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2019五上·嘉兴期末)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 千米。
2.(2020五上·余姚期末)潜水艇上装有 ,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常常利用它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3.(2020五上·余姚期末)皮影戏、手影戏都利用了光 的特性来完成表演,山路转弯处安装的一面大镜子通常是 镜(填“平面”或“凸面”),它利用了光的 原理,让驾驶员驾驶车辆转弯更安全。
4.(2019五上·嘉兴期末)地球表面主要有高原、平原、 、 、丘陵等地形。
5.(2020五上·余姚期末)促使地球表面地形发生变化的力量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其中的火山、地震、海啸是由 引起的。
6.(2020五上·余姚期末)古代的水钟可分为两大类。水钟的计时容器内水面逐渐下降的是 型水钟;计时容器内水面逐渐上升的是 型水钟。
7.(2020五上·余姚期末)远古的人类,用天上的 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而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
8.(2020五上·余姚期末)夏天来了,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摆钟的时间变 (填“快”或“慢”),我们要把摆锤下面的螺母往 (填“上”或“下”)调。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9.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
A.蜡烛 B.太阳 C.木星 D.萤火虫
10.(2020五上·余姚期末)牛顿通过(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11.(2020五上·余姚期末)小明用示意图画出光遇到镜子时的传播路线,正确的是( )。
A. B. C.
12.阳光下飘扬的红旗,它反射的光是( )。
A.白光 B.红光 C.绿光
13.下列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医生戴的额镜
B.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
C.皮影戏
14.(2019五上·南浔期末)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流水能改变岩石的模样,下列三个证据最能支持他的结论的是( )
A.岩石加热后放入水中会裂开
B.经常有水的岩石上面会长出青苔
C.岩石放进装有水的瓶中摇晃,会有细碎的颗粒出现
15.下雨时最容易被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
A.小石子 B.植物种子 C.黏土和细沙
16.(2020五上·余姚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B.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
C.凤化、侵蚀沉积,都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
17.(2019五上·西湖期末)杭州近邻——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它的主要地形是_________。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18.(2020五上·余姚期末)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 )的时候开始的。
A.在地面上流动
B.雨水落地
C.雨水从天上落下来
19.(2020五上·余姚期末)下面( )摆,在15秒时间摆动次数最少。
A. B. C.
20.有摆的挂钟产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它是以( )发现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A.惠更斯 B.伽利略 C.苏颂
21.(2020五上·余姚期末)( )是一种用重锤或弹簧的释放能量为动力,推动一系列齿轮运转,借操纵调速器调节齿轮转速,以指针指示时刻和计量时间的计时器。
A.机械钟表 B.太阳钟 C.日晷
22.(2020五上·余姚期末)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测得前20亳升滴漏需15秒,那么滴漏前6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45秒。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
B.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无关
C.摆钟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24.(2019四上·绍兴期末)氧气进入血液后,由( )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A.大脑 B.胃 C.心脏 D.肺
25.(2020五上·余姚期末)在安静状态下,四年级同学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大约是( )。
A.30~40次 B.70~80次 C.110~120次
26.(2020五上·余姚期末)骨骼、肌肉、关节是我们人体的运动器官,当我们举起重物的时候,下图中的肌肉( )处会收缩鼓起。
27.(2020五上·余姚期末)关于心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按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我们的心脏不到1秒钟就要跳动一次,一天要跳动108000次
B.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心脏可容纳约0.5升的血液
C.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不需要更多的休息了
28.(2020五上·余姚期末)如果你长期觉得头疼、胃疼、睡不好觉,可能是压力太大了,这时可以选择( )来缓解释放压力。
A.暴饮暴食
B.努力研究各种难题
C.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29.(2019五上·上虞期末)火山和地震只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没有一点好处。( )
30.(2019五上·上虞期末)泥石流一般发生在陡坡处,可见土地坡度大小也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
31.(2020五上·余姚期末)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
32.(2020五上·余姚期末)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发击时受到的灾害。( )
33.(2020五上·余姚期末)凡是能发亮的物体都叫光源。( )
34.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它的传播路线无法改变。
35.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36.(2020五上·余姚期末)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50毫升水和后50毫升水滴的速度是一样的。( )
37.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无法找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38.(2021六下·微山期中)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的次数越多。( )
39.制作简易型水钟时,可选用圆柱状的塑料瓶来制作。
40.(2019四上·瑞安期末)跳绳、写字、唱歌等活动,都需要我们身体多个器官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
41.做下蹲和起立时,关节、骨骼和肌肉的运动情况完全一样。
42.(2020五上·余姚期末)合理的休息、良好的睡眠、经常锻炼身体,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身体健康。( )
四、综合题(共41分)
43.(2020五上·余姚期末)下面是某同学制作潜望镜的步骤,分析并回答问题。
A.插入平面镜。
B.沿着图纸的虚线折叠,在纸边涂上胶水,粘牢。
C.通过观察,检查效果,进行适当调整。
D.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和下面的眯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
E.把潜望镜的图纸粘在硬纸板上,沿着纸周围的轮廓剪下。
(1)写出正确的制作顺序 。
(2)请你用画图的方式解释一下士兵在水下是怎样使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情况的。这利用了什么原理?
44.(2020五上·余姚期末)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16年05月31日13时23分在中国台湾地区靠近钓鱼的附近(北纬25.45度,东经122.41度)发生6.2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中、桃园等地网友表示震感强烈!福州、泉州、厦门等多地网友表示震感明显!温州有微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钓鱼岛附近处于环太平洋地带,是比较著名的地震带。地震一般发生在( )。
A.地幔
B.地壳
C.地壳与地幔交界的地方
(2)钓鱼岛岸边的岩石非常光滑,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到( )作用的结果。
A.海风 B.海浪 C.海生动物
(3)钓鱼岛海域的水非常清澈,而江河入海口的水往往是浑浊的。入海口的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是( )。
A.雨水对土地侵蚀的结果
B.海浪对土地侵蚀的结果
C.流水对土地侵蚀的结果
(4)下面关于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多于陆地面积
B.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小于陆地面积
C.地球上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差不多
45.(2020五上·余姚期末)制作一个滴漏。
(1)课堂上要做一个能计时6分钟的水钟,但小明组的滴漏加满水后1分钟就流完了,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水位高 B.开孔太大 C.容器形状不规则
(2)用下图的器材做滴漏实验,一次加足水量后自然状态下滴水, (填“能”或“不能”)保持匀速滴水。在接水的容器中每分钟画一次刻度,画出的刻度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3)要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受水型水钟,以下( )不需要考虑。
A.容器的形状 B.上面容器的水位 C.给水染色
(4)判断:图中有一个进水管和溢水口,它的作用是使漏斗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
(5)如右图所示,保持合适的进水量,水从漏斗流到容器中的速度是 (填“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或“匀速的”),接水容器中的刻度是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46.(2020五上·余姚期末)骨骼、关节和肌肉。
人体内部有一个框架,是由骨骼组成的。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骨头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人体内大约有600块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心肌在心脏部位,它永远不会疲劳,能够不断地收缩。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骨骼数量是不变的
B.心肌能不断收缩
C.骨头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
(2)人体内大约有( )块肌肉。
A.400 B.500 C.600
(3)下图是人体上肢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
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骨骼 独立运动(填“能”或“不能”)。我们使劲提重物时,右下图中的肌肉 处会收缩鼓起。(填“A”或“B")
(4)许多机械设备利用了我们人体结构的工作原理,如门窗上的合页类似身体多个部位的 ,高塔能起到类似 的支撑作用(填“骨骼”或“关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直线;30万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每秒约30万千米。
【分析】本题考的是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2.【答案】潜望镜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水艇上装有潜望镜,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常常利用它通过光的反射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3.【答案】沿直线传持;凸面;反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皮影戏、手影游戏都利用了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特性来完成,山路转弯处安装的大镜子通常是凸面镜,它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让驾驶员驾驶车辆转弯更安全。
4.【答案】山地;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解答】 地球表面主要有高原、平原 、山地、盆地、丘陵等地形。
【分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5.【答案】内力作用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 促使地球表面地形发生变化的力量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其中的火山、地震、海啸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
6.【答案】泄水;受水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 很早以前人们利用光来计时,后来人们发明了水钟,水钟可分为两大类:水钟的计时容器内水面逐渐下降的是泄水型水钟;计时容器内水面逐渐上升的是受水型水钟。
7.【答案】太阳;天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远古的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而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8.【答案】慢;上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夏天来了,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摆长摆长,摆动变慢,故摆钟的时间变慢,我们要把摆锤下面的螺母往上调。
9.【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A.蜡烛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B.太阳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C.木星不属于光源,符合题意;
D.萤火虫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将宇宙中的物体分为可发光的和不可发光的,可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10.【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牛顿发现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由于光的折射和波长的不同,被分散成七种不同色彩的光线。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11.【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万花筒。小明用示意图画出光遇到镜子时的传播路线,正确的是B,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 B符合题意。
1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阳光下的红旗反射红色的光,所以太阳光中的红光被反射到人的眼球,让人认为红旗是红色的。
【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3.【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皮影戏的原理是光线沿直线传播,而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4.【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岩石加热后放入水中会裂开,这是冷热交替作用改变岩石的模样;经常有水的岩石上面长出青苔说明生物可以改变岩石的模样。
【分析】岩石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会受到较大的腐蚀作用。
15.【答案】C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解答】下雨时,土壤中的黏土和细沙由于质量轻且较松软,所以容易被冲走,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以及水分、空气,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16.【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
17.【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解答】一般入海口往往是平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8.【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雨水的侵蚀作用主要是因为雨点降落时的力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溅起的一壤微粒,这就是侵蚀,雨水开始下降,拍打到土地就已经是侵蚀了,B是正确的选项。
19.【答案】C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C选项摆绳最长,摆动最慢。
20.【答案】B
【知识点】制作钟摆
【解析】【解答】A、惠更斯在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这个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复摆,所以A不符合题意;
B、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所以B符合题意;
C、苏颂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摆的等时性的发现者。
21.【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机械钟表利用带簧(发条)恢复变形所放出的能量或重物下降的重力势能作能源 。
22.【答案】B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滴漏实验中,水位高低影响滴速的快慢,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压力减小,滴速变慢。所以那么滴漏前6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大于45秒。
23.【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伽利略所探究出来的规律,单摆的摆动具有一定的等时性;而且单摆的摆动快慢与绳子的长短成反比关系;而摆钟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从而提高计时的准确性。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摆的等时性规律、摆的摆动快慢与绳子长短有关,并且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性。
24.【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氧气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25.【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四年级同学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大约为70~80次。
26.【答案】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如当我们举起重物的时候,如图中的A肱二头肌会收缩鼓起、B肱三头肌舒张配合。
27.【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
A、按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我们的心脏不到1秒钟就要跳动一次,一天要跳动108000次,选项正确;
B、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研究发现,人的心脏可容纳约0.5升的血液,选项正确;
C、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也需要更多的休息,选项错误。故选C。
28.【答案】C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要善于调节、避免和克服过度紧张的心理,常用的方法有积极暗示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另外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也有利于缓解释放压力,C正确,AB不利于缓解释放压力。
29.【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解答】火山喷发可以带出火山灰,肥沃土壤,也可能带出地底矿产,对人类有益。
【分析】火山喷发对人类既有害又有利。
30.【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土壤的作用
【解析】【解答】坡度越大,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越严重,越容易发生泥石流。
【分析】坡度越大,土壤就越容易受到水流的腐蚀。
3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外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如流水、风、海、浪冰川、人类活动等,都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使地表趋于平坦。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32.【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发击时受到的灾害。
33.【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能发亮但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3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解答】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路线是可以改变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光的传播路线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改变光的传播介质就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与热
【解析】【解答】光线即可以被分解,也能被混合,可以碰到障碍物进行反射,也可以被光色吸收。
【分析】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
36.【答案】(1)错误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滴漏实验中,水位高低影响滴速的快慢,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压力减小,滴速变慢。所以前50毫升水和后50毫升水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37.【答案】(1)错误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解答】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岁月总会留下痕迹。
【分析】掌握时间的概念。
38.【答案】(1)错误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钟的摆动次数只和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次数越少,摆绳越短摆动次数越多,而和摆锤的重量无关。
39.【答案】(1)正确
【解析】【解答】 做简易水钟时,选用的塑料瓶要有一定的规则,像圆柱状就有一定的规则,所以能作为水钟的制作材料。因为瓶子有一定的规律才能更准确的测定水量,从而更准确地估算时间。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水钟是选择的材料要有一定规则。
40.【答案】(1)正确
【知识点】身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跳绳、写字、唱歌等活动无法由单一器官完成,都需要我们身体多个器官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解答】人体的活动由关节、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不同形式的运动,它们的组合形式也不同,做下蹲和起立时,关节、骨骼和肌肉的运动情况也不一样。
【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42.【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合理的休息、良好的睡眠、经常锻炼身体,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身体健康。
43.【答案】(1)EBDAC(或EDBAC)
(2)图略;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根据以上某同学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描述,正确的制作顺序应该是:E.把潜望镜的图纸贴在硬纸板上,沿着纸周围的轮廓剪下;B.沿着图纸的虚线折,在纸边图上胶水,粘牢。D.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和下面的瞭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A插入平面镜;C.通过观察,检查效果,进行适当调整。
(2)如下图所示,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士兵在水下使用潜望镜可以看到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44.【答案】(1)B
(2)B
(3)C
(4)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1)钓鱼岛附近处于环太平洋地带,是比较著名的地震带。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钓鱼岛岸边的岩石非常光滑,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到海浪作用的结果。
(3)钓鱼岛海域的水非常清澈,而江河入海口的水往往是浑浊的。入海口的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是流水对土地侵蚀的结果。
(4)地球表面水陆面积的比例: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A是正确的选项。
45.【答案】(1)B
(2)不能;C
(3)C
(4)正确
(5)匀速的;均匀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
(1)滴漏流水太快是由于开孔太大;
(2)用图中的器材做滴漏实验,一次加足水量后自然状态下滴水,不能保持匀速滴水。滴漏实验中,水位高低影响滴速的快慢,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压力减小,滴速变慢,所以 画出的刻度符合实际的是 C;
(3)要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受水型水钟, 需要考虑容器的形状、上面容器的水位等因素,不需要给水染色;
(4) 图中有一个进水管和溢水口,它的作用是使漏斗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5) 如图中所示,保持合适的进水量,水从漏斗流到容器中的速度是匀速的,接水容器中的刻度是均匀的。
46.【答案】(1)A
(2)C
(3)不能;A
(4)关节;骨骼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
(1)A、人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人体内的骨骼数量是会变化的,A的说法错误
B、心肌能不断收缩,B的说法正确
C、骨头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C的说法正确。
(2)人体内大约有600块肌肉。
(3)根据人体上肢结构图,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骨骼不能独立运动。我们使劲提重物时,提起重物我们的上臂做曲臂的运动,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如图中的肌肉A处会收缩鼓起。
(4)许多机械设备利用了我们人体结构的工作原理,如门窗上的合页类似身体多个部位的关节,高塔能起到类似骨骼的支撑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2019五上·嘉兴期末)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 千米。
【答案】直线;30万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每秒约30万千米。
【分析】本题考的是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2.(2020五上·余姚期末)潜水艇上装有 ,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常常利用它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答案】潜望镜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水艇上装有潜望镜,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常常利用它通过光的反射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3.(2020五上·余姚期末)皮影戏、手影戏都利用了光 的特性来完成表演,山路转弯处安装的一面大镜子通常是 镜(填“平面”或“凸面”),它利用了光的 原理,让驾驶员驾驶车辆转弯更安全。
【答案】沿直线传持;凸面;反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皮影戏、手影游戏都利用了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特性来完成,山路转弯处安装的大镜子通常是凸面镜,它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让驾驶员驾驶车辆转弯更安全。
4.(2019五上·嘉兴期末)地球表面主要有高原、平原、 、 、丘陵等地形。
【答案】山地;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解答】 地球表面主要有高原、平原 、山地、盆地、丘陵等地形。
【分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5.(2020五上·余姚期末)促使地球表面地形发生变化的力量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其中的火山、地震、海啸是由 引起的。
【答案】内力作用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 促使地球表面地形发生变化的力量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其中的火山、地震、海啸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
6.(2020五上·余姚期末)古代的水钟可分为两大类。水钟的计时容器内水面逐渐下降的是 型水钟;计时容器内水面逐渐上升的是 型水钟。
【答案】泄水;受水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 很早以前人们利用光来计时,后来人们发明了水钟,水钟可分为两大类:水钟的计时容器内水面逐渐下降的是泄水型水钟;计时容器内水面逐渐上升的是受水型水钟。
7.(2020五上·余姚期末)远古的人类,用天上的 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而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
【答案】太阳;天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远古的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而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8.(2020五上·余姚期末)夏天来了,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摆钟的时间变 (填“快”或“慢”),我们要把摆锤下面的螺母往 (填“上”或“下”)调。
【答案】慢;上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夏天来了,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摆长摆长,摆动变慢,故摆钟的时间变慢,我们要把摆锤下面的螺母往上调。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9.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
A.蜡烛 B.太阳 C.木星 D.萤火虫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A.蜡烛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B.太阳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C.木星不属于光源,符合题意;
D.萤火虫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将宇宙中的物体分为可发光的和不可发光的,可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10.(2020五上·余姚期末)牛顿通过(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牛顿发现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由于光的折射和波长的不同,被分散成七种不同色彩的光线。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11.(2020五上·余姚期末)小明用示意图画出光遇到镜子时的传播路线,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万花筒。小明用示意图画出光遇到镜子时的传播路线,正确的是B,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 B符合题意。
12.阳光下飘扬的红旗,它反射的光是( )。
A.白光 B.红光 C.绿光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阳光下的红旗反射红色的光,所以太阳光中的红光被反射到人的眼球,让人认为红旗是红色的。
【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3.下列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医生戴的额镜
B.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
C.皮影戏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皮影戏的原理是光线沿直线传播,而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4.(2019五上·南浔期末)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流水能改变岩石的模样,下列三个证据最能支持他的结论的是( )
A.岩石加热后放入水中会裂开
B.经常有水的岩石上面会长出青苔
C.岩石放进装有水的瓶中摇晃,会有细碎的颗粒出现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岩石加热后放入水中会裂开,这是冷热交替作用改变岩石的模样;经常有水的岩石上面长出青苔说明生物可以改变岩石的模样。
【分析】岩石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会受到较大的腐蚀作用。
15.下雨时最容易被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
A.小石子 B.植物种子 C.黏土和细沙
【答案】C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解答】下雨时,土壤中的黏土和细沙由于质量轻且较松软,所以容易被冲走,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以及水分、空气,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16.(2020五上·余姚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B.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
C.凤化、侵蚀沉积,都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
17.(2019五上·西湖期末)杭州近邻——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它的主要地形是_________。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解答】一般入海口往往是平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8.(2020五上·余姚期末)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 )的时候开始的。
A.在地面上流动
B.雨水落地
C.雨水从天上落下来
【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雨水的侵蚀作用主要是因为雨点降落时的力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溅起的一壤微粒,这就是侵蚀,雨水开始下降,拍打到土地就已经是侵蚀了,B是正确的选项。
19.(2020五上·余姚期末)下面( )摆,在15秒时间摆动次数最少。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C选项摆绳最长,摆动最慢。
20.有摆的挂钟产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它是以( )发现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A.惠更斯 B.伽利略 C.苏颂
【答案】B
【知识点】制作钟摆
【解析】【解答】A、惠更斯在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这个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复摆,所以A不符合题意;
B、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所以B符合题意;
C、苏颂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摆的等时性的发现者。
21.(2020五上·余姚期末)( )是一种用重锤或弹簧的释放能量为动力,推动一系列齿轮运转,借操纵调速器调节齿轮转速,以指针指示时刻和计量时间的计时器。
A.机械钟表 B.太阳钟 C.日晷
【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机械钟表利用带簧(发条)恢复变形所放出的能量或重物下降的重力势能作能源 。
22.(2020五上·余姚期末)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测得前20亳升滴漏需15秒,那么滴漏前6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45秒。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滴漏实验中,水位高低影响滴速的快慢,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压力减小,滴速变慢。所以那么滴漏前6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大于45秒。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
B.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无关
C.摆钟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伽利略所探究出来的规律,单摆的摆动具有一定的等时性;而且单摆的摆动快慢与绳子的长短成反比关系;而摆钟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从而提高计时的准确性。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摆的等时性规律、摆的摆动快慢与绳子长短有关,并且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性。
24.(2019四上·绍兴期末)氧气进入血液后,由( )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A.大脑 B.胃 C.心脏 D.肺
【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氧气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25.(2020五上·余姚期末)在安静状态下,四年级同学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大约是( )。
A.30~40次 B.70~80次 C.110~120次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四年级同学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大约为70~80次。
26.(2020五上·余姚期末)骨骼、肌肉、关节是我们人体的运动器官,当我们举起重物的时候,下图中的肌肉( )处会收缩鼓起。
【答案】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如当我们举起重物的时候,如图中的A肱二头肌会收缩鼓起、B肱三头肌舒张配合。
27.(2020五上·余姚期末)关于心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按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我们的心脏不到1秒钟就要跳动一次,一天要跳动108000次
B.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心脏可容纳约0.5升的血液
C.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不需要更多的休息了
【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
A、按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我们的心脏不到1秒钟就要跳动一次,一天要跳动108000次,选项正确;
B、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研究发现,人的心脏可容纳约0.5升的血液,选项正确;
C、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也需要更多的休息,选项错误。故选C。
28.(2020五上·余姚期末)如果你长期觉得头疼、胃疼、睡不好觉,可能是压力太大了,这时可以选择( )来缓解释放压力。
A.暴饮暴食
B.努力研究各种难题
C.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要善于调节、避免和克服过度紧张的心理,常用的方法有积极暗示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另外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也有利于缓解释放压力,C正确,AB不利于缓解释放压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29.(2019五上·上虞期末)火山和地震只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没有一点好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解答】火山喷发可以带出火山灰,肥沃土壤,也可能带出地底矿产,对人类有益。
【分析】火山喷发对人类既有害又有利。
30.(2019五上·上虞期末)泥石流一般发生在陡坡处,可见土地坡度大小也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土壤的作用
【解析】【解答】坡度越大,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越严重,越容易发生泥石流。
【分析】坡度越大,土壤就越容易受到水流的腐蚀。
31.(2020五上·余姚期末)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外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如流水、风、海、浪冰川、人类活动等,都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使地表趋于平坦。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32.(2020五上·余姚期末)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发击时受到的灾害。(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发击时受到的灾害。
33.(2020五上·余姚期末)凡是能发亮的物体都叫光源。(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能发亮但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34.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它的传播路线无法改变。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解答】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路线是可以改变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光的传播路线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改变光的传播介质就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5.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与热
【解析】【解答】光线即可以被分解,也能被混合,可以碰到障碍物进行反射,也可以被光色吸收。
【分析】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
36.(2020五上·余姚期末)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50毫升水和后50毫升水滴的速度是一样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滴漏实验中,水位高低影响滴速的快慢,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压力减小,滴速变慢。所以前50毫升水和后50毫升水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37.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无法找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解答】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岁月总会留下痕迹。
【分析】掌握时间的概念。
38.(2021六下·微山期中)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的次数越多。(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钟的摆动次数只和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次数越少,摆绳越短摆动次数越多,而和摆锤的重量无关。
39.制作简易型水钟时,可选用圆柱状的塑料瓶来制作。
【答案】(1)正确
【解析】【解答】 做简易水钟时,选用的塑料瓶要有一定的规则,像圆柱状就有一定的规则,所以能作为水钟的制作材料。因为瓶子有一定的规律才能更准确的测定水量,从而更准确地估算时间。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水钟是选择的材料要有一定规则。
40.(2019四上·瑞安期末)跳绳、写字、唱歌等活动,都需要我们身体多个器官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身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跳绳、写字、唱歌等活动无法由单一器官完成,都需要我们身体多个器官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1.做下蹲和起立时,关节、骨骼和肌肉的运动情况完全一样。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解答】人体的活动由关节、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不同形式的运动,它们的组合形式也不同,做下蹲和起立时,关节、骨骼和肌肉的运动情况也不一样。
【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42.(2020五上·余姚期末)合理的休息、良好的睡眠、经常锻炼身体,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身体健康。(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合理的休息、良好的睡眠、经常锻炼身体,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身体健康。
四、综合题(共41分)
43.(2020五上·余姚期末)下面是某同学制作潜望镜的步骤,分析并回答问题。
A.插入平面镜。
B.沿着图纸的虚线折叠,在纸边涂上胶水,粘牢。
C.通过观察,检查效果,进行适当调整。
D.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和下面的眯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
E.把潜望镜的图纸粘在硬纸板上,沿着纸周围的轮廓剪下。
(1)写出正确的制作顺序 。
(2)请你用画图的方式解释一下士兵在水下是怎样使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情况的。这利用了什么原理?
【答案】(1)EBDAC(或EDBAC)
(2)图略;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根据以上某同学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描述,正确的制作顺序应该是:E.把潜望镜的图纸贴在硬纸板上,沿着纸周围的轮廓剪下;B.沿着图纸的虚线折,在纸边图上胶水,粘牢。D.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和下面的瞭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A插入平面镜;C.通过观察,检查效果,进行适当调整。
(2)如下图所示,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士兵在水下使用潜望镜可以看到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44.(2020五上·余姚期末)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16年05月31日13时23分在中国台湾地区靠近钓鱼的附近(北纬25.45度,东经122.41度)发生6.2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中、桃园等地网友表示震感强烈!福州、泉州、厦门等多地网友表示震感明显!温州有微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钓鱼岛附近处于环太平洋地带,是比较著名的地震带。地震一般发生在( )。
A.地幔
B.地壳
C.地壳与地幔交界的地方
(2)钓鱼岛岸边的岩石非常光滑,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到( )作用的结果。
A.海风 B.海浪 C.海生动物
(3)钓鱼岛海域的水非常清澈,而江河入海口的水往往是浑浊的。入海口的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是( )。
A.雨水对土地侵蚀的结果
B.海浪对土地侵蚀的结果
C.流水对土地侵蚀的结果
(4)下面关于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多于陆地面积
B.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小于陆地面积
C.地球上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差不多
【答案】(1)B
(2)B
(3)C
(4)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1)钓鱼岛附近处于环太平洋地带,是比较著名的地震带。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钓鱼岛岸边的岩石非常光滑,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到海浪作用的结果。
(3)钓鱼岛海域的水非常清澈,而江河入海口的水往往是浑浊的。入海口的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是流水对土地侵蚀的结果。
(4)地球表面水陆面积的比例: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A是正确的选项。
45.(2020五上·余姚期末)制作一个滴漏。
(1)课堂上要做一个能计时6分钟的水钟,但小明组的滴漏加满水后1分钟就流完了,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水位高 B.开孔太大 C.容器形状不规则
(2)用下图的器材做滴漏实验,一次加足水量后自然状态下滴水, (填“能”或“不能”)保持匀速滴水。在接水的容器中每分钟画一次刻度,画出的刻度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3)要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受水型水钟,以下( )不需要考虑。
A.容器的形状 B.上面容器的水位 C.给水染色
(4)判断:图中有一个进水管和溢水口,它的作用是使漏斗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
(5)如右图所示,保持合适的进水量,水从漏斗流到容器中的速度是 (填“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或“匀速的”),接水容器中的刻度是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答案】(1)B
(2)不能;C
(3)C
(4)正确
(5)匀速的;均匀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
(1)滴漏流水太快是由于开孔太大;
(2)用图中的器材做滴漏实验,一次加足水量后自然状态下滴水,不能保持匀速滴水。滴漏实验中,水位高低影响滴速的快慢,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压力减小,滴速变慢,所以 画出的刻度符合实际的是 C;
(3)要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受水型水钟, 需要考虑容器的形状、上面容器的水位等因素,不需要给水染色;
(4) 图中有一个进水管和溢水口,它的作用是使漏斗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5) 如图中所示,保持合适的进水量,水从漏斗流到容器中的速度是匀速的,接水容器中的刻度是均匀的。
46.(2020五上·余姚期末)骨骼、关节和肌肉。
人体内部有一个框架,是由骨骼组成的。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骨头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人体内大约有600块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心肌在心脏部位,它永远不会疲劳,能够不断地收缩。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骨骼数量是不变的
B.心肌能不断收缩
C.骨头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
(2)人体内大约有( )块肌肉。
A.400 B.500 C.600
(3)下图是人体上肢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
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骨骼 独立运动(填“能”或“不能”)。我们使劲提重物时,右下图中的肌肉 处会收缩鼓起。(填“A”或“B")
(4)许多机械设备利用了我们人体结构的工作原理,如门窗上的合页类似身体多个部位的 ,高塔能起到类似 的支撑作用(填“骨骼”或“关节”)。
【答案】(1)A
(2)C
(3)不能;A
(4)关节;骨骼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
(1)A、人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人体内的骨骼数量是会变化的,A的说法错误
B、心肌能不断收缩,B的说法正确
C、骨头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C的说法正确。
(2)人体内大约有600块肌肉。
(3)根据人体上肢结构图,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骨骼不能独立运动。我们使劲提重物时,提起重物我们的上臂做曲臂的运动,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如图中的肌肉A处会收缩鼓起。
(4)许多机械设备利用了我们人体结构的工作原理,如门窗上的合页类似身体多个部位的关节,高塔能起到类似骨骼的支撑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