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文言文句式-倒装句
1
例 题 分 析
句 式 讲 解
习 题 演 练
2
3
1
例 题 分 析
句 式 讲 解
习 题 演 练
2
3
例题分析
观察下列句子的特点
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 美哉!
勤奋的学生周末依旧学习知识在教室。
—— 勤奋的学生周末依旧在教室学习知识。
蛋,鸡下了。—— 鸡 下 蛋 了。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
——我倒认识一个 姓梅的 姑娘。
( )
头上插着许多鲜花,横七竖八的。
上哪儿找啊,你?
1
例 题 分 析
句 式 讲 解
习 题 演 练
2
3
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
句式讲解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
问题一:
主
(定)
[状]
谓
(定)
宾
═
—
~~
先来认识一下完整的句子:
1、漂亮的苗苗在家里用钢琴熟练地演奏聂耳的乐曲。
本句的主干是:
苗苗(主语)演奏(谓语)交响曲(宾语)。
( ) ( )
定语
状语
先来认识一下完整的句子:
2、爱好体育的 小刚 在运动场上 跑得 飞快。
( )
本句的主干是: 小刚跑。
< >
补语
文言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问题二:
宾语前置
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操何
在安
为何
分析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
作“操”“在”“为”的宾语。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A、刘豫州现在想要去哪里 宾语前置
B、我确实没本事,又能怨恨谁呢?
《楚归晋知罃》宾语前置
C、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那是
天意啊!《赤壁赋》判断句
D、(曹操)本来是当世的英雄,然而现在又在哪呢 宾语前置
练一练
2、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分析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
2、都由代词 (“自”“之”“余”)充当宾语。
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无 等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C
A、城中的人都没有发觉。觉之。宾语前置
B、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
莫许之。宾语前置
C、被烧死和溺死的人和马有很多。
判断句
练一练
D、(我)没有见过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具体形式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结论三:用 “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3、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不知句读、不解惑
有何厌
唯从命
唯图利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1、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练一练
1、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 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沛公在哪里?宾语前置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但还有我的儿子.
之表示舒缓语气。
C、 唯才是举。 唯举才。只推举有才能的人。宾语前置
D、 尔何知? 尔知何?你知道什么?宾语前置
练一练
B
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何陋之有?
B、唯余马首是瞻。
C、时不我待。
D、马之千里者。
练一练
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何陋之有? 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宾语前置
B、唯余马首是瞻。原句式:瞻余马首。看我的马头余,指我;瞻,看的意思,谓语动词。宾语前置
C、时不我待。时不待我,时光不等我。宾语前置。
D、马之千里者 “千里马”,“之”和“者”都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
D
练一练
1、何以战?
4、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3、项王项伯东向坐
以何
与谁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向东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的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总结: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练一练
1、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
B、 卿欲何言? 宾语前置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
D、 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
练一练
定语后置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荷担之子孙
可使报秦之人
知其事之宾客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2、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千里之马
铿然有声之石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3、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陆离之长铗、崔嵬之切云
①尝遗余核舟一。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③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4、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 数量词
一(只)核舟
十二(头)牛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三、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四、 中心词+ 数量词
总结:定语后置的几种形式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练一练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烧溺死的人马多。 定语后置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判断句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
练一练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练一练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现在归队回来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比自己贤能的人,就嫉妒他而不愿意问他,
D
练一练
状语后置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于(从)蓝]取之、 [于(比)蓝]青
[乎(对)己]参省
[以(用)孝悌之义]申之
[以(把)事]具告
以“以”“于”构成的介词结构常作状语,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②遂与秦王会渑池。
③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于 (在)河北]作战、[于 (在)河南]作战
[于 (在)渑池]会见
[于(给)]秦王 奉上盆缶给秦王
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词结构的状语后置。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练一练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
练一练
主谓倒置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④何哉,尔所谓达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汝之不惠甚矣!
我少年中国美哉!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尔所谓达者何哉?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的需要。
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疑问句居多。
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且焉置土石?
C、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子邪,言伐莒者?
D
D. 说讨伐莒的人是您吗?《吕氏春秋.难言》
练一练
1
例 题 分 析
句 式 讲 解
习 题 演 练
2
3
倒 装 句
一 般 语 序
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
2、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3、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
1、未有之也
2、大王来操何?
3、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
4、有何功哉?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5、且将军可以拒操之大势 。
倒 装 句
一 般 语 序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8、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9、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0、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
6、居高庙堂……; 处远江湖……
7、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8、……六七百乘车 ……
9、所积怨愤,如怒涛排壑
10、……于南亩农夫多
1
例 题 分 析
句 式 讲 解
习 题 演 练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