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入门(综合A)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 B.
C. D.
2.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的成绩是13秒 B. 张老师的身高是1.72米
C. 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 D. 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3.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猜想和假设 C. 制定计划 D. 获得事实与证据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①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②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③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对着他人
④不能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A. ①②④⑤ B. ③⑤ C. ①④⑥ D. ①④⑤⑥
5.下列关于滴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取液后的滴管,倒放在试管架上,以免液体流出
B. 滴管用完后放在洁净的实验台上
C. 滴瓶上的滴管用过以后未经蒸馏水冲洗便放回原瓶
D. 取用少量液体时,将滴管伸入试管
6.在下列单位换算中,推导过程和结果都正确的是( )
A. 1.5m=1.5cm×100=150cm B. 1.5m=1.5m×100cm=150cm
C. 1.5m=1.5m×100=150cm D. 1.5m=1.5×100cm =150cm
7.小江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 ,则小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小于12mL B. 等于12mL C. 大于12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mL
8.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方桌每条边长为0.980米,后来把此米尺与标准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04米,则小方桌每边真实长度为( )
A. 0.984米 B. 0.982米 C. 1.020米 D. 0.976米
9.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原刻度模糊不清的酒精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地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的液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8mm的刻度线;当放在沸水中时,温度计的液柱面恰好对准208mm的刻度线。则当温度计的液柱面对准100mm刻度线时,所测的温度为( )
A. 90℃ B. 100℃ C. 46℃ D. 50℃
10.如图所示,下列测量圆锥体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11.小磊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分别是2.23cm、2.22cm、2.83cm、2.23cm,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 2.38cm B. 2.3775cm C. 2.227cm D. 2.23cm
12.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厘米,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24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 )
A. 20℃ B. 30℃ C. 40℃ D. 60℃
1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 ①③⑤⑥ B. ②④C. ②③⑥ D. ③④⑤
14.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1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20℃ ,用它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为80℃,若用这支温度计测量一杯温水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41℃,则这杯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
A. 41℃ B. 21℃ C. 35℃ D. 36℃
16.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17.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是( )
A. 把试管夹从试管中部横向插入,夹在试管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B. 把试管夹从试管上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C. 把试管夹从试管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D. 以上操作方法都不正确
18.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9.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②④⑦⑥ D. ④⑤⑦⑧
20.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A. 80℃ B. 60℃ C. 50℃ D. 30℃
二、填空题(共28分)
21. (3分)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__________。有一本1000页的书,其厚度为4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____毫米。
22. (4分)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先数出金属丝的总匝数为__________匝。由图可知,金属丝匝的总长度是__________,计算得金属丝直径是__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23. (6分)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填空: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__________;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加热的工具是__________,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_____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灯帽 盖灭。
24. (3分)小明同学是刚入初中的新生,短短两个星期,就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图依次是他进行科学测量的的一些示意图:
(1)他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本课本的厚度,已数出被测课本总共200页,由图可知课本中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____厘米。
(2)他测得冰箱内外温度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冰箱内温度为__________,冰箱外温度为__________。
25. (3分)如图是小江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此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若想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采取__________措施。(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6. (4分)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其中所指的脚长和脚围如图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__________。
(2)现有一根足够长的棉线和一把木质米尺,写出测量脚围的方法:__________。
27. (5分)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 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2)图乙是体温计,此时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4)如图丁所示,小明在测定金属丝的直径,紧密排绕的 细金属丝有15圈,计算得到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mm。
(5)凡凡用刻度尺测量书本每张纸的厚度(不计封面,共200张),测得厚度为0.66cm, 由此可知每张纸的厚度约为__________毫米。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8. (6分)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1)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2)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若有请写出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29. (6分)小明读到一则新闻:研究人员最近研发了一种使老鼠返老还童的方法,这一方法是把幼龄老鼠的血液注射到老龄老鼠的体内,发现老鼠的活动性增强。 某兴趣小组针对以上报道,为了探究幼龄老鼠的血液是否会对老龄老鼠产生影响 ,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该兴趣小组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设计_________组的设计是没有必要的,应在方案中去掉。
(3)要让该实验设计更具有说服力,体现科学性,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8分)炎热的夏天,小丽看着身边不同颜色着装的行人,她想不同颜色的衣料吸热能力是否相同呢?于是小丽与同学们选用了白炽灯、五支相同的温度计、五个相同的纸筒、秒表等器材进行探究。
(1)如图所示为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五个纸筒分别涂成不同的颜色并把温度计密封在各纸筒中,在桌面上将纸筒均匀摆放在所画圆的圆周上,白炽灯沿圆的中心轴线悬挂。小丽通过观察各纸筒中_________的变化来判断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2)实验时,读取各温度计的初始温度后,点亮白炽灯,开始计时,3min后,他们将各纸筒在原位置转动18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各纸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min后,熄灭灯泡的同时,同学们迅速读取了每支温度计的示数,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指出该实验中的一处不足,并提出一条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6分)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若干、量筒。实验过程:
①向量筒中倒入______________,记下水的体积V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其体积表达式V硬币=___________________。
32. (6分)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
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下表。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_。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
(3)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体温计更精确,是因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C 3.B 4.C 5.C 6.D 7.A 8.A 9.C 10.D
11.D 12.D 13.C 14.B 15.C 16.D 17.C 18.B 19.B 20.C
二、填空题(共28分)
21. (3分)2.70cm;2.7cm;0.08
22. (4分)1.50厘米或15.0毫米;0.75/0.8;大
23. (6分)试管 烧杯 量筒 滴管 酒精灯 外
24. (3分)(1)0.006cm (2)-9℃;18℃
25. (3分)气体的热胀冷缩;左;瓶子更大些/弯管更细些
26. (4分)(1)L-15 (2)用棉线沿着脚围绕一圈后展开,用米尺测出棉线的长度,就是脚围的数据
27. (5分)(1)1.85 cm (2)36.6 (3)20 (4)1.67 (5)0.066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8. (6分)受精卵孵化成蝌蚪的数目;实验中增加对照组;C
29. (6分)(1)幼龄老鼠的血液可能会对老龄老鼠产生影响(2)C(3)多次重复实验
30. (8分)(1)温度计示数;(2)受热均匀;(3)其他条件一定时,黑色物体吸热能力最强,白色物体吸热能力最弱;(4)不足:熄灭灯泡的同时,同学们迅速读取了每支温度计的示数;改进:在灯泡工作时读数。
31. (6分)(1)适量的水 (2)将十枚硬币小心地放入量筒中,记下水的体积V总 (3)(V总- V水)/10
32. (6分)(1)24 (2) D(3)体温计的玻璃泡大,内径细
【单元检测】科学七年级(上册)测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