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活动课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活动课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9 12: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课题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学科 历史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一
单元范围 活动课
教材 书名:中外历史纲要上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1.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课程性质: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通过本节活动课,深度挖掘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在文化积淀中寻找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祖国形成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地走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探索道路。2.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基本理念: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二、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人头脑的创造物。当个人通过社会过程领悟到各种事实材料之间的联系,把经验加以组织并对日益复杂定义锁链进行推论时,知识便随之产生和发展。”这种教育重视知识的创造与构建的过程,通过体验、探究、参与活动而获得“直接经验”“个人知识”“构建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本课设计依据课标,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为主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加深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同时,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网络接触面广,知识获取的渠道广泛,具有较好的分工合作和交流展示的能力。同时经过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对这一具体的历史现象形成自己的价值理解和判断。三、活动目标:1.通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的梳理、总结,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构建其系统的时空观念,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发展 的重要基石。2.通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理解并深刻体悟家国情怀的内涵,懂得如何传承、发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排样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情怀和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在活动过程中,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论证、专题研讨、成果展览等活动方式,提出自己对这一研究主题的见解,全面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师启发引导与点拨示范。五、技术准备:1.会使用Word、PPT等办公软件2.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资源
教学过程(活动开始前)
一、前期调查(通过K-W-L图表使学生明确想要学的内容,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K-W-L的图表K.我知道什么? (What do I know) 我们已知的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有关的知识W.我想学什么?(What I want to learn)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我们想知道的L. 我已经学会了什么? (What have I learned)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我们学习到的知识1.中国古代民族国家的演进(10%)2.抗日战争(80%)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5%)1.古代疆域的变化(75%)2.现阶段各民族的发展状况(30%)3.民族政策(55%)二、活动方案建议:建议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以时序为线索,分别从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3个时期,梳理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形成、发展和巩固的。通过搜集中国历代疆域图,比较、分析、运用地图中的信息,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演进过程。建议2:家国情怀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进程中的具体表现。理解什么是家国情怀,梳理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尽可能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时间编制成思维导图。同时,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搜集整理为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一个代表性家族的历史资料。 建议3:跨学科课程内容胡整合研究。一是加强与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联系。例如,从地理角度认识古今中国疆域的变化,从政治学科角度了解56个民族的形成、分布以及我国的民族政策等。二是搜集整理学术界关于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研究成果,试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探讨与这一主题相关的问题。建议4:理解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演进的关系,总结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三、分组原则:1.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四个学习小组。2.小组人员分工及分工标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上网搜集资料的学生为搜集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3.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四个活动小组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四、活动方式建议:1.利用班级的学生群建立学习活动文件夹,每个小组设立一个子文件夹(微信群),作为学习活动交流沟通的场所。2.列出能够求助的技术专家、家长、社区志愿者的名单。教学活动开始前,致家长或社区、志愿者、科研人员等协助者一封信,寻求他们的理解,帮助和支持。
教学过程(活动过程中)
第一阶段活动布置 教师活动(为主) 学生活动(为辅) 设计意图
介绍活动课的目的、意义、原理,以及一般流程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 学生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方案(见下面)。设计的方案一般包括活动的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流程和活动预成果,以及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分工、交通工具、安全措施等,并初步论证活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充分体现了活动课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组活动方案( 组)一、活动目标:二、内容形式:三、小组成员:四、具体分工:工作内容负责人备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文字编辑电脑技术处理五、活动过程阶段内容时间总负责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 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活动(为辅) 设计意图
一、各小组学生按照既定的活动方案,开展各种活动。二、各活动小组进行汇总、数据处理、撰写报告、模拟彩排等工作。 提出要求: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目前小组活动的进展和碰到的困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直至完成自己的学习活动。提出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学会交流与沟通,充分参与,为活动成果展示与汇报做好准备。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 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活动(为辅) 设计意图
第一组:一、以先秦、秦汉、南北朝至隋唐、明清四个时期为例,说明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发展。教师提示:民族交往的意义在于“打破隔阂”,各民族间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互通有无,最终达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统一国家的认同。二、史实陈述先秦:“内诸夏外夷狄”。荀子:“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秦汉:从华夏向汉族发展南北朝至隋唐:“五胡内迁”,内迁少数民族汉化。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明清:雍正帝:“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三、小结: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的版图也是由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共同组成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文化的交往把中国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创造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第二组:一、导入:“人民英雄纪念碑”导入。二、近代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以十四年抗战为例。教师提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那么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中国各民族的团结抗战?体现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三、小结: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第三组:一、导入:“我和我的国家”视频二、以新疆、内蒙古、西藏为例,说明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这三个自治区的发展。教师提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三、小结:国家的统一,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交融的加强,又使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第四组:一、导入:诗文 “ 中华古族繁似花 ,也弯弓月也琵琶 。经文交流和最久 ,赢得华夏终一家。相互尊重诚可贵 ,万紫千红耀中华。”二、1.古代:国家——历史上的各边疆少数民族在自觉认同的基础上逐渐趋于“汉化”,即形成以相对先进的汉民族文化为核心形成的文化上的相互交融。 个人——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的精神归属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的共同文化观念。2.近代:中华民族经历了近代列强侵略、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伤痛,家国情怀在千锤百炼中浴火重生,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维护中华民族的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3.现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三、小结:今天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在小组展示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补充、提炼,上升到普适性的认识,既能加深研究小组学生的认识,也能惠及全体学生。
活动总结
1.通过本节活动课的实施,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节活动课概述了自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发端的中国古代各民族间的分分合合,在经历了秦汉至明清各个不同阶段的过程之后,至近代出现了“中华民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亲如一家,这正是中国古代各民族长期融合总趋势发展的结果。中国历史悠久而不中断,民族多元而又合为一体,终于形成了如今的一个复合形态的民族——中华民族,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需要学好知识和本领,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策略:活动开始前活动过程中活动结束后K-W-L图表(见前面):通过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的导向适合学生的需求和背景。1.小组活动评价量规(见后面):通过多元评价,了解学生对小组研究主题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提供学习支架和技术指导。2.活动展示评价量规(见后面):通过活动展示评价量规,对学生的活动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K-W-L图表(见后面):通过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自己的收获及不足,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方向。
小组活动评价量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学习兴趣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优秀: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学习。良好: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加油:对学习不太感兴趣,被动学习。参与意识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优秀: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主张。良好:愿意参与讨论。加油:不愿意参与讨论,不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优秀:能很好的配合同伴完成合作,合作能力强。良好:合作能力较强。加油:没有合作意愿。活动展示评价量规优秀良好一般选题角度选题新颖,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有发挥创见的余地。选题恰当,有探讨的价值。选题一般,吸引力不大。论述过程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真实,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结论正确。论述过程充分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点比较明确,论据真实,论证过程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够充分,未能连贯发展和严密论证。方法运用通过辩证分析,综合归纳、转换观念,产生出新创意。能提出独特的观点或做法,但说明或举证不够周详。没有提出太好的观点或做法,也没有个人独特的见解。语言表达表达清新、准确、流畅,合乎习惯用法,富于感染力。表达基本准确、流畅,个别表达不通顺。表达不合乎习惯用法,错误较多,导不通顺。K-W-L图表K.我知道什么? (What do I know) 我们已知的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有关的知识W.我想学什么?(What I want tolearn)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我们想知道的L. 我已经学会了什么? (What have I learned)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我们学习到的知识1.中国古代民族国家的演进(10%)2.抗日战争(80%)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5%)1.古代疆域的变化(75%)2.现阶段各民族的发展状况(30%)3.民族政策(55%)1.了解疆域的秦、汉、隋唐、明清的疆域。2.十四年抗战过程中,各民族团结抗战3.现代中国的民族政策4.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内涵
教学反思
1. 在学习活动开始前,教师依据K-W-L表格及教材和课标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预设,但是在学生活动过程中会发现预设的4个活动建议学生分组完成难度较大。因此及时依据学生的思维路径,重新研究课标和教材,对分组活动目标进行调整。2.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及时深入小组活动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分配不同的任务,多创造机会给不善合作表达的同学表达、展示,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提醒组长用不同的活动组织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同时历史活动课减少了常规课堂模式下对教师和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的复杂性与历史学科的丰富性,从而形成对历史学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历史的学习者” 变成“历史的研究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