的文人山居,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不仅
细致地描绘了始宁墅的内外设置,写到了山中的亭台楼榭,山川形胜,飞禽走兽,花草树木
重点表现了山居“有异乎市座”的生活情趣,而且抒发了自己的思古幽情和“心放俗外”的
隐逸情怀。南朝时期另一位深入描绘“山居”生活的著名文人,是齐梁时代的刘峻。与谢灵
运对“始宁墅”穷形尽相的描摹相比,刘峻则重在表现“山居”生活的人文特性。他的《东
阳金华山栖志》以自己隐居金华山十余年的生活为基础,特别是以所居山舍为中心,采取移
步换景式的全景描述,把从山麓抵达自己山居之所的过程完全呈现出来,辅之以介绍金华山
的诸多文化景观,可谓是一幅精彩细致的金华山名胜导游图。
这种融自然性、人文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山居”生活,在南朝文士中不仅成为一种普
遍的社会风气,而且深刻影响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理念,即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审美化、艺术化。
梁代吴均《山中杂诗(其三)》:“具区穷地险,嵇山万里余。奈何梁隐士,一去无还书。”
何逊《答高博士诗》:“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飞婕弄晚花,清池映疏竹。为宴得快性,
安闲聊鼓腹。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吴均诗中的“山居”生活透露出那些厌倦尘俗之
士归隐山林的恬静之趣,何逊之诗则表现了“山居”生活所形成的思想理念对文人的日常生
活的深刻影响。即使没有自然山林的物质条件,自己的生活依然可以通过花草竹木、清流绕
径的设计获得脱俗快性之感。这显示出南朝文人以山水花竹娱情、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在南迁之后,经历北方战乱的世家大族占据了山川林泽的广大土地,这是南朝文人体验
“山居”生活的现实基础。而玄学物我两忘、逍遥自由的文化追求,则推动了文人走向山林
草野,借此寻求人生和自然的真沸。因此,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与西方“人,诗意地
栖居”的理想具有深层的相通之处,也是我国古代文人群体精神旨趣和审美理想的重要表征。
(摘编自李伟《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
赣州市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