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写作专题】标题与材料:学习如何根据标题选材》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写作专题】标题与材料:学习如何根据标题选材》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9 06:1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写作专题
标题与材料:
学习如何根据标题选材
学习目标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读者能从中了解到作者或文章要表达的一些相关信息。对于一些较长的文章来说,有的还在文中设计了许多小标题。这些小标题,不仅能很好地将文章按照表达的需要划分成不同的部分或章节,还能通过自身的表述概括出这些部分或章节要表达的内容。本专题就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及其他文章标题的研究,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些与标题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期帮助大家能通过标题或小标题去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最终读懂文章,把握文章。
1.根据表1,写出标题与主旨的关系。
预习任务
表1 标题与主旨关系
标题 与主旨的关系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获得者袁隆平》 主标题引用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的句子点旨,赞美了袁隆平勇立潮头、引领“绿色革命”的创新精神。副标题点明这份荣誉是对他的科研成果的肯定。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标题体现了张秉贵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
1.根据表1,写出标题与主旨的关系。
预习任务
表1 标题与主旨关系
标题 与主旨的关系
《“探界者”钟扬》 标题提炼了钟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断探求的“探界者”精神。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标题凸显和强调了焦裕禄精神。
2.重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根据表2,写出小标题选用的典型材料,说明其与文章大标题的关系,并画出结构图。
预习任务
表1 标题与主旨关系
小标题 选用的典型材料 与大标题的关系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站在激流中绘制洪水流向图 小标题从不同角度凸显了焦裕禄的精神和品格,以此支撑大标题“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风雪天访寒问暖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关心他人身体状况,而自己强忍病痛坚持工作
预习任务
小标题 选用的典型材料 与大标题的关系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病重时,依然心系兰考,希望葬在沙丘之上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兰考发生的巨变
(续表)
预习任务
图1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结构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纵向结构)
贵品德,是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
引子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亲民爱民务实创新
关心群众奋发图强
泰然自若坚守岗位
心系兰考迎难而上
一心为公鞠躬尽瘁
目录
任务一 列表梳理:本单元六篇文章标题与
中心的关系
01
任务二 表格梳理:小标题的作用
02
任务三 当堂练习:为《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拟写小标题
03
任务一
列表梳理:本单元六篇文章标
题与中心的关系
表3标题与中心的关系
标题 与中心的关系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长征胜利万岁》
标题引用了毛泽东震撼历史的宣言,既表达了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又道出了广大中国民众深藏已久的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自由解放的心声。
标题统率文中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千部会议等事件,以表达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表3标题与中心的关系
标题 与中心的关系
《大战中的插曲》
《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
标题统领着引出“插曲”的开篇、大战中拯救两个日本小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插曲”、“插曲”中的孤女谢恩等场景和“插曲”的影响与意义,既凸显了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包含着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标题总领文中各小标题下内容中的典型材料,以强调焦裕禄精神。
(续表)
标题 与中心的关系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标题是文中现实场景的再现,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标题化用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这一标题,以倒装句强调“不列颠尼亚”的离开,重在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别了”,有对侵略者的嘲讽,又有民族自豪感的抒发,意味着中华民族这段耻辱历史终告洗刷。
标题,点明“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携刻着2020年中国抗疫斗争的胜利。
任务二
表格梳理:小标题的作用
1.梳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三篇文章的小标题,谈谈小标题的作用。
表4小标题的作用
课文 小标题 小标题的作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①“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②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③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④“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⑤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小标题从不同角度(亲民爱民、务实创新;关心群众、奋发图强;泰然自若、坚守岗位;心系兰考、迎难而上;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来凸显县委书记焦裕禄的精神和品格。
(续表)
课文 小标题 小标题的作用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②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③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④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标题中“喜看”的原因,每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写袁隆平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写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的学术品格。“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写袁隆平坚持事实、实事求是的道德操守。“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写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的理想志向,即引领“绿色革命”
是他的心愿。
(续表)
课文 小标题 小标题的作用
《“探界者”钟扬》
①“英雄”少年
②种子达人
③科学队长
④“接盘”导师
⑤生命延续
小标题展示钟扬作为“探界(学习工作之界、植物学之界、科普之界、教书育人之界、生命之界)者”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2.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一2020中国抗疫记》的引子和八个部分提炼小标题。表5《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一2020中国抗疫记》小标题
章节 小标题(示例)
引子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一 “我们挺过来了!”
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三 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
四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五 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利的武器就是科学
六 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七 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八 多难兴邦,玉汝于成
任务三
当堂练习:为《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拟写小标题
1.插入知识支架,阅读李从军文章中的小标题。
新华社原社长李从军,从2011年9月始,带领记者深入山区、沙漠和贫瘠之地,采写了《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面向未来的赶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等通讯。这些通讯中的小标题,借鉴音乐、哲学、文学等多种艺术样式,形成独特的结构,有力地凸显了主题。
图2纵式结构示意图
根据图2和图3,标出主标题分解为小标题时在选用材料、安排结构上的作用。
永恒的召唤——雷锋
精神世纪交响曲
(塔式递进式结构)
第四乐章——人类的英雄(欢快)
第三乐章——追随你前行(忧思)
第二乐章——与灵魂相伴(低沉)
第一乐章——中国精神的天空(高昂)
序曲——追问生命
图3纵横交错式结构示意图
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
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
太行之梦——一个永不坠落的理想
太行之气——一派正大沛然的气概
太行之力——一种水滴穿石的坚韧
太行之爱——一首奉献当代的颂歌
太行之魂——一曲
民族精神的咏叹
图4《长征胜利万岁》的结构和小标题
2.学生交流为《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拟写的小标题。
长征胜利万岁
(1-8)红军不怕远征难
(9-2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3-31)虎踞龙盘今胜昔
(32-4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3-45)三军过后尽开颜
图5《大战中的插曲》的结构和小标题
大战中的插曲
(2-5)救日本孤女始末
(6-10)抒长信孤女归还
(11-14)又相逢孤女谢恩
(1)忆百团大战插曲(总)
(15)愿中日世代友好(总)
表6小标题评价标准
3.交流评价所拟小标题的优劣,并对照表6进行自我评分。
序号 小标题评价标准 得分
1 概括所写内容是否准确恰当。(2分)
2 是否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服务于大标题而呈现“轮辐向心”态势。(2分)
3 各小标题是否分清性质、轻重、主次,考虑其排列次序,做到条理清晰。(2分)
4 是否有艺术性:①是否使用具有概括性的“原话”;②是否使用形象化的语句。(2分)
5 是否注重形式上(字句或是字数)的整齐匀称,讲究布局的美感。(2分)
1.教师节前夕,学校的微信公众号需要一组“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通讯稿,请你为该组人物通讯拟一个标题。
2.根据所拟标题,再拟定三个小标题来选用材料、安排结构。
课后作业
答案提示
1.示例:饮流怀源一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2.大标题:饮流怀源一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小标题1:良师与益友:黄老师的散学之道
小标题2:自由与责任:黄老师的有人之道
小标题3:旷达与闲趣:黄老师的生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