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阅读专题1
文类与表达:梳理实用文的分类及叙述特点
学习目标
联读这四篇课文,了解实用性文体的类别及特征。
探究不同体式作品的语体选择,思考文体与语体的关系。
联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这四篇课文,了解每一篇课文的历史背景,用100字左右的文字进行概写。
预习任务
熟读这四篇课文,概写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这四篇课文各自的文体,并比较不同文体的主要特点。
上网查找“语体”的概念及分类,判断每一篇课文的语体类别。
试着与同桌交流,说说文体和语体的关系。
目录
任务一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文体与语体的关系
01
任务二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本单元具体语篇的语体特点
02
任务三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文体与语体的关系之原由
03
任务一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文体与语体的关系
导入
陆机在《文赋》中说,“体有万殊,物无一量”,因为客观事物多种多样,事物繁多变化无穷,很难圆满地描摹形象,所以文章的体式千差万别。
1.活动探究:结合预习,梳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体特征及语体类别。
课文 主要内容 文体特征 语体类别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说明会议的性质、基础和任务,论证革命胜利,规划国家发展,描绘振兴蓝图,悼念英雄,庆祝伟大胜利。
开幕词具有宣告及引导作用,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鼓动性强。
演讲语体
课文 主要内容 文体特征 语体类别
《长征胜利万岁》
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回忆录以第一人称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社会活动,真实可信,饱含情感。
文艺语体
(续表)
课文 主要内容 文体特征 语体类别
《别了,“不列颠尼亚”》
叙写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及中英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报道了香港经历沧桑后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新闻(消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
新闻语体
(续表)
课文 主要内容 文体特征 语体类别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新闻(通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报道详细深入,思想性强,描写形象生动,议论色彩浓,但时效性弱。
新闻语体
(续表)
2.梳理整合
从文体上看,这四篇文章文体不一,分属重大会议开幕词、回忆录、新闻。
从语体上看,这四篇文章语体也各有差异,分属演讲语体、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
可见,不同的文体会选用不同的语体来表达。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也指出:“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说的正是文体与语体的关系。
任务二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本单元具体语篇的语体特点
导入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是说:事理如树木的主体,要突出使之成为骨干;文辞像树木的枝条,树干壮实才能叶茂枝繁。一篇优秀的文章,文理并茂时,文体与语体也要相得益彰。
1.活动探究
下表中选取了四篇课文的语段或文章标题,请从文体与语体的关系入手,概括节选文字的语体特征。(见本页表格)
2.梳理整合:梳理四篇文章的叙述特点。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重大会议的开幕词讲话,其语言有极强的理性,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情感,颇具感染力。
《长征胜利万岁》属于回忆录,用第一人称叙述,主要以叙述和描写的方法追忆本人或者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社会活动。其主要功能不是抒情,但并不排斥抒情,即使是叙述与议论,也往往蕴含着浓郁的情感。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实录性新闻作品,文章从英方撤离这一角度入手,简介了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再现了新闻事实的生动场面和鲜明形象。叙述语言既真实又生动,既客观又兼具情感。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是一篇新闻通讯,整篇文章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方方面面的事实为基础,带领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认识和理解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文章又善于引用或化用诗文典故、名言警句,叙述语言既有高屋建瓴的语气、真实细致的描写,又有充满诗意的激情、富有理性的论述。
课文 文体 语体 节选语段 语体特征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①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②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①②“全国人民所渴望的”“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这两个修饰语饱含情感、激动人心,非常符合开幕式演讲词鼓动性的特点。
开幕词
演讲语体
课文 文体 语体 节选语段 语体特征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③四句话其实就是四句口号,每一句口号都有独立的内容:或悼念英雄牺牲,或庆贺革命胜利,或庆贺国家成立,或庆贺会议成功。而且独自成句,独立成行,放在文末,作为大会开幕词的结束语,具有口号的号召力和鼓动性,慷慨铿锵,令人感动!
开幕词
演讲语体
(续表)
课文 文体 语体 节选语段 语体特征
《长征胜利万岁》
①“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②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①通过“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高兴”等动作和心理刻画,极具表现力地展现了红军到达吴起镇时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②④运用拟人的手法,说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欢迎我们”,把“苏维埃”比作亲人,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内心的欣喜与激动。
回忆录
文艺语体
(续表)
课文 文体 语体 节选语段 语体特征
《长征胜利万岁》
③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
④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上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雄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
③④运用叠词,如“蓝盈盈”“巍巍”“茫茫”等,使语言更具音韵美。
④整个语段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情感充沛,语言表达极具感染力。
回忆录
文艺语体
(续表)
课文 文体 语体 节选语段 语体特征
《别了,“不列颠尼亚”》
①《别了,“不列颠尼亚”》。
①作为新闻消息,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要求以极精练且具有吸引力的语言概括主体的内容,并传达出新闻立场。这个标题,用一个倒装句,强调了告别的意味,用一个借代,突出而形象地宣告了英国统治的终结,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时代的到来。这个标题,既有对侵略者的嘲讽,又有强烈的民族自豪之情蕴含其中。
新闻消息
新闻语体
(续表)
课文 文体 语体 节选语段 语体特征
《别了,“不列颠尼亚”》
②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③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③这些文字用简洁的笔法,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清晰的可视性,使读者加深了对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
新闻消息
新闻语体
(续表)
课文 文体 语体 节选语段 语体特征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①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①把“灾难”喻为“镜子”,运用比喻论证,形象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焕发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
新闻通讯
新闻语体
(续表)
课文 文体 语体 节选语段 语体特征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②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②运用排比,增强气势,加强文章说服力:运用引用论证,既增强文章的典雅厚重之感,又从多角度多侧面描绘出中国各界的抗疫群像,以少胜多,以形动人。
新闻通讯
新闻语体
(续表)
由此可见,每篇文章的语体特征与它的文体是密切相关的。实际上,语体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语言体系,却不能脱离文体而独立,它是以文体为依托,是随着文体的产生与发展而发展分化的。这便是文体与语体之间隐含的真实关系。
任务三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文体与语体的关系之原由
导入
文体与语体之间隐含的真实关系,是作者起笔时就已经注定的。“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是说写文章要排除杂念专心思考,整理思绪诉诸语言,将天地概括为形象,把万物融会于笔端,这样的文字便形成了风格。
1.活动探究
阅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和《大战中的插曲》的片段,再联读上述四篇文章,概括每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片段一:今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是的,这与我们所有人之前想象的大不相同。但是,让我们珍惜这一刻。我们终于齐聚于此: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以及国际奥委会难民奥林匹克代表团的运动员共同生活在奥运村的同一个屋檐下。
这就是体育的凝聚力。这是团结的信心、和平的信心和坚韧的信心。这让我们大家对携手共进满怀希望。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片段二: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两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小孩子还挺有意思,开始不肯吃,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大战中的插曲》)
篇名 文体 语体 语言风格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开幕词
演讲语体
慷慨激昂
《大战中的插曲》
回忆录
文艺语体
朴实无华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幕词
演讲语体
磅礴凌厉
篇名 文体 语体 语言风格
《长征胜利万岁》
新闻语体
言近旨远
《别了,“不列颠尼亚”》
回忆录
文艺语体
凝练庄重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新闻通讯
新闻语体
宏阔深刻
(续表)
新闻消息
2.合作探究
从上面“活动探究”的表格可知,不同文体与语体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文体与语体其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语言风格的形成呢?小组合作,结合表格,探究影响语言风格的因素。
篇名 作者 受众 场合或展 现方式 主题(目的)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作出规划;展望未来,描绘出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篇名 作者 受众 场合或展 现方式 主题(目的)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读者
图书出版
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续表)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周树春、胥晓婷、杨兴(杨国强、徐兴堂)
读者
报纸刊登
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的不懈追求
篇名 作者 受众 场合或展 现方式 主题(目的)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钟华论
读者
报纸刊登
表现出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
(续表)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巴赫
开幕式与会者及观众
2021东京
奥运会开
幕式现场
表达各方为奥运会顺利举办的支持,宣布奥运会正式开幕
篇名 作者 受众 场合或展 现方式 主题(目的)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
读者
图书出版
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续表)
一篇文章语言风格的生成,不仅是由作者的个性决定的,更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和写作目的密切相关,是作者兼顾受众及场合(或展现方式),充分考虑文体与语体的适配性后的匠心所致。
3.梳理整合:
课后作业
同是对劳动场面的描写,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联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片段和《芣苢》,试从表达方式、语言特色两个角度鉴赏不同文体与语体的表达效果。
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10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每天,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还要不停地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祜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莒》)
答案提示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属于新闻通讯,是实用性文本,新闻语体。语段运用比喻,描绘的画面生动形象:善用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通俗平易、直白浅显:用概述的方法,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描绘出张秉贵工作时的场景,表现了张秉贵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
《芣苢》属于古体诗,是文学性文本,文艺语体。诗歌运用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通过对采芣苢动作的具体描写,展现了一个集体采摘的动人劳动场景。语言明快优美,节奏鲜明,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