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文档属性

名称 伤仲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1 13:0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王安石 项城一中七年级语文课件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解释题目明确:伤:悲伤,这里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注意停顿 ①仲永/生五年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传/一乡秀才/观之
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疏通文意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曾经书写工具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附属,隶属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邻居)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感到惊异附近,这里指邻居。写作,题写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以……为:把……当作。养:赡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自是:从此。立就:立即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还花钱求仲永题诗。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邑人:同县的人。稍稍:纷纷。宾客:把……当宾客对待。乞:求,索取。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利其然:认为那样有利。扳:牵,拉。环谒:四处拜访。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先人:亡父。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符合。闻:名声,这里指好名声。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曰:“泯然众人矣。”泯:消失。然:……的样子。众人:普通人,一般人。再读课文 认真思考1、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
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资非凡才能衰退,大不如前才思平庸,与众无异“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邑人奇之”“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表现在——2开篇交代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家世有什么作用?明确:“世隶耕”三字交代了仲永的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沦为“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明确:目光短浅,在“利”的驱动下,动词“扳”和“谒”,起修饰作用的“环”,活灵活现地勾画出父亲强拉着几岁的孩子为自己寻吃喝的庸俗相,生动形象,慨叹之情溢于言表。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掌握文言知识动词,听说名词,名声一词多义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感到诧异感到惊奇以宾客之礼相待认为有利可图词语活用现象父异焉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古今异义此判断词纷纷稍微有的人或许普通人许多人EXIT  《伤仲永》究竟为谁而“伤”?说说你的理解。仲永:天资过人,却“泯然众人”,丧失成长的自主权。
仲永之父:为名利所困,不使学。
邑人:吹捧、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思考练习项城一中七年级语文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