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yōu jìnɡ là zhú táo zuì ɡānɡ qín
pǔ xiě mánɡ rén máo wū ɡū niɑnɡ
二、选择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chěnɡ) 谬矣(miù) 曝晒(bào)
B.戛然(ɡá) 拊掌(fǔ) 恬静(tián)
C.压轴(zhòu) 琴弦(xián) 善哉(zāi)
D.蜡烛(zhú) 锦缎(jǐnɡ) 入场券(quàn)
2.下列词语中的“绝”与“伯牙破琴绝弦”中的“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斩尽杀绝 B.绝处逢生 C.悲恸欲绝 D.络绎不绝
3.下列书法家与其故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公权——入木三分 B.颜真卿——乞米
C.欧阳通——学书买父字 D.郑板桥——六分半书
4.回顾《月光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音乐家贝多芬善良的品格以及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B.展现了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C.说明了美妙的乐曲创作不仅靠丰富的想象力,还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D.说明了学习音乐需要具备经济基础。
三、选字填空。(3分)
【突显 显现 显示】
1.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 )出来。
2.它的存在,就是为了( )人物的英雄气概。
3.静,越发能( )武艺的高强。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10分)
高山( )水 余音( )梁 黄( )大吕 轻歌( )舞
画龙点( ) ( )妙( )肖 笔走龙( ) 妙笔( )花
天( )之音 ( )( )如生
1.上面的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音乐的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节晚会上,节目精彩纷呈:古筝独奏如___________,书法表演__________,明星模仿秀___________……联欢会结束了,大家仍觉得意犹未尽。(3分)
五、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没有这一“舔”。 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都想听贝多芬弹奏这首优美的《月光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理解课文内容。对的打“√”,错的打“×”。(3分)
1.《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事实,不能凭空想象。( )
2.《月光曲》一文主要写了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 )
3.列提纲法有助于快速地有条理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贝多芬是________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____________”。
2.《京剧趣谈》一文介绍了京剧中最有代表性的道具__________,以及京剧中的一种表演动作__________。
3.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然,海面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图表一:
问题 愿意 一般 无所谓
你愿意深入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技艺吗? 57.92% 37.28% 4.8%
你愿意法定节假日增加中国传统节日吗? 86.09% 10.88% 3.03%
图表二:
1.填空:传统节日知多少。(2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传说或故事,比如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________节与“屈原投江”的故事有关;________节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2.从以上两个图表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分)
A.超过一半的人愿意深入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技艺,但不愿意法定节假日增加中国传统节日。
B.超过一半的人愿意深入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技艺,但只有少数人愿意积极参加有关宣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C.大部分人愿意积极参加有关宣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3.请写一条宣传语,号召大家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内阅读。(11分)
月光曲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________。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语段内容补充完整。(2分)
2.根据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完成下面的练习。(6分)
(1)第一幅画面:第______句,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二幅画面:第_______句,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幅画面:第____句,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三幅画面,可以推断《月光曲》旋律变化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高亢激昂 B.轻柔舒缓 C.逐渐增强
3.为什么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13分)
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曾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①。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的,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没有烧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基本功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了一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非常光滑,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踩着跷,到冰场上去跑。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定地说:“不行。先生,您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这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注】①跷功:京剧称旦角踩着木质的小脚走路、舞蹈叫“踩跷”,这种功夫叫“跷功”。
1.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____。(3分)
2.读第1自然段,吴先生是怎样教梅兰芳练功的?请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梅兰芳又是怎样刻苦练功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2分)
3.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得到了什么益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的意思是( )(2分)
A.一日不练功,三日就空闲。
B.一日不练功,好几天不长进。
5.“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可换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十一、习作。(27分)
题目一:我的拿手好戏
提示:唱歌、画画、演奏乐器,拼图、剪纸、玩魔方,可以说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是好戏!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呢?写下来和同学们分享吧!写之前注意想一想:你的拿手好戏是怎么练成的?这中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
参考答案
一、幽静 蜡烛 陶醉 钢琴 谱写 盲人 茅屋 姑娘
二、1.C 2.D 3.A 4.D
三、1.显现 2.突显 3.显示
四、流 绕 钟 曼 睛 惟 惟 蛇 生 籁 栩 栩
1.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天籁之音
2.高山流水 笔走龙蛇 惟妙惟肖
五、1.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2.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3.没有人不想听贝多芬弹奏这首优美的《月光曲》。
六、1.√ 2.× 3.√
七、1.德 乐圣
2.马鞭 亮相
3.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
八、1.端午 中秋 2.B
3.示例:承文化精粹,传华夏经典。
九、1.洒满了银光 轻纱似的微云 卷起了巨浪 波涛汹涌的大海
2.(1)②③ 月亮初升,海面平静 ④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⑤⑥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2)B C A
3.因为盲姑娘沉浸在贝多芬优美的琴声中,琴声引起了她丰富的想象。这
说明贝多芬的琴技十分高超。
十、1.京剧表演 吴菱仙 跷功
2.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站一炷香的工夫。
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的,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 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3.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的腰腿力量倍增,使他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
4.B
5.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一、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