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 培优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 培优篇(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15:4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 古诗词三首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面朗读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风/一更,雪/一更。
2.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这三句诗中的“王孙”都指诗人自己。
B.《枫桥夜泊》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的晚秋夜景。
C.《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D.“风一更,雪一更”这句是通过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
3.下面的理解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居秋暝》和《鸟鸣涧》的作者都是王维。
B.《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
C.《长相思》中能体现文章中心的诗句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D.“风一更,雪一更”中的“更”读音是“gèng”。
4.对《长相思》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篷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都的思乡之情。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判断对错)
6.朗诵《长相思》,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1)读上片,感受词人的行程之劳。
“山一程,水一程”叠用“   ”,让人产生连绵不绝的感受,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作者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缓慢的情形。
(2)读下片,感受词人的思乡之情。
“风一更,雪一更”叠用“   ”,写出了漫天风雪扑打帐篷经久不息的情景,也从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词人辗转难眠的状态。“   ”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
7.朗诵《山居秋暝》,体会山林景色的清新宁静和作者的怡然自得。
(1)读首联,然后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为什么却说是“空山”?
   
(2)读颔联和颈联,说说其中描写的景物哪些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并体会表达效果。
静态:   动态:   
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水声、竹叶的沙沙声)、有色(明月、青松、翠竹、莲)、有静、有动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3)读尾联,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课后提升。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又暗含一种习俗,即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1)“散人春风满洛城”中“散”的正确读音是    
A.sǎn
B.sàn
(2)辨字组词。
洛     折     起    
络     析     启    
(3)《春夜洛城闻笛》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   ”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相呼应。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    时的所闻所思。
(4)理解诗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思是: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描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多音字组词。
泊 bó     pō    
落 luò     là    
(2)写出古诗中词语的意思。
①夜泊:   
②霜满天:   
(3)理解诗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是:   
(4)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话把“江枫渔火对愁眠”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10.风霜雨雪、草木虫鱼、青山绿水,构成了我们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韵味十足。请你选取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用上动态和静态描写,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 古诗词三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面朗读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风/一更,雪/一更。
【解答】A、C、D正确。
B.错误,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翻译: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故正确的停顿应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故选:B。
2.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这三句诗中的“王孙”都指诗人自己。
B.《枫桥夜泊》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的晚秋夜景。
C.《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D.“风一更,雪一更”这句是通过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
【解答】A.说法错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的“王孙”指诗人自己。“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和“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诗中的“王孙”都指送别的友人。
B、C、D说法正确。
故选:A。
3.下面的理解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居秋暝》和《鸟鸣涧》的作者都是王维。
B.《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
C.《长相思》中能体现文章中心的诗句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D.“风一更,雪一更”中的“更”读音是“gèng”。
【解答】A、B、C正确。
D.有误,“风一更,雪一更”中的“更”读音是“gēng”,指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读“gèng”时意思是更加;越发。
故选:D。
4.对《长相思》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篷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都的思乡之情。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众多的帐篷里深夜还亮着灯,是因为战士们想念家乡的亲人,无法入睡。
故选:B。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 (判断对错)
【解答】考查了诗歌的意境鉴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落乌啼霜满天”透示着凄清悲凉,“对愁眠”凸现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故答案为:√
6.朗诵《长相思》,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1)读上片,感受词人的行程之劳。
“山一程,水一程”叠用“ 一程 ”,让人产生连绵不绝的感受,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 身向榆关那畔行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作者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缓慢的情形。
(2)读下片,感受词人的思乡之情。
“风一更,雪一更”叠用“ 一更 ”,写出了漫天风雪扑打帐篷经久不息的情景,也从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词人辗转难眠的状态。“ 故园无此声 ”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
【解答】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上阕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阕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1)“山一程,水一程”叠用“一程”,让人产生连绵不绝的感受,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作者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缓慢的情形。
(2)“风一更,雪一更”叠用“一更”,写出了漫天风雪扑打帐篷经久不息的情景,也从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词人辗转难眠的状态。“故园无此声”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
故答案为:
(1)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2)一更 故园无此声。
7.朗诵《山居秋暝》,体会山林景色的清新宁静和作者的怡然自得。
(1)读首联,然后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为什么却说是“空山”? 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2)读颔联和颈联,说说其中描写的景物哪些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并体会表达效果。
静态: 月、松、泉、石 动态: 归浣女、下渔舟 
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水声、竹叶的沙沙声)、有色(明月、青松、翠竹、莲)、有静、有动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3)读尾联,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能体会到诗人忘情山水,隐逸山中,远离名利富贵,清高淡然的人生态度。 
【解答】《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考查诗歌理解。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思是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诗句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这两句诗中“月、松、泉、石”是静态景物,“归浣女”“下渔舟”是动态景物。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水声、竹叶的沙沙声)、有色(明月、青松、翠竹、莲)、有静、有动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3)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意思是: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从这句诗中我能体会到诗人忘情山水,隐逸山中,远离名利富贵,清高淡然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
(1)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2)月、松、泉、石 归浣女、下渔舟;
(3)我能体会到诗人忘情山水,隐逸山中,远离名利富贵,清高淡然的人生态度。
8.课后提升。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又暗含一种习俗,即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1)“散人春风满洛城”中“散”的正确读音是  B 
A.sǎn
B.sàn
(2)辨字组词。
洛  洛河  折  折断  起  起来 
络  经络  析  分析  启  开启 
(3)《春夜洛城闻笛》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 散 ”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春夜 ”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故园情 ”相呼应。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  客居洛阳夜深人静 时的所闻所思。
(4)理解诗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思是: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第一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描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解答】(1)考查了对多音字的理解。散:[sàn]由聚集而分离;分发;分给。[sǎn]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把稻子捆紧;零碎的;不集中的。根据语义应选“sàn”。故选B。
(2)考查了辨字组词。结合字形字义理解,洛:洛河,水名。可组词为“洛河”。络:网状的东西。可组词为“经络”。折:断;弄断。可组词为“折断”。析:分析。可组词为“分析”。起:指离开原来的位置。可组词为“起来”。启:打开。可组词为“开启”。
(3)考查了对诗的写作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春夜”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故园情”相呼应。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客居洛阳夜深人静时的所闻所思。
(4)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思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5)考查了对诗的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该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没有写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的意思。故选C。
故答案为:
(1)B;
(2)洛河 折断 起来
经络 分析 开启;
(3)散 春夜 故园情 客居洛阳夜深人静;
(4)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5)C。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多音字组词。
泊 bó  停泊  pō  湖泊 
落 luò  降落  là  落下 
(2)写出古诗中词语的意思。
①夜泊: 夜晚将船停泊在某个地方。 
②霜满天: 寒气满天。 
(3)理解诗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是: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4)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话把“江枫渔火对愁眠”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解答】(1)考查了对多音字的辨析。
泊:[bó]船靠岸;停船:停~。可组词:停泊。[pō]湖(多用于湖名):湖~。故可组词:湖泊。
落:[là]遗漏:这里~了两个字,应该添上。故可组词:落下。[lào]名词,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luò]下降:太阳~山了。故可组词:降落。
(2)(3)考查了对诗中词语及句子的理解。结合课内学习及译文完成。
(4)考查了对诗歌中所表现的意境的赏析。结合对诗歌所表现的主题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将“江枫渔火对愁眠”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故答案为:
(1)停泊 湖泊 降落 落下。
(2)①夜晚将船停泊在某个地方。
②寒气满天。
(3)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4)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10.风霜雨雪、草木虫鱼、青山绿水,构成了我们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韵味十足。请你选取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用上动态和静态描写,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解答】范文:
最美的风景
你可知道,我家乡最美的风景是哪里吗?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这里的水虽没有西湖那般名满天下,这里的山也不如黄山那般闻名遐迩,但是在我眼里却是那般迷人,尤其是奶奶家后院的一片竹林,在我心中是最美的风景。竹林里长满了青翠的竹子,它们长年挺立在那片土地上,好似一位位整装的士兵。郁郁葱葱的竹叶长在竹子那坚硬笔直的躯干上,显得那样精神,那样富有活力。向上望去,一棵棵竹子好似要把那无边无际的天空都遮盖起来,才足以展示自己的“能耐”。
竹林旁的几株野菊花开得正热闹,在秋风中摇动,就像一排仙女在翩翩起舞,让这个秋天看起来更加美丽。
再往远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山也感觉到了秋天,它们的衣裳也是黄颜色的,但也有绿的,那是山上的野草们,它们肯定是玩忘了,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了。
啊!家乡的竹林,你是多么的美丽。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