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重难探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重难探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9 09:3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重难探究


CONTENTS
主题思想
1
重点难点
2
3
写作特色
4
观点争鸣
教材要点 学科素养 高考考向
1.作品在历史转折的伟大时刻,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学习时要注意了解本文的深刻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 1.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又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经常在考题中出现,平时要注意积累
2.作为宣告性的政论文,论证有力,结构完整。
论述性阅读在高考题中经常涉及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豪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3.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他的这篇文章也宣告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大计作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对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充满了豪迈的革命情怀。
主题思想
重点难点
文章第5段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句话有几个要点?这些要点与文中的哪些内容相关联?
句中
要点
会议的基础是“完全新的”。
会议的性质是“代表全国人民”的。
会议在人心向背上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
①会议的基础是“完全新的”。
关联内容
有别于“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的“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基础上召开。
②会议的性质是“代表全国人民”的。
关联内容
与会的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③会议在人心向背上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
全国人民都渴望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拥护新的政府;
“三年以前”的那次政治协商会议“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了和国民党反动派妥协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商,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商。
关联内容
有人认为本文应从第6段“诸位代表先生们……”开始,而本文是从开幕说起的,你认为本文第1一5段的意义是什么?与后文有无联系?
重点难点
这和开幕式的功能有一定的关系。
第3段
正义性
第4段
必然性
首先为政治协商会议正名,强调此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性
第2段
第1段
从开幕说起
第5段
同时,这样的开头符合论说文内在的逻辑,即先回顾历史,道出召开此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如此才能更有底气地宣布此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
第6段
才能更有力度地向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才能凸显出这次伟大历史转折的意义。
第7一11段
只有立足当下,才能转入对未来的展望,指明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第12一16段
只有看到未来美好的蓝图,才有最后五段的情感喷涌。
最后一段与第一段遥相呼应,庆贺会议的圆满成功。
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发表的讲话。
简洁
明了
讲究
逻辑
环环
相扣
开幕词
据此请思考:文章第4段提到的“那次会议”比第3段提到的事件在时间上要早,两段应该互换一下位置。你认为能不能换?为什么?
不能换
①从这两段的内在逻辑关系看
第3段
主要阐述召开会议的基础
第4段
主要阐述会议名称的由来
先基础,后名称,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②从与上下文的衔接来看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第2段
承接这一结论,论述“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衔接紧密
第3段
因而
而第4段论述“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原因,显然不能跟第2段衔接。
而且第4段结尾归结到“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与下文交代会议议程和工作内容也能自然流畅地衔接在一起。
毛主席在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从会议召开基础、经验教训、议程任务、建设目标、发出号召等几个方面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构完整。
写作特色
1.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构完整
本文的语言简洁有力,使用了“不可磨灭”“不屈不挠”“毫无疑义”等词语,简洁有力地指出了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必然性,鼓舞人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语言简洁有力,极具号召力
观点争鸣
本文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旧制度被推翻,人民即将当家作主,这些意味着伟大时代的开始。
观点一
中国人民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援助的反动政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本文第5段介绍了会议议程,宣布了这次会议要完成的任务。
观点二
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参政议政。
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各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共同治理国家的制度有了法律保障;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意味着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将有自己全新的组织机构;
观点二
③“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意味着人民政协制度将有自己的纲领性文件和组织机构,
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产生自己的委员会;
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有新的标志性旗帜和徽章;
⑤“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意味着新中国将有自己的国都;
⑥“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开启新的纪元。所有的这一切,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标志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时代的开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济必须富强起来,文化必须繁荣起来,国防必须强大起来。因此,经济的富强、文化的繁荣、国防的强大,是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中国人民迈进了新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不会再被压倒。
观点三
我们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