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夜雨寄北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2 13:5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夜雨寄北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作品与作者夜雨寄北李商隐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题 解
作者简介及题解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回首页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绝句)品读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品读、停顿、会意视频
会意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品读欣赏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品读欣赏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品读欣赏合作探究1.本诗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那么妻子来信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
2.诗人是怎么回答的?当时的天气如何?
3.怎样理解“涨秋池”的意境?
4、三、四句写的什么内容呢? 
精彩展示1、妻子来信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
回家的日期,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句得到。2.诗人是怎么回答的?当时的天气如何?未有期,大雨聚至池中涨满了水 3.怎样理解“涨秋池”的意境? 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
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4、三、四句写的什么内容呢?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小结:诗文
欣赏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习题:1、诗中写归家无期,雨夜愁思的句子是:
2、诗中想象日后相见情景,暗示着今日思念之深的名句是:
3、写异地相思,归期未定的心境的诗句是:
4、诗中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和空间交汇融合的诗句是:
5、表达作者对妻子深切怀念之情的句子是:
6、把现在的时间推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中的境界,让亲人在不确定的氛围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诗句是: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背诵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