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登泰山记
(时间:60分钟 分值:80分)
一、语言运用(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
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慢爬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 ① ,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然。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我到过很多地方, ② 。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夸张 排比 叠词
B.比喻 借代 比拟
C.夸张 排比 借代
D.比喻 叠词 比拟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不可以改成“高大的云杉密密地矗立在迎面陡峭的高山上”?为什么?(3分)
答:
4.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花”字出现的位置是有规定的。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柳暗花明又一村”,“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
请以“酒”为令,填写下面的诗句,必须是有据可考的诗词。(6分)
① 酒 酣 胸 胆 尚 开 张
② 酒
③ 酒
④ 酒
⑤ 酒
⑥ 酒
⑦ 酒
5.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游赤壁抒发了人生感悟,姚鼐登泰山赞美了大好河山。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句子。(5分)
面对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登临黄山,徐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步西湖,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仿照示例,从杜甫、苏轼、辛弃疾三人中任选两人写两句话,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示例:李太白颠簸蜀道,纵酒放歌,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答:
7.名句默写。(16分)
(1)《登泰山记》中能表明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
(3)《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泰山记》中,写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博戏所用掷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衬托出日观峰的高大雄伟。
(5)《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布满的环境。
(6)《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彩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为喷薄欲出的太阳蓄势。
二、阅读提升(40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课文,完成8~12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历:经过
B.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
C.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为五岳之一。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
B.阴,山北水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风雪、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对泰山景色的描绘更加形象生动。
11.(对应一课一考点)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4分)
译文:
(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4分)
译文:
12.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二)课外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游太和山日记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蒨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仰视碧落,宛若瓮口。度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注]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 希夷:唐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B.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C.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D.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庵,圆形草屋,小庙。庵本义是不对外开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
B.祠,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C.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的地方。
D.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霞客打算返回紫霄岩,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但这一路线迂回绕路不方便,被轿夫们否定了。
B.徐霞客经过白云岩、仙龟岩之后,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涧底,见到了青羊桥。山涧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其上。
C.太和山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密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这与华山不同,华山四周都是石壁,山脚没有什么高大奇特的树木。
D.太和山上奇景迭出,有诸多奇异的岩石,还有竹笆桥、榔梅花、青羊桥、攒天岭、五龙宫、自然庵、传经台、榔梅台、五针松等景物。
16.(对应一课一考点)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蒨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4分)
译文:
(2)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4分)
译文:
17.文章结尾写杏花美景、桃雨柳烟,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
参考答案
1解析:选D。“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使用了比喻;“深深浅浅”“星星点点”运用了叠词;“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慢爬行着”运用了比拟。
2答案:①山头和山谷都是绿的 ②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
3答案:不可以。①原句以“高山”为陈述对象,与上下文衔接更连贯;②“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在前,体现了由山谷到高山的观察点的变化;③短句的形式与原文语境更协调。
4答案:②斗酒十千恣欢谑(举酒欲饮无管弦 添酒回灯重开宴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 ④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斗酒诗百篇 东篱把酒黄昏后 葡萄美酒夜光杯) ⑤水村山郭酒旗风(长安市上酒家眠 自称臣是酒中仙) ⑥夜泊秦淮近酒家(莫笑农家腊酒浑) ⑦白日放歌须纵酒(劝君更尽一杯酒)
5答案: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雄奇的由衷赞叹
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表现了作者的豁达胸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6答案:(示例)杜子美伫立草堂,满目萧然,喟然一叹,就是一段历史 苏子瞻泛舟赤壁,追古抚今,随口吟诵,便是千古绝唱(辛幼安驰骋沙场,挑灯看剑,信手指画,铸就一部传奇)
7答案:(1)(示例)道中迷雾冰滑 苍山负雪 大风扬积雪击面 (2)日上 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3)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4)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山也 (5)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6)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8解析:选D。D项,漫:模糊。
9解析:选A。A项,应为“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10解析:选A。A项,“朱孝纯之子朱颍”错,朱孝纯,字子颍。
11答案:(1)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时,(我)和子颍(或朱孝纯)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
(2)这一天(我们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石刻)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12答案:写到了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和道中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了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13解析:选B。这段话以游踪为线索描写景物,“过坞底岔”“出龙驹寨”两个动宾短语前后要断开。故选B。
14解析:选C。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15解析:选D。五针松属于华山景物。
16答案:(1)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2)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绵不断地长满山坞,这大概是朝廷禁止砍伐的缘故。
17答案:结尾处对杏花美景、桃雨柳烟的描写,显示出作者对名山仙道赞美向往的美好情感。
参考译文:
从南天门宫往左直奔雷公洞。洞在悬崖中间。我想返回紫霄岩,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抬轿的人说迂回绕路不方便,不如从南岩向下走到竹笆桥,可以观赏滴水岩、仙侣岩等胜景。于是从北天门往下走,经过一条阴森的小路,滴水岩、仙侣岩都在小路左侧,悬崖向上飞突,泉水滴沥崖中,悬崖中能容下静室,供奉的都是真武帝。下到竹笆桥,开始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但山路没有随着山涧一路蜿蜒。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经过白云岩、仙龟岩等处,一共走了二十多里,顺着石阶一直往下到涧底,就是青羊桥。涧水就是竹笆桥水的下游,两岸山崖上草木繁茂,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在上面,不知道涧水流到什么地方。抬头仰望天空,形状如同瓮口一般。过了桥,径直登上攒天岭。走了五里,抵达五龙宫,宫殿的规模和形制与紫霄宫、南岩不相上下。从宫殿背后登山,走了大约一里路,转进山坞,到自然庵。不久返回五龙宫殿右面,转下坞中,走两里,到凌虚岩。凌虚岩背靠重重山峦,面临极深的沟壑,正对桃源洞众山峰,满山嘉树特别茂密,紫色翠色互相辉映,犹如图画,是希夷先生修炼的地方。前面有传经台,孤零零地俯视深壑,可以和飞升台相媲美。返回时经过五龙宫殿左面,攀登榔梅台,于是下山到达草店。
华山四周都是石壁,所以山脚没有高大奇特的树木;一直上到峰顶,松柏大多有三人围抱那么粗;松树全是五针松,松子如莲子一般大小,间或遇到没掉落的松果,摘下来吃,鲜味、香味都特别好。太和山则是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密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绵不断地长满山坞,这大概是朝廷禁止砍伐的缘故。嵩山、少室山之间,从平缓的山脚到达绝顶,树木被砍伐得所剩无几,只有三棵将军树巍然耸立着。山峰、峡谷、河川、平原各种地势,季节相同而天气物象不一样。我从嵩山、少室山出来时,才看到田里麦苗青青;到了陕州,杏树刚刚开花,嫩绿的柳枝随风摇摆,十分动人;进入潼关,大路平坦,高大的杨树立在道路两旁,梨树、李树高低不齐;等到转到泓峪,却是层层的冰冻积雪遍布山谷沟涧,真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经过坞底岔时,又看到杏花开放;从龙驹寨出去,桃红柳绿,所到之处一片春色。忽然想起已到清明时节,不由触景而生忧伤之情。于是从草店起程,经过二十四天,在浴佛节第二天到家。用太和山的榔梅为老母亲祝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