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
你相信吗,在喜马拉雅山区会有海洋古生物化石?
这些海洋古生物化石告诉我们,在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海洋。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地壳是在变动的。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
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
或发生弯曲,
或引发断裂,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
石柱上横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
小点部分保留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
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海平面
3.6米
建成时
6.3米
15世纪
18世纪
2.5米
1955年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
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1. 根据上述地壳变动的现象,推测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的主要来源。
2. 你知道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
地球内部
岩层的弯曲,断层
高山上海洋生物的化石
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
二、火山
无论是直冲云霄的滚滚火山灰,还是奔腾而出的火热的熔岩流,火山喷发的情景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火山喷发后沉积到地面的火山灰会把城市淹埋,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一片焦土。
1. 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火山喷发物 :
气态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
液态 ( 熔岩流 )
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
2. 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
岩浆来自软流层
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表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
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外形呈圆锥状、长期周期性喷发的活火山;
而冰岛等地许多正在喷发的火山却没有明显的火山锥。
火山的类型
①活火山
②死火山
③休眠火山
乞力马扎罗山(坦桑尼亚 莫西)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美国)
观看有关火山活动的影像资料,了解火山活动情况。
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不利影响:
1、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
2、破坏环境: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会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
有利影响:
火山和火山喷发是很好的旅游资源,火山附近往往有丰富的地热和矿产资源,火山灰有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
在图 3-36 中,用铅笔勾勒出我国地图的轮廓。看一看我国的哪些地区曾经有过火山活动。
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1.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上有海洋生物活动遗迹
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火山是由岩浆通道、①_______、
③________三部分组成,其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
(2)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_________。岩浆在强大的内力作用下,沿②_________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后变成__________岩。
火山口
火山锥
软流层
岩浆通道
岩浆(共21张PPT)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2)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
你经历过地震吗?你知道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吗?
取一根竹筷,双手分别握住竹筷的两端。双手均匀用力使竹筷弯曲,直至断裂。体会在竹筷折断时双手的感觉。
三、地震
地震:
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
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A
震中距
B
C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
当然,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只有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才能测知。
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那么,世界上哪些地区特别容易发生地震呢?
1. 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2. 比较图 3-38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图 3-36世界火山分布图,它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
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几次大的地震,并常常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等灾难。
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呢?
加强地震预警研究
建造防震建筑
增强国民自救能力
提高灾后救灾能力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
10月29日夜晚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造成154人死亡
图3-41 有序逃生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 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
逃离楼房高度2倍远的距离
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
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
蹲下
护顶
固定
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
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
民间流传着许多预报地震的方法,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
人们还可以借助于仪器的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判断地震是否会发生。
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报。
目前,地震学家通过观测地震仪,能准确地测量出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并正在进一步探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同时,建筑师们通过设计一些抗震建筑物来减少地震的危害。
基础固定的楼房
基础隔离的楼房
地震波
地面运动的方向
基础隔离支架
地面运动的方向
张衡和地动仪
张衡 (78~139),东汉时期科学
家,于 132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地震仪—— 候风地动仪。该仪器铜
质,外形像酒樽。在周围八个方位
有八个龙头,口里衔着铜丸;对着
龙头,有八只张着口的青蛙;樽内
有一根直立的柱子,柱子连着八根曲杠杆,杠杆连着龙头。如果有地震发生,樽内柱子就会向着地震方向倾倒,从而使杠杆掀动龙头张口吐丸,落在下面青蛙的口中,以表示该青蛙所在方向发生了地震。
中国是一
个多地震的国
家,对照中国
地震分布图,
看看你的家乡
是否也处在地
震带上。
图3-45 中国地震分布图
汶川地震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 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级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 30.986° N 、103.364° E,震源深度为 10~20千米,震中烈度为 11度。此次地震波及约 5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大地。其中以川、陕、甘三省震情最为严重,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据民政部报告,截至 2008年 9月 25日 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 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国务院决定,自 2009年起,每年 5月 12日
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大地震的类型为构造地震,是由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
快速隆升导致地震。汶川大地震震源深度
较浅,与地表接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
具有巨大破坏性和广阔的影响范围。
1.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禁止进行各类聚餐活动
B.学习避震自救知识教育
C.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演习
D.设计抗震建筑物
A
2.每个人都要有安全逃生和自我救助的意识和能力,以应不测。下列地震逃生方法不合理的是( )
A、若在房间可躲在桌子底下
B、若在马路上则立即到空旷处
C、若在高楼则迅速乘电梯下楼
D、若在公共场所则应有序疏散
C
3.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