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案 年级 学科
课题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2) 周次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知道其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及双边活动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探究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认真观察教材“活动天地13”,阅读教材第6~7 页。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探究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认真观察教材“实验探究12”,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例题3】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探究点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关系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2)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加氯化钠 或 蒸发水分 。 探究点四:结晶方法 阅读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2.海水晒盐示意图如下: 粗盐 氯化钠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母液 多种化工产品 海水原来为食盐的_____溶液,到达蒸发池后,利用阳光和风力蒸发水,使食盐的不饱和溶液变成____溶液,继续蒸发溶剂,食盐以晶体的方式析出,母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也叫降温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增的物质)。 【小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2.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