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化常识之天干地支纪年 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化常识之天干地支纪年 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9 16:3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古代历法
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闯关图

考情评析

历法讲解

真题演练
这就是十二个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龙巳蛇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天干: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 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
天文历法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空雀东南飞》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师说》
闯关图

考情评析

历法讲解

真题演练
古代纪年方法
古代纪月方法
古代纪时方法
古代纪日方法
天干地支

②年号纪年
①王公在位
④年号干支兼用法
③干支纪年
古代纪年方法
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②年号纪年
①王公在位
④年号干支兼用法
③干支纪年
古代纪年方法
②年号纪年法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元丰七年——《石钟山记》
顺治二年——《梅花岭记》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②年号纪年
①王公在位
④年号干支兼用法
③干支纪年
古代纪年方法
③干支纪年法
(十)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古代纪年方法
②年号纪年
①王公在位
④年号干支兼用法
③干支纪年
④年号干支兼用法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梅花岭记》
天启壬戌秋日——《核舟记》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古代纪年方法
②年号纪年
①王公在位
④年号干支兼用法
③干支纪年
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
A.《琵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D
古代纪年方法
古代纪月方法
古代纪时方法
古代纪日方法

天干地支
时节纪月法
②植物化代称
①孟仲季代称
孟仲季代称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
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孟春、仲春、季春
各季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称代
时节纪月法
②植物化代称
①孟仲季代称
植物化代称
正月 “梅”(神寿公主) 二月 “杏”(杨玉环)
三月“桃”(神息夫人) 四月“牡丹”(丽娟)
五月 “石榴花”(神卫氏) 六月“荷花”(西施)
七月 “葵花”(李夫人) 八月“桂花”(徐贤妃)
九月 “菊花”(左贵嫔) 十月“芙蓉花”(花蕊夫人)
十一月 “茶花”(王昭君) 十二月“水仙花”(洛神)
以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代称
时节纪月法
②植物化代称
①孟仲季代称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弦月如弓,称玉弓、弓月;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称月亮为望舒;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称月亮为婵娟。
B.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其中“立夏、小满 ”属于农历五月的节气。
C.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B
农历四月
古代纪年方法
古代纪月方法
古代纪时方法
古代纪日方法

天干地支
月相纪日法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9 初一 30 初二 1 初三 2 初四 3 初五 4 初六 5
初七
6 初八 7 初九 8 初十 9 十一 10 十二 11 十三 12
十四
13 十五 14 十六 15 十七 16 十八 17 十九 18 二十 19
廿一
20 廿二 21 廿三 22 廿四 23 廿五 24 廿六 25 廿七 26
廿八
27 廿九 28 十月 29 初二 30 初三 31 初四




既望
朔(农历每月初一)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朏fěi(农历每月初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是古代特定称谓计日法中的一种。此类纪日法中还有朔、望、既望等。
B.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C.古代农历每月十九日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日上九,初九日为中九。
D.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D
宋朝以后,改用了年、月、日、时的干支"八字"
古代纪年方法
古代纪月方法
古代纪时方法
古代纪日方法

天干地支
古代纪时方法
②五更纪时法
①地支纪时法
③天色纪时法
地支纪时法
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每个时辰为现在的两个小时
24


12
18


6
3
15
20


8
21
9
22


10
19
7
23
11
1
13
2


14
4


16
5
17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地支计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地支计时法
古代纪时方法
②天色纪时法
①地支纪时法
③五更纪时法
天色纪时法
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24
日中
夜半
12
18
日出
日入
6
3
15
20
黄昏
食时
8
21
9
22
人定
隅中
10
19
7
23
11
1
13
2
鸡鸣
日昳
14
4
平旦
晡时
16
5
17


dié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十二个时辰: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天色计时法
古代纪时方法
②天色纪时法
①地支纪时法
③五更纪时法
五更纪时法
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方法
24
日中
夜半
12
18
日出
日入
6
3
15
20
黄昏
食时
8
21
9
22
人定
隅中
10
19
7
23
11
1
13
2
鸡鸣
日昳
14
4
平旦
晡时
16
5
17


dié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为三更。
由此推算:一更天约在19:00时至21:00时
五更计时法
【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8396ADF9814316F4BCA66A595152145D02A78D9995D9D21073999643B7859F2D3C4C10EF3DCFD341B293B5F8E08C2DF1
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01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01-03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03-05
古代纪时方法
②天色纪时法
①地支纪时法
③五更纪时法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平生事迹来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月兔”借指月亮。古代神话中称月中有兔,故称月亮为月兔。
D.我国古代纪年、纪月、纪时,皆有特别方法及称谓。有年号纪年号,如“永和九年”;有干支纪年法,如“癸丑”“壬戌”等;朔、望、晦,分别指每月的月初、月中、月末那一天;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称为五更或五鼓,“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指的是19—21点。
D
21:00-23:00点
古代纪年方法
古代纪月方法
古代纪时方法
古代纪日方法

天干地支
闯关图

考情评析

历法讲解

真题演练
闯关图

真题演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纪年法有多种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B.天宝,是年号。所谓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的实行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春秋既可以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又可以指我国儒家经典,还可以指人的年龄。
D.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A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而农历的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穿针,向织女星祈求智巧。
C.古代的计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夕、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C
之后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B.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 8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 12点前后。
C.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河清、天和等。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C
不是中国的,是日本的天和年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至和、元丰都是宋朝皇帝的年号,用以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新皇帝登位都必须改换年号。
C.古人会依据月相纪日,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D.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例如乙亥年的下一年为丙午年。
B
闯关图

考情评析

分析题型

真题演练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