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9 10: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闯关图
C
O
N
T
E
N
T

考情评析

姓名称谓

真题演练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常考类型 近12年高考考查次数 古代官职、教育科举 14 15
风俗礼仪、礼制常识 13 10
姓名称谓、文史典籍 11 8
古代地理、天文历法 4 4
饮食器用、音乐文娱 1 1
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1 2
直击高考
闯关图
C
O
N
T
E
N
T

考情评析

分析题型

真题演练
姓名称谓








敬称、谦称


讳称


姓 别婚姻
氏 明贵贱

以女性受孕而得姓、生育的地点
古姓:姬、姜、姒、赢、妫、妃、姚
姜是姓,孟是长的意思。
孟姜女实际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
孟姜女姓什么?
练习
少数民族为氏
瓜尔佳氏

拓跋氏

以居住地为氏
赵、郑、西门、苏、
职业技艺为氏
从事粮食生产的
米、谷、麦、粟
制造弓箭的
张、矛、盾
从事花木栽培的
李、林、苗、梅
以陶、巫、卜、屠为氏
A.因赐姓 B.因避讳
汉文帝名文桓,凡桓姓 改为常氏
练习
B
姓名称谓










讳称
敬称、谦称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人的名称代号
“始生三月而加名”
——《周礼》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礼记》


公文场合,自称,蔑称,
上对下,长对晚等
他人敬称:上对下,下对上,平辈间

称官名
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
杜工部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陶彭泽
蒲松龄
聊斋先生
梁启超
饮冰室主人
称斋名
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
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万里为杨诚斋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下面各项中不属于直呼姓名的情况是( )
A: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B:用于对人表示尊敬和敬仰。
C:用于介绍或作传。
D:自称姓名或名。
答案:B
姓名称谓










讳称
敬称、谦称
字(表字)
①同义反复
诸葛亮
字孔明
陶渊明
字元亮
①反义相对
朱熹
字元晦
曾点
字子晳
①连义推想
苏轼
字子瞻
岳飞
字鹏举
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行笄,由父亲或长者取字
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姓名称谓








敬称


讳称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年号)

自号
谥号
庙号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
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称呼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与个人的居住环境、嗜好、性情特点、特长等相关另外称呼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特征:君王为某某帝,后妃为某某后妃,大臣为评价词。
昭德有劳曰昭。 屡征杀伐曰庄。
安乐抚民曰康。 死于原野曰庄。
威彊敌德曰武。 年中早夭曰悼。
慈惠爱民曰文。 在国遭忧曰愍。
照临四方曰明。 不悔前过曰戾。
——《逸周书·谥法解》
岳飞——先谥“武穆”,后谥“忠武”
秦桧——先谥“忠献”,后谥“缪丑”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特征:唯有君主,非宗即祖,并不唯一
庙号≠谥号
如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清圣祖
孝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历代帝王凡遇到登基、“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明清之后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皇帝 谥号 庙号 年号
孝武皇帝
世宗
元狩、元鼎、元封、太
初、天汉、太始、征和
文武大圣大广孝
皇帝
太宗
贞观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
英睿钦文显武、大
德弘功至仁纯孝、
章皇帝
世祖
顺治
刘 彻
李世民
爱新觉罗·福临
汉朝的时候,称呼皇帝都是称呼谥号;后来,到了隋唐时期渐渐的又称呼庙号;到了明清的时候,因为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姓名称谓








敬称


讳称
对方或对方亲属
令尊\令严(对 方父亲)、令堂/令慈(对方母亲)、令兄、 令郎(对方儿子)、令爱/令媛(对方女儿)


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遵命(对方的命令)

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敬称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人同姓。
【“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兄:尊称男性朋友;老总:现代尊称领导人(多和姓连用)。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雅”字一族】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体:称对方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其他敬辞。
【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
【包涵、海涵】:请人原谅;
【斧正】:请人改文章;
【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止步;
【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
【府上】:称对方房屋;
【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赐教】:给予指教;
【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
【璧还】:归还物品,等等。
谦称
①自称
愚、鄙、蔽、卑、窃、臣、仆
表示谦虚的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虽差,却是自己珍爱的。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不以臣卑鄙”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谦称
③官吏的自谦词
①自称
②帝王的自谦词
愚、鄙、蔽、卑、窃、臣、仆
孤、寡、不谷
下官、末官、小吏
④读书人的自谦词
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
表示谦虚的自称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⑤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文言文里:职业+名字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⑥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好朋友叫“竹马之交”;(多指异性)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⑦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初度】0(小儿初生之时);
【襁褓】0-1(本义指婴儿的被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周晬】1(zuì,婴儿周岁);
【孩提】2-3(2-3岁的儿童);
【龆龀】7、8(tiáochèn,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
【垂髫】3-9(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幼学】10(小孩10岁);
【总角】8-14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13-16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15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及笄】15是女子十五岁(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
【弱冠】20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30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40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半百】50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下寿、耳顺之年】60是六十岁;
【古稀、中寿】70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上寿】80-90指八九十岁;
【期颐(yí)】100指一百岁;
【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姓名称谓










讳称
敬称、谦称
讳称
贵族的死称
一般人的死称
佛道徒之死称

贵族的死称
薨(hōnɡ)(诸侯、大官的死,皇子公主)、崩(皇帝、太上皇、太后、皇后)、卒 不禄(士大夫)、殇(未成年)、缢(吊死、绞杀) 百岁、千秋(贵族)
一般人的死称
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老、故、逝、终
佛道徒之死称
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姓名称谓








敬称

特殊称谓

讳称

闯关图
C
O
N
T
E
N
T

考情评析

姓名称谓

真题演练
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
A.《琵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D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很多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答案:A右迁是升官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答案:A
“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闯关图
C
O
N
T
E
N
T

考情评析

姓名称谓

真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