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是艺术的生命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写作指导
◆224500江苏滨海三中陆可爱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同样也是描写人物的生命所在。写人物,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人物的个性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语言、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写人物的个性,就要善于描写一个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感受,要善于抓住体现性格的细节,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
一、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人物肖像,指人的容貌、服饰、体态、神情等。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如《卖蟹》中的“过滤嘴”,孔乙己身上的长衫,还有赵本山所饰的小品中的人物头上的蓝帽,无不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经历。再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物的眼光、眼神能表现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画家画人擅画人的眼睛,作家写人擅写人的眼睛。没有蒙娜丽莎的这双眼,就没有《蒙娜丽莎》这幅画。
二、心理描写,以心传声。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如有一篇《儿子眼里的父亲》写道:“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十四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二十岁:爸爸有的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百万富翁了┅┅四十五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六十岁: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这一段独白把“儿子”“父亲”两个形象表现十分鲜明,反映了由幼稚到怀疑,到年少气盛不可一世,到尊重现实事求是的心理发展过程,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在作文也可以经常运用心理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三、言行描写,形神兼备。
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形象,而且引人入胜。年轻人之所以喜欢看武打小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水浒》重要人物性格各异,主要是作者对他们进行了各具特点的行动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情景;然后,尽力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反映出个性风采。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红楼梦》中“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她泼辣的性格 。
四、用好细节,个性绘人。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动作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细节写得好能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具体生动,表现得入木三分。细节描写必须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须是会有的事实;必须典型——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如《故乡》中,写润土从我家拣东西,除桌椅之外,还要了“一副香炉和烛台”,这一细节,真实而准确地表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许多农民不满现实而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的困惑与麻木的精神状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对那三拳的描写在细致的基础上又加以渲染,从而把英雄惩治恶霸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后令人痛快淋漓。
五、侧面描写,立体写人。
侧面描写是相对以上几种正面直接描写而言,是通过写其他人其他事物的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与正面描写比较而言,侧面描写更含蓄委婉,富有艺术性。如《陌上桑》中对罗敷之美的描写,除了肖像描写外,还有:“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是非常有名的一段描写。
在写作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单用一种手法的时候很少,写一个人,往往既写这个人的肖像,又写这个人的语言行动,还写他的心理,以及别人对他的议论评价。再如刘鹗在《明湖居听书》中这样描写王小玉的眼睛: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珠宝,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了。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这一段肖像描写——写眼睛的肖像描写,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以上是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借鉴这些,对我们的作文有帮助作用。但学会了这些方法并不是就学会了作文写作,我们应该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表现生活的这些方法,更好地挖掘生活、表现生活、改造和美化生活。
[例文]
佳作 点评
“愁”外婆滨海三中 吴照静我家有一位愁煞人的外婆。外婆是一位退休的小学老师。大概是刚退休时我就出生了,恰好外婆正没事干呢!这下好了,外婆新的“事业”又开始了。我从小住在外婆家。从幼年记事开始,有关外婆的事就离不开这个“愁”字。每天睁开眼睛,她就会提醒你先把衣服、袜子找好,不要受凉;起床后要把被子叠一叠,不然邋遢什么样子。要养成习惯……洗漱时外婆又要大声提醒:“牙齿么要刷刷干净,生了蛀牙么要……洗脸么不要那么马虎,脏了要被同学笑的……洗完了要把牙刷毛巾放好……总算坐在饭桌前,该不要烦了吧。错了,这么个好机会,外婆的话自然是少不了的。一会儿是牛奶鸡蛋要一块吃的;一会儿是某某报纸说了,不吃早饭如何如何;一会儿又斥责粥一定要喝完,不吃饱怎么行……该上学了。几句“作业都做好了吗?”“不要忘了带……书”之类的话是少不了的。然后一路叮嘱到巷口。看我渐走渐远了,又会大声喊:“过马路要当心。看看车子,不要和同学吵架,中午早点回来--哎!中午想吃什么?”唉!有这么一位细心透顶的外婆,你说是幸福还是“灾难”。外婆在家里还有好多“兼职”,主要的有医生、户籍警和特工人员。“医生”的事好理解。我小时候只要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那就是头等大事;要是有个生锈的铁钉把什么地方扎了一下,想都不用想,一准去医院打“破抗”,防止破伤风。外婆没事时经常翻一些医书。有个成语说:“久病成良医”吗。我久病就成就了外婆这个内外兼修的“良医”。“查户口的”这一说法源自我上小学时。那时有几个“铁哥们”来找我玩,或是打电话给我。对不起!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去哪里,几点回来,几年几班,班主任叫什么……一定要问个清清楚楚。否则谁知道你和外孙出去干什么,出了事谁负责?“特工人员”这个说法,真的让我又好气又好笑。外婆绝对具有一位优秀特工人员的所有素质。隐蔽性:外婆会在我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了解我全班同学和各科老师的全部资料,以备不时之需,有些情况连我都不知道。跟踪能力:我和同学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可以出门了,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外婆很有可能就在不远处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有几次我在外边回来,谎报时间、地点、人数,马上就被揭穿,而且证据确凿。几次下来,终于让外孙养成了诚实的好习惯。致命一击:这是所有特工人员的拿手好戏,也是特务最让人“可恨”“可怕”之处。那一次,我午饭没吃完便去上学。可就在我全神贯注的听着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时候,外婆却捧着饭盒来到了教室门前,硬逼着我啃完了两只鸡腿加上一茶杯番茄鸡蛋汤。吃完之后还去和人家老师热情的攀谈。从这以后我再也没有在同学中间抬起头来。现在我长大了,早已搬出来外婆家。少了外婆的许多“愁”后,我做事反而不自在。没有人提醒我十点以前必须睡觉,没有人要求我睡前一定要刷牙,没有人问我想吃什么菜,没有人早起急匆匆叫我起床。还好,每天一个电话叮嘱和不时的“不请自来”,让我隐隐约约的感到一丝的温馨。静下来想一想,外婆的“愁”实在是我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啊!我那可敬可爱的“愁”外婆! 方言里,“愁”字就是啰嗦、烦人、胡思乱想、瞎操心等种种意思。一个字概括得淋漓尽致,不可谓不妙。退休的外婆有了新的“事业”,语言幽默。第一“兼职”:“我”的保姆。铺陈外婆的“愁”,关怀备至。可亲的外婆!呵呵,你身在福中不知福呀!承上启下。第二“兼职”:“医生”。可敬的外婆!第三“兼职”:户籍警。可严的外婆!第四“兼职”:特工人员。可爱的外婆!用现在的少“愁”,反衬有“愁”的幸福。“愁”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画龙点睛。首尾呼应。
点评:
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把可敬可爱的外婆栩栩如生展现在作者的笔下。文章以“愁”为线索,写的外婆一个新“事业”和四大“兼职”,用在外婆身边烦“愁”和不在在外婆身边想“愁”进行对比,在风趣中表达着“婆的‘愁’实在是我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的主旨。哦,那“愁”原是伟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