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 第___周第___课时
课题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溶解性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备课组审核 级部审核 学生姓名
教师寄语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2.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涵义。
知识点一: 固体的溶解度 阅读书本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溶解度表示在 ,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剂是 ,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2.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缺一不可,同学们相互之间说一说,看谁说的又快又准。3.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还可以怎么说? 1.向盛有20 ℃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 ℃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 ℃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 ℃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克20 ℃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 ℃水中加入硝酸钾直至饱和。比较二者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互相讨论:定性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四要素:① ,② g溶剂,③ 状态,④单位: 。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②20 ℃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③20 ℃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④20 ℃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的资料 (看物质的溶解性,就看20 ℃的溶解度)(1)比比看,你能很快记住这些关系吗?4人一组,组内竞争,争当冠军。(2)把以上关系转化为数轴画出来,这样便于记忆。(3)20 ℃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 3克,所以碳酸钙是难溶物质。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盐是易溶物质。知识点二:溶解度曲线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1)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 > > 。(2)A物质在20℃的溶解度是30g。20℃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__g。(3)从图中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 ,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陡升型”,代表性的物质是 ;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缓慢 ,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缓升型”,代表性的物质是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缓降型”。代表性的物质 。(4)A和B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在 相同。A和C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在某 。 1.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2.A与C相交并与Y轴围成的图形中的任意一点,是A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是C的 (同上)。要把C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你使用的办法是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1)P点表示的意义 ,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在t3℃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3)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4)大量的甲物质中含少量的乙,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物质。知识点三: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的溶解度:在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时的气体体积。 2.在0 ℃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g。用定义怎样解释?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1.为了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常常把水喷向空中,为什么?2.在寒冷的冬季,北方养鱼池的冰面上总要打很多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3.氨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它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就形成氨水,当温度升高时氨气又会逸出。试想在保存氨水时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