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练习
(用时:45分钟)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1.(2022·浙江绍兴高二下期末·9)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位于阿萨德湖底,上世纪70年代当局兴建水坝,堵截幼发拉底河水,湖水干涸后遗址才被发现,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釆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
A.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 B.气候突变导致农业出现
C.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D.人口增长改变居住形式
2.(2022·福建三明高二下期末·2)自西周“诸侯无故不杀牛”起,以“禁止私杀牛”为内容的耕牛保护制度,便载入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律之中。历代法律以牛能否胜任耕作为原则,规定了严格的宰杀标准。历代法律的这一规定( )
A.说明了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 B.促成了农业经济体系的建立
C.推动了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D.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
3.(2022·福建宁德高二下期末·1)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 )
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 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
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 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
4.(2022·湖北鄂州高二下期末·7)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B.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
C.人类掌握了某些动物的生长规律 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
5.(2022·山西省吕梁市高二上期末·15)《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 )
A.阿拉伯帝国以畜牧业为生 B.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
C.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盛 D.古代埃及农业体系形成
6.(2022·湖南省百所学校大联考高二下入学考试·9)山西吉县柿子滩、河南新密李家沟都发现了距今10000年前的大批文化遗存。这些地方出土的石器都有石磨盘。这类石磨盘的作用主要是加工植物类食物。以上述出土的石磨盘为直接论据,可以探究的论题是( )
A.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B.中原地区阶级的产生与国家雏形
C.中国古代南稻北粟种植格局探源 D.原始手工业的起步与发展之探究
7.(2022·山西省大同市高二上期末·10)图1是刻在卡纳克神庙石墙上的古埃及日历。这可以用来说明古埃及( )
图1
A.国王宣扬君权神授 B.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
C.建筑技术领先世界 D.劳动人民善于发现美
8.(2022·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期末·17)现在的许多主要栽培作物,如大麦、小麦、稻、粟、玉米、马铃薯、甘蔗、豆类等,在新石器时代已为西亚、东亚(包括南亚)、中南美洲的居民种植。当时为西亚居民种植的是( )
A.水稻、粟 B.大麦、小麦 C.玉米、马铃薯 D.番茄、辣椒
9.(2022·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二上期末·1)《礼记·王制》云:“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国也。”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
C.大力提倡重农抑商政策 D.阐述国家要备荒的必要性
10.(2022·浙江省慈溪市高二上期末·13)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之上。农业的出现,使人类成为食物生产者。下列对古代世界各地的食物生产,表述正确的是( )
A.两河流域种植大麦小麦 B.河姆渡人人工栽培葡萄
C.希腊罗马种植橄榄水稻 D.印第安人种植玉米和粟
11.(2022·辽宁省营口市高二上期末·14)酒器是商代青铜器中的主要种类,甲骨卜辞中也常见“酒、醴”字,西周早期的大盂鼎铭文记载了商君臣沉湎于酒而亡的教训。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商代( )
A.盛行占卜和鬼神崇拜 B.青铜制造技术发达
C.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12.(2022·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上期末·1)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的早期遗存,考古学家在此发现房基40多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个、陶窑6座、墓葬200多座、生产生活用品1万多件,以及粟类作物的种子和炭化了的菜籽等。这表明,当时( )
A.干栏式民居有所发展 B.父权制家庭地位上升
C.农业聚落已初步形成 D.早期国家的雏形出现
国家形成的标志有以下两点:阶级的出现和公共权力的设立,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该两点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早期国家的雏形出现于夏商周时期,排除D项。
13.(2022·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期末·19)下图为公元前6世纪末的古希腊陶瓶,瓶上的画描绘了雅典人收获橄榄的情景。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古希腊( )
A.将橄榄作为主要粮食作物 B.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
C.在土地肥沃的地方种植橄榄 D.存在着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
14.(2022·北京市房山区高二上期末·1)分析下表古代不同地区培育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的情况,可以得出农耕和畜牧的起源( )
西亚 东亚 中南美洲
小麦、大麦、山羊、绵羊、牛 水稻、粟、黍、大豆、猪、狗、鸡 玉米、马铃薯、南瓜、辣椒、甘薯、骆马
①具有多个中心 ②体现出多样性 ③有明显相似性 ④时间呈现一致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2·海南省天一大高二上期末考试·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明代农业生产的重要革命性变化是外来农作物的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和甘薯两种粮食作物产量高,不与小麦、水稻和桑麻争地,比较容易种植,对缓解粮食供应压力起到积极作用,对人们的饮食结构起到革命性影响。除粮食作物外,明中后期还引进了花生、烟草等经济作物和南瓜、番茄、辣椒等蔬菜品种,百姓副食更加丰富,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新时代,中国将继续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中国将继续努力构建粮食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一道,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摘编自《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2019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生产的新特点,说明它对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代中国取得粮食安全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原因。(8分)
16.(2022·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二上期末·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 《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 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而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粮食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釆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通过材料描述可以看开始种植作物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故选C项;“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只能说明其种植黑麦,但无法判断是不是最早的,排除A项;“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可见本地与气候有关,但黑麦却不是这里的独创,说明其他地方已有农业的存在,因而不能确定气候突变一定会产生农业,排除B项;“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里能看村落形成后居住方式发生了变化,并不能体现人口增长,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自西周以来就有严格的耕牛保护制度,结合所学农耕经济的史实可知,这是因为牛是农业生产的动力,这一规定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故选D项;铁犁牛耕普及是在西汉,排除A项;农业经济体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建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耕牛的保护,与精耕细作技术无关,排除C项。
3.【答案】D
【解析】从“出现栽培稻”到“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可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进步,从出现“定居村落”到发现“水坝和宫殿等遗址”,可知文明也随之有了较大进步,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可知,题干所述史实说明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经济发展对文明的促进作用,其着重点在于经济的作用,并且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宫殿等遗址”,并不能据此扩大为“早期国家”,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确实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但是这仅是题干内容的一部分,并且题干内容的着重点在于“经济的作用”,而不是相关史实,排除B项;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长江下游地区”,并没有将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相比,新石器时代人口增长率显著增加,结合所学原始农业产生的史实可知,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故选A项;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是在封建社会初期,排除B项;材料反映人口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是农业的产生,并不是蓄奴业的产生,排除C项;水利工程修建是农业发展的原因,不是人口增长的原因,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土地耕作、畜牧管理、果园管理等做了规定,反映了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故选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而阿拉伯帝国建立于632—1258年,排除A项;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5—15世纪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与“《汉谟拉比法典》”不符,排除C项;古代埃及位于东北非,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属于西亚,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山西、河南这两地处于黄河流域,石磨盘用于加工植物类食物,可研究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故选A项;阶级产生和国家雏形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北方黄河流域有加工植物类食物的石磨盘,无法得出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用于加工植物类食物的石磨盘,不是手工业,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古代埃及人按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长的规律,把一年分为三季(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即古埃及日历可用来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故选B项;君权神授指君主(国王)的权力来源于神的学说,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没有比较,得不出“建筑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古埃及日历来源于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长的规律,与“美”无关,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故选B项;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排除A项;玉米、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排除C项;番茄、辣椒原产于美洲,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礼记》记载国家确立了九年期、六年期、三年期的粮食储备标准,可知统治者重视备荒的作用,故选D项;题干提及的是国家要储备粮食,未提及百姓及其节俭与否,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国家要储粮,而非民众要消费,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首倡于战国商鞅时期,商周时期,国家鼓励支持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种植大麦小麦,故选A项;河姆渡人栽培水稻,排除B项;希腊罗马种橄榄和葡萄,排除C项;印第安人种植玉米,亚洲人种粟,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商朝记载中多有饮酒的记载,甲骨卜辞也常见“酒、醴”字,出土大量酒器,而粮食作为酿酒的重要原料,从酒的大量产出,可见商朝的粮食是充足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从青铜器酒器、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突出对于酒的记载,而非占卜和祭祀,排除A项;酒器是青铜器的主要种类,是为了突出商朝饮酒的风尚,排除B项;青铜器是贵族的用具,并不代表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半坡遗址遗存中,已经出现了“房基40多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个、陶窑6座、墓葬200多座、生产生活用品1万多件”的现象,说明此时期人们已经采用定居的生活模式,“粟类作物的种子和炭化了的菜籽等。”表明此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据此可知,在该时期农业聚落已初步形成,故选C项;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而半坡遗址是半地穴式房屋,位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而仰韶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即母系氏族社会,并且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男女之间的地位区别,排除B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陶瓶上描绘了三个奴隶共同劳作,正在收获橄榄的场景,说明古希腊时期存在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故选D项;橄榄在古希腊属于油料作物,排除A项;古希腊主要发展的是商品经济,排除B项;古希腊地区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土壤贫瘠,排除C项。
14.【答案】A
【解析】据表可知,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都培育了不同的农作物、家畜,说明农耕和畜牧的起源具有多个中心,故①正确;“小麦……牛”“水稻……鸡”“玉米……骆马”说明农作物和家畜的多样性,故②正确;据表可知,各地培育的动植物明显不同,故③错误;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饲养绵羊、山羊;距今约7000年前,东亚(河姆渡)居民饲养猪和狗;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时间并不一致,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5.【答案】
(1)新特点:引进种植外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种类增多;商品化程度提高。(4分,1点2分,任答2点)
积极影响:丰富了人们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改善了人们饮食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压力。(6分,1点2分,任答3点)
(2)原因:党与国家高度重视;粮食产量的提高;制定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业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加强现代粮食储备能力建设;增强粮食流通能力;打造粮食对外开放格局。(答继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粮食文明观念和行动亦可得分。)(8分,1点2分,任答4点)
16.【答案】
(1)措施:提升粮食安全到治国安邦的地位;建立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实行政府干预和自由贸易相结合的政策等。(4分,任答对两点即可)
(2)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新航路开辟后,引进改良农作物品种:工业革命开始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建立化肥厂,支持农业生产等。(4分,任答对两点即可)
(3)背景:“一五”计划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激增,扩大了对商品粮的需求;土地改革后个体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部分商人囤积居奇趁机抢购粮食等。(4分,任答对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