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入门(综合B)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习科学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下列操作及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
2.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比较法 D. 文献法
3.装运酒精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
4.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 玻璃棒 B. 温度计 C. 放大镜 D. 显微镜
5.在实验室的测量工具中,有些工具刻度均匀,有些刻度不均匀,下列刻度线分布不均匀的是( )
A. 刻度尺 B. 量筒 C. 量杯 D. 体温计
6.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肯定小于15mL B. 肯定大于15mL
C. 肯定等于15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
7.有一量杯,他的2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那么它的100mL处的高度为( )
A. 大于1/2h B. 小于1/2h C. 等于1/2h D. 无法确定
8.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分米、毫米、厘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米
C. 毫米、厘米、分米、米 D. 毫米、分米、厘米、米
9.下表是任思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 文字描述法 B. 表格记录法 C. 图形记录法 D. 以上都不对
10.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 0.05毫米 B. 0.005厘米 C. 0.1厘米 D. 0.1毫米
11.在实验室的仪器中,可用来直接加热固体或液体的玻璃仪器是( )
A. 酒精灯 B. 试管 C. 蒸发皿 D. 烧杯
12.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 实验方法没有错误,读数准确 B.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D. 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13.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把它插入1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温度计示数为35℃,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A. 17℃ B. 25℃ C. 32℃ D. 37℃
14.甲、乙两支准确的水银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的容积比乙的大,两支温度计直玻璃管的内径相等,当周围温度改变时,则( )
A. 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大
B. 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小,但读数仍与乙的相同
C. 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但读数仍与乙的相同
D. 甲、乙水银柱长度的变化相同,因此温度的变化相同
15.如图是测量一颗玻璃球体积的过程:
(1)将300ml的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ml的杯子中;
(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
(3)再加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
根据以上过程,推测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在( )
A. 20mL以上,30mL以下 B. 30mL以上,40mL以下
C. 40mL以上,50mL以下 D. 50mL以上,60mL以下
16.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采用如下方法:把一张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表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再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周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 B. 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大
C. 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偏大都有可能 D. 该测量方法正确
17.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看到( )
A. 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 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示数相同
18.下列几种测量方法:①为了测1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和①方法同类的有( )
A. 只有② B. 只有③ C. ②和③都是 D. 都不是
19.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C处应该刻上5℃ B. C处应该刻上-15℃
C. 20℃刻度线距B处2厘米 D. 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20.小科同学用家里的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发现,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测保温杯中的水温时示数为49℃,则保温杯里水温实际上为( )
A. 47℃ B. 48℃ C. 49℃ D. 50℃
二、填空题(共32分)
21. (6分)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________;(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__;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________;(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________;
(5)加热时常垫在烧杯和烧瓶与热源之间的是__________;(6)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
22. (3分)(1)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4圈,总长度为________cm,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_mm(精确到0.1毫米)。
(2)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________(选填“夏”或“冬”)季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
23. (3分)下图是普通酒精温度计,该温度计可精确到__________℃,其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
24. (4分)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左图是体温计,此时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2)右图中,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25. (8分)单位换算,给下列各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1)250升=__________厘米3;(2)7000000毫升=__________米3; (3)50毫米3=__________厘米3;
(4)0.5米3=__________厘米3 ;(5)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__________; (6)小柯同学的身高是162__________;
(7)一枚硬币厚度约2.1__________; (8)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__________。
26. (4分)周六,小萱同学起床后感觉浑身酸痛无力,头痛鼻塞咳嗽不断。小萱的妈妈让她自己先量体温,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小萱应选用下列哪一种温度计测量体温?__________(选填“A”或“B”),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
(2)小萱同学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该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是她的体温是__________℃。
27. (4分)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西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__________(填序号)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__________,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若取出铁块绑上石蜡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水带出,那么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8. (10分)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会大大缩短其保鲜的时间。有研究表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保鲜的时间呢?某兴趣小组成员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1)表格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不是选用1支而是5支玫瑰花外,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____________。
(3)为确保玫瑰花保鲜的时间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实验所用玫瑰花的生长状况、品种、开花的时间都应____________。
(4)两组相比,若_____组玫瑰花保鲜的时间更长,则说明柚子皮的提取液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5)除题目中提到的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鲜花保鲜的时间?请写出一种____________。
29. (8分)雨后的一天下午,小亮在观察蚯蚓活动时,想到了一个问题:蚯蚓生活在土中,它们到底喜 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几个无盖且不透明的长纸盒、几块透明玻璃板,10条健康状况差不多的蚯蚓、几张黑硬纸板、干燥的土壤、一杯清水。
实验设计:①纸盒底部平铺上一层土壤,并撒上一些清水,使土壤适合蚯蚓爬行。
②用透明玻璃板将纸盒的一半盖住,另一半____________;
③取10条蚯蚓,把它们放在纸盒内;
④二十分钟后观察蚯蚓的分布及数量,并记录数据;
⑤按照以上方法多做几次实验。
请回答:
(1)补充完善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你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亮想进一步观察蚯蚓体表的结构,他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填“显微镜”或“放大镜”)。
30. (10分)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玲、小红分别轻轻推了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们三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秒表、细线、小球,依照科学方法,按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了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无关,而与_____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A 3.D 4.B 5.C 6.B 7.A 8.D 9.B 10.D
11.B 12.A 13.B 14.C 15.C 16.D 17.D 18.B 19.C 20.D
二、填空题(共32分)
21. (6分)E B A G C DF
22. (3分)(1)2.50;1.8(2)夏
23. (3分)1℃ 15℃~105℃ 32
24. (4分)(1)36.6(2)20
25. (8分)(1) 250000 (2) 7 (3) 50000 (4) 500000 (5) mL (6) cm (7) mm (8) ℃
26. (4分)(1)B;液体的热胀冷缩(2)0.1;36.5
27. (4分)①③ 5cm3 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8. (10分)(1)10mL柚子皮提取液(2)重复试验(3)相同(4)乙(5)温度、无机盐等(任选一项)
29. (8分)(1)用黑硬纸板盖住(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3)黑暗一侧的蚯蚓数量较多(4)放大镜
30. (10分)(1)2、4(2)1、3(3)4、5(4)秋千的绳长;小球的质量、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
【单元检测】科学七年级(上册)测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