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感知与判断
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24.8cm×528.7cm
贰
郊野
街市
城门内外
大船通过虹桥
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描述
分析
壹
第一步:描述
作品类别:
绘画?雕塑?建筑?
大小:
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材质:
以真丝制成的绢(绢本)
内容:
人物?风景?动物?
局部精细刻画
细赏 《清明上河图》
见证繁华
当大船快要撞上虹桥的时候,有几个见义勇为的人翻出桥去,有的拿着绳子,有的撸起袖子,合力拯救。
旁边帮忙指挥的,可见北宋的文治还是颇有效果的,百姓乐于助人,遇事有条理。
“便面”,表示我还有事,或者处于逆境,用扇子遮着脸,对方也不至于会不高兴。
旁边有一个轿夫看这个美女,轿子都走偏了。
眼力大比拼:你能在画中找到多少种职业?
第二步:分析
构图:
横or竖:全景式构图、散点透视
空间:
疏密对比:繁而不乱、严密紧凑
用笔:
大胆?流畅?细腻?柔和?
色彩:
明亮?淡雅?
明暗对比强or弱?
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幅画?有什么样的意图?
解释
《清明上河图》
盛世隐忧
谏
从哪看出来?
情况危急
内忧外患
第三步:解释
表达的思想:
北宋时期汴京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表现出经济和工商业的发达的面貌,以及隐藏在繁华背后的危机。
汴京是十二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137万。北宋经历了40多次特大火灾,因此消防是朝野最关注的严峻问题,画中有望火楼,但楼上空无一人,整个汴京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反映了当时军事实力的衰败和防范意识的淡漠。
评价
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在《宋史职官志考正》中这样评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清明上河图》已成为世界艺术创作绝好的榜样
《清明上河图》已成为其他艺术门类绝佳的素材
《清明上河图》也成为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清明上河图》激发起人们无限的创作热情和欲望
《清明上河图》的传奇、故事、玄妙、充满了遐想
归纳总结
四步鉴赏法作品分析 《清明上河图》 描述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
该图分郊野、汴河、街市三段展现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开首为农村风光,中端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级两岸的商业活动,后段是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呈现车水马龙的景象。
分析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形象生动又有诗情画意。
解释 间接地向特定的观者群表达政府体恤下民并与子民同舟共济,以渡难关。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俗画,而是以画指事、以画论世的典范。
评价 代表了中国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市民生活、交通、建筑、工商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贰
理解美术鉴赏的三个方法
1
综合式鉴赏
《竹禽图卷》 中国画 赵佶 北宋
《太白行吟图》
中国画 纸本水墨
梁楷 南宋
小提示
中国传统书画品评大多属于综合式鉴赏类型。
《俏不争春》 中国画 关山月
《墨梅图》 中国画
王冕
《梅花》吴昌硕
2
在红色安乐椅上睡着的女人
形式鉴赏
油 画
毕加索
《雄视》 中国画
潘天寿
1.语言元素
2.语言手段
3.语言规则
形式美内容构成
3
杜尚
自行车轮子
社会学式鉴赏
思考 探究
1.杜尚的作品《自行车的轮子》算一件艺术品吗?杜尚为什么怎么做?
2.蓬皮杜艺术中心与传统建筑艺术截而不同,这是艺术吗?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法国
艺术要么是剽窃,要么是革命
-----马塞尔 杜尚
将废弃的自行车轮前叉倒置在圆凳上,取名《自行车轮》,暗示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观念而非技巧,标志着“现成品艺术”的诞生。
杜尚要破坏的不是所谓的传统艺术而是艺术本身,从此新的艺术游戏规则而非美学规则正在静寂中酝酿一个世纪的暴风骤雨。
《给予》
是杜尚耗20年才完成的作品,外界对于该作品的传闻和解读很多,但谁知道杜尚他自己怎么想呢?至少他本人根本就不在乎大家说什么。
《胳膊折断之前》
《带胡子的蒙娜丽莎》
《泉》
叁
多看原作
青铜器
《何尊》
龙虎纹尊
青铜器铭文
《画珐琅三羊开泰六角盆景》
《百子呈祥翡翠佩》清
工艺装饰
天坛祈年殿 明
建筑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祷丰收的地方,初建于明,又经清改造而形成现有规模。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
北京故宫
雕塑
米隆《掷铁饼者》
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表现了一位健美的运动员
《强夺泸定桥》李宗津
《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
生动再现红军战士抢渡大渡河的英勇场面。赞颂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将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肆
学会自己鉴赏美术作品
贰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美术作品,运用今天所学的美术鉴赏方法进行赏析。
《江山如此多娇》
关山月 傅抱石
归纳总结
四步鉴赏法作品分析 《江山如此多娇》 描述 《江山如此多娇》是傅抱石、关山月于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作品。毛泽东主席为作品题句:“江山如此多娇”。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
分析 全景式构图,纸本设色,干湿浓淡相宜。
既有细致柔和的岭南风格,也有奔放、深厚的北方手法,
主题突出,气势磅礴。
解释 表达了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评价 新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同时又是目前所知中国美术史
上最大的纸本山水画。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