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材深度解读
重点赏析
1.这篇讲话,或叙述,或阐释;或加以告诫,或提出期望;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所讲的内容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你能结合课文具体分析一下吗?
明确:如课文第3段谈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战争形势时,情绪激昂,语调高昂而坚定。第4段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在回顾中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坚毅。第6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第7段,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后几段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稳、坚毅而自信。
阅读方法小贴士
选择句式的原则是:①句式的选择和调整要服从表达的需要,不能为灵活而灵活。②句式的选择和调整受语境的限制,不能以辞害意。③句式的选择和调整要受文体限制。④句式的散整松紧和长短要灵活得体,以简洁明快为原则。
2.文中用到了“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不”等词语,你能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明确:这些词语,从逻辑上讲,包含了一切情况;从语气上讲,则有坚定无疑的意味。毛泽东在讲话中大量使用这些词语,则反映了他广阔的胸怀,对时局的清醒认识。这也是他的文章和讲话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的重要原因。
精读感悟
写作特点
1.大量使用判断句。
如,“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觉。“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2.大量运用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
强调性的词语有“决无”“必然”“从来”等。这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一切”等,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然”“完全”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强调性的句式主要有“是……的”“之所……是,是因为……”“只要……就”,这些句式,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疑难解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以它作为这篇讲话的题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站起来了”的意思是中国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人民得到解放,开始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人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署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经过长达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而言,都意义非凡。你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甲生:在政治方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情况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
乙生:在历史方面:首先,它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在组织上的最后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机构从此产生;其次,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基,为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作了全面的准备;再次,人民政协这一组织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兼收并蓄的传统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丙生:深远影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一百多年来革命运动,特别是三十多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历史积累的结果,是新民主主义运动的一次总结:它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篇章,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的形成,中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更加巩固
和扩大,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党外各界爱国人士的团结合作更加密切,从而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广阔前景。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