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过关训练课件 (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过关训练课件 (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08 22: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单元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属于非生物的是( )
A. 生石花
B. 病毒
C. 珊瑚
D. 蘑菇
C
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对自然现象描述的诗词中,与生命现象无关的是( )
A.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
【解析】“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属于自然现象,与生命现象无关,A选项正确;“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的桃花、鸭属于生物,与生命现象有关,B选项错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中的红豆属于生物,与生命现象有关,C选项错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柳树属于生物,与生命现象有关,D选项错误。
3. 新冠病毒的变种——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继续在全球肆虐。这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生物特征是( )
A.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 能运动
C. 个体微小
D. 由细胞构成
A
4. 下列有关生物的特征及实例(现象)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生物都有繁殖现象———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蜻蜓点水
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D.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新冠病毒
C
【解析】“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选项错误;“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说明生物都有繁殖现象,B选项错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选项正确;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选项错误。
5. 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
A. 燕子育雏
B. 子女与父母不同
C. 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D. 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D
6. 为了解我市各中小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情况,通常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归纳法
D. 实验法
B
7.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下列哪位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 ( )
A. 小刚发现一只老鼠,但由于发现时老鼠跑出了校园,就没有记录
B. 小明发现几株从未见过的小花,将它们拔起,准备拿去问老师
C. 小花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都没有,于是将它删掉了
D. 小可看见草丛上有一只蝗虫跳动一下,后面怎么也找不到它,但还是将它记录下来
D
8. 龙眼和荔枝是广东名果,但是它们都不宜在北方种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分
B. 空气
C. 光照
D. 温度
D
9. 陶渊明在《归田园居》曾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其中草是影响豆苗生长的( )
A. 非生物因素
B. 寄生者
C. 争夺者
D. 生物因素
D
10. 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会变为灰色,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中与此不相似的是( )
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改变
C. 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D.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D
11. 下列诗句中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生物影响环境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适应环境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生物影响生物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环境影响生物
D
12. 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 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 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
C.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但能影响环境
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
13. 某小组的同学想要通过一个实验探究“洗手液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实验开始前,他们预测洗手液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这种预测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属于( )
A. 制订计划
B. 提出问题
C. 作出假设
D. 得出结论
C
14. 如果要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各项实验设计中正确的是( )
A. 用一只健康的鼠妇作实验材料
B. 只要认真操作,统计的次数可以为一次
C. 设计对照实验,除光是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样
D. 需分成干燥和潮湿两组作对照
C
15. 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按照对照实验的要求,表中①、②应分别设计为( )
A. 阴暗、0 ℃ B. 明亮、0 ℃
C. 明亮、25 ℃ D. 阴暗、25 ℃
C
组别条件 光照 温度 土壤
甲 阴暗 25 ℃ 潮湿
乙 ① ② 潮湿
16. 小莉对自然景观进行了调查,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上游林场的所有松树
B. 乌裕尔河
C. 依安县域内的所有喜鹊
D. 植物园内的所有植物
B
在永定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引入大量水生植物,既能够吸收水中过多的氮、磷,又能给水生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营养,同时吸引黑鹳等鸟类在此生活,生物多样性增加。据此完成17~19题。
17. 下列有关永定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鹳属于消费者 B. 水生植物属于生产者
C. 能量的根本来源是水生植物 D. 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C
18. 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
B. 吸收水中多余氮、磷,避免富营养化
C. 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营
D. 增加生物多样性,利于生态系统稳定
A
19. 黑鹳以鲢鱼等为食,鲢鱼以水生植物为食。据此可写出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阳光→水生植物→鲢鱼→黑鹳
B. 水生植物→鲢鱼→黑鹳
C. 黑鹳→鲢鱼→水生植物
D. 水生植物→鲢鱼→黑鹳→微生物
B
20.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食物链的起点是①
B. ②③是竞争关系
C. ④是分解者
D. 图中共包含一条食物链
B
【解析】图中①是生产者,为食物链的起点,A选项正确;图中②表示虫,③表示鸟,鸟捕食虫,②和③是捕食关系,B选项错误;④是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C选项正确;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不包括④分解者,此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是:①→②→③,D选项正确。
21.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网)传递,其中贮存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
A. 绿色植物
B. 肉食性动物
C. 植食性动物
D. 杂食性动物
A
22. 某河流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用该河流灌溉某农田,下列生物中镉含量最高的是( )
A. 水稻
B. 食草昆虫
C. 杂草
D. 青蛙
D
23. 要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 改变非生物因素
B. 减少消费者的数量
C. 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 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C
2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为动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B. 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C.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D.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
25. 右图为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b→c→d→e
B. 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是逐步增加的
C. 汞污染水源可能会导致e中毒最深
D. a的增多会促进其他生物持续增多
C
【解析】图中食物链应该是a→b→c→d→e,A选项错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选项错误;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导致e中毒最深,C选项正确;a的增多短时间内会促进其他生物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缺乏,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减少, D选项错误。
26. 《流浪地球》影片上映以后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好的口碑。《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生物圈
C. 海洋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
B
27.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世界地球日”领导人气候峰会上表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B. 放出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是因为生物种类较少
D. 从生态角度来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没有任何联系
C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选项错误;放出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B选项错误;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C选项正确;从生态角度来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存在一定的联系,D选项错误。
28.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对宇宙的探索更进一步;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斥巨资建造了模拟地球生物圈的全封闭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但却以失败告终。以上内容说明( )
A. 生物圈是人和其他生物生活的唯一家园
B. 神州十三号是独立于生物圈的生态系统
C. 人类已经能设计出一个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D. 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超越其他国家
A
29. 燃煤厂、金属冶炼厂、汽车尾气等
产生的铅易在生物体内累积,会对生物
产生危害。科研人员为研究汽车尾气对
公路周围卷心菜产生的影响,分别检测
了离某公路不同距离的卷心菜的铅含量,
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
A. 距离公路20米处,卷心菜内里叶片比外围叶片含铅量高
B. 距离公路越远,卷心菜的内里叶片含铅量越少
C. 距离公路越远,汽车尾气对卷心菜的影响越小
D. 为了减少铅污染,应该完全禁止使用含铅制品
C
【解析】根据柱状图分析,在 20 m处,卷心菜内里叶片比外围叶片含铅量低;距离公路越远,卷心菜的外围叶片含铅量越少,内里叶片含铅量的变化趋势出现波动,先减少再增加接着再减少;距离公路越远,卷心菜整体(内里叶片和外围叶片)含铅量越小,说明汽车尾气对卷心菜的影响越小;为了减少铅污染,应该减少使用含铅制品, C选项符合题意。
30. 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活动既能破坏环境,也能改善环境。下列举措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打造美丽乡村,共享绿色社区
B. 直接焚烧秸秆,避免垃圾围城
C. 发展生态农业,展示科技魅力
D. 建设海绵城市,品味优质生活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 下图中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消耗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表示生产者的是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自________________。
5
草→鼠→蛇→鹰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或甲)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愈向食物链后端的生物获得的能量愈少,这说明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5)在此生态系统中,影响鹰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____________,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草原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能力。
逐级递减
生态因素
有毒物沿着食物链不断累积
自动调节
32.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在炎热缺水的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6 ℃时才会出汗。
资料二 海豹是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哺乳动物。海豹身体呈纺锤形,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海豹皮下有一层厚的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
资料三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1)上述三则资料中,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是资料_________。说明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的是资料_________。
(2)骆驼、海豹等动物都能够排出尿液,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是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_。
(3)资料一中,影响骆驼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除此之外,沙漠里的其他生物也会影响骆驼的生存,属于_________因素。
一、二

废物

生物
(4)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环境相适应的,海豹适应水中生活的身体形态是呈_________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除此之外,生物圈中还有哪些例子体现生物适应环境?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骆驼、海豹、蚯蚓等生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但_________除外。
(6)除以上提到的特征外,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纺锤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等
细胞
病毒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等
33.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多次测量后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三个不同地点一天中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时间 裸地/% 草地/% 灌丛/%
早晨 45.6 60.7 78.9
中午 29.5 49.6 61.3
晚上 35.2 55.9 73.5
(1)探究活动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组。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同一时段内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__,空气湿度最小的是_________。这种差异说明了_________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
(3)比较草地和灌丛两组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该实验可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裸地
灌丛
裸地
植物
植物越多,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越大
生物影响环境
(4)如果把表格中的数据用曲线的形式表示,则上图坐标中的A曲线表示哪一处的湿度变化?_________。从曲线中可以了解到中午时段空气湿度最_________,还可以了解相同时段内,不同_________的空气湿度的差异。
灌丛

植被
(5)测量某一时间段裸地、草地、灌丛的空气湿度时,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 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各用三个干湿计测量,并认真记录
C. 丙坚持每次都用同一个干湿计来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
D. 丁为了更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丛中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B
34.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是海平面向上、向下垂直距离各约为_________千米的圈层,它包括_________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_________的表面。
10
大气圈
岩石圈
(2)在生物圈中,不同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从____________来说,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如河流生态系统的河水可以用来灌溉农田,河水在奔流中还可以形成湖泊生态系统等。从________________来说,大气、阳光、水会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一个实例)。
地域关系
非生物因素
鱼类洄游、鸟类迁徙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果实能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人类可以把生物带到不同的地方等
(3)“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不能正常进行,例如植物的量相对太少,不足以将人和其他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的氧气不能满足人和其他生物生活的需求,这导致“生物圈Ⅱ号”中的氧气含量大幅下降,二氧化碳含量猛增;“生物圈Ⅱ号”的_____________能力差,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传粉的昆虫及靠昆虫传粉的植物死亡,粮食大幅减产。
物质循环
自动调节
(4)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1克微塑料中含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高达24 000纳克(质量单位),它们具有高毒、持久、生物积累性等特点。其生物积累性是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体内累积。2018年1月,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的科考队员在南极鲍威尔海盆中,发现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这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面对如此严重的微塑料污染,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任写一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