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见实词 课件(共6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见实词 课件(共6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9 16: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高考文言文常见实词
闯关图
1.考情分析
2.分析题型
4.习题演练
3.熟记常见实词及意义

考情分析
近年高考文言文常见实词专题
年份 提问 考查类型 分值
2022全国卷II 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翻译题选择题... 10分+
2021全国卷II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翻译题 翻译 10分
+
2020全国卷II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翻译题翻译 10分+
2019全国卷II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翻译题翻译 10分+
2018全国卷II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翻译题翻译 10分+
读懂文言文的必备
闯关图
1.考情分析
2.分析题型
4.习题演练
3.熟记常见实词及意义

题型分析
文言实词之客观题
2022年全国甲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 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 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 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
2022年全国乙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闯关图
1.考情分析
2.分析题型
4.习题演练
3.熟记常见实词及意义

熟记常见实词及意义
高考常见实词共120个,常见虚词共18个。
其中,有41个会意字(从、间、解),9个象形字(非、克、行),1个指事字(本),其余基本上都为形声字(诚、故、恨、过)。
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①根(本义)
②干、茎
③根本的、基本的东西(名词)
⑤推其根本、推究(动词)
④原来的
①喜爱
②爱惜;爱护
③吝惜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梁惠王上》)
④吝啬

联想记忆法
①怨恨、仇恨
②遗憾、不满意

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①兵器(本义)
②士兵
③军队
联想记忆法

①边远的地方(本义)
②以…为边邑(意动义)
④轻视、看不起(动词)
③庸俗、浅陋(形容词)
⑤轻贱
填空题
1.“兵”字的本义是 ,引申为 、 两种意思。
2.“爱”的本义是 ,引申为 、 、 。
3.“恨”有 、 两种意思。
填空题
1.“兵”字的本义是 武器 ,引申为 士兵 、军队 两种意思。
2.“爱”的本义是 喜爱,引申为 爱护 、吝惜 、吝啬 。
3.“恨”有 怨恨 、遗憾 两种意思。
组词记忆法
组词记忆法

①观察
②明察
③察举
④精明
组词记忆法

①取得,获得
③心得
②得意
⑤得当
⑥通“德”,感激(通假义)
④得以,能够
猜猜“归”字可能有哪些意思?
回归,返回
归宁,旧指女子出嫁
归顺,归附
归宿,结局
归还
造句记忆法
造句记忆法

①诚心
②确实,的确
③如果
如果你诚心想买,价钱的确好商量。
造句记忆法

①驾、坐
②升、登
③冒着
Cheng(二声)
Sheng(四声)
④趁、顺应
⑤车,兵车,一车四马。
⑥辆
小沐老师冒着霜雪趁敌人不备驾车登上山顶成功偷袭。
试着给“堪”字的意思造个句吧

①经受、忍受
②胜任
③可以,能够
只有你能经受住一切考验,才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疑问代词记忆法
④安置、安放(物)
③安慰、安抚(人)
②使…安定(使动义)
①安定;安身(人)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疑问代词记忆法
②为什么
①什么
④何等,多么
③怎么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大王来何操?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疑问代词记忆法
③为什么
②什么
①古代泛指西部和
北部的各少数民族

疑问代词记忆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蜀道难》)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多音字记忆法
多音字记忆法

Bei(四声)
Pi(一声)
①被子(本义)
③表被动(被动义)
②受(v.)
①通“披”,穿(通假义)
②披散,散开(v.)
多音字记忆法

zeng(四声)
ceng(二声)
①曾祖父
③竟然(副词)
②通“增”(通假义)
①曾经
多音字记忆法

朝(二声)
zhao(一声)
①朝见,朝拜
③朝代
②朝廷
①早晨
④对,向
每一个朝代,大臣都要在朝廷上对皇帝朝拜。
多音字记忆法

cong(二声)
zong(四声)
①跟随(本义)
③跟随的人(名词)
②使…跟随(使动义)
①通“纵”,合纵的盟约(通假义)
⑦指堂房亲属(从弟)
⑥从事,参与
⑤紧挨着
④听从
选择题
选出以下四个选项中实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
A.妆成每被秋娘妒 被:表被动
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朝:朝见,朝拜
C.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从:跟随
D.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竟然
C
闯关图
1.考情分析
2.分析题型
4.习题演练
3.熟记常见实词及意义

真题演练
赵熹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熹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熹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日“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熹。熹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第四关 真题演练
任命、授职
代理官职
立即授予郎中的职位,代理偏将军的事务。
光武破寻、邑,熹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候。邓奉
反于南阳,熹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熹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熹书,乃惊日:“赵熹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熹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授予官职
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授予官职
还朝之后被授予中郎将的职位,封赏勇功侯的爵位。
后来被授予怀令的官职。
王日:“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今赵熹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日:“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熹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意与
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熹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煌,
侵入平原界辄死, 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一般指提升
在原官上提拔
在这一年,提拔赵熹做平原太守
在这种情况下,提拔发动有义之举的人,诛杀奸诈凶恶的人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候。时南单于称臣、乌
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熹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熹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授予官职
二十七年,被授予太尉的官职,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卸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刚辞去职务×。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国都。
A
答案:A “下车”指新官就任,“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就职。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
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日:“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任命、授职
宋神宗召他对策,授予他集贤校理的职位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
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日:” 发人之墓,
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
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日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传》)
地方官调任京官
绍圣初年,入京担任吏部尚书,章惇当时担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
网罗收捕,将元祐诸位大臣全部贬官,上奏要挖掘司马光的墓。
在大名几年,多次告老想辞官,又被征召做佑神观使。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因年老而辞去职务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C
答案:C 近侍职位并不高。
翻译句子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
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
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任命、授职
授予官职
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皇帝亲自征召
调动官职
授予鄢陵县知县一职,皇帝特地征召担任御史
外调巡防辽东
改任山西巡抚
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
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在原官上提拔
因为刚正不阿的性格而提拔做了京卿的人不止一二百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
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
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在原官上提拔
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称病退休
外调巡抚河南
早该多次被提拔做京卿,多次被按下不能升迁,于是称病退休回去。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
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
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
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
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
答案:D 移疾:犹言“移病”,古代官员上书称病。是为官者要
求隐退的委婉用语。
六部
礼部
刑部
兵部
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及职能
户部
工部
吏部
管典礼、学校等事
管司法刑狱
管军事
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
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改任官职
兼任官职
授予官职
一般指升职
改任庶吉士
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 升任左中允。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一般指升职
不久因为完成《实录》,进左中允,第二次升迁做翰林学士
翻译句子
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
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日:“祖
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 ”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
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
建康守府廨。
除去旧职,
授予新职
升官
升官
宰相吴敏知道他的才能,提升做开封士曹。
高宗即位之后,授予他户部员外郎的官职。
提拔做了右司谏。
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命鼎鞫甲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日:“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日:“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
升官
于是升迁做了侍御史。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B.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
C.除权,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单纯指授予官职×,在这里指让赵鼎暂时代理户部员外郎。
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C
答案:C “除”指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封县事。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
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日:“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
兼、代官职
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六官建,拜太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
常召问焉。后以疾卒。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级(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授予新官职
授予官职
自请退职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六官,即天官家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D
答案:D “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回故乡安度晚年”错,无中生有。
裴庄字端己,阆州阆中人。以明经登第。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本府召权司理操。转运使雷德骧以威望自任,尝巡按至境,官属皆出迎候。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骧称其有守。徙权忻州录事参军先是,并州待积军储,条制甚峻,掌出纳者常十余人,及庄代之,独任其事。擢授绛州防御推官。雍熙三年,通判忻州,未上道,会魏咸信出镇澶州,改命为通判。未逾年,咸信表其能,迁太子中允。端拱初,契丹掠赵、深,边将无功,庄上书以为“周世宗谈樊爱能何微二将,遂取淮南,克巴蜀。愿陛下中明纪律,无使玩意”。会诏建方田,虚复上言“大役兵师,虑生事于边鄙。”上善之。
代理官职
调动官职
调动官职
提升官职
提升官职
代理官职
未几,移知苏州。大中祥符初,东封,改鸿胪少卿,入判登闻鼓院。六年,出知襄州。明年,车驾幸南京,庄以逮事太宗恩例,授太府卿,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天禧二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裴庄传》,有删改)
调动官职
授予官职
京官外调
地方官调到京城
兼、代官职
翻译句子
大中祥符初,东封,改鸿胪少卿,入判登闻鼓院。六年,出知襄州。明年,车驾幸南京,庄以逮事太宗恩例,授太府卿,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
文言文阅读之文学常识题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A
闯关图
1.考情分析
2.分析题型
4.习题演练
3.掌握官职变动实词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