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庵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 七 学科 语 文 课题 在 山 的 那 边 主备教师 俞 玉 茂 审核人 七 年 级 语 文 组 时间 2012-9 执教人
1、在 山 的 那 边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有感情朗读诗歌。
2、理解诗中“山”“海”两个形象所蕴含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树立理想。(难点)
预习导学
1、文章结构
诗歌按照叙事的方式写出了人生的信念,从“小时候”到“有一天“再到“今天”,这些带有典型叙事性的时间词语写出了作者对“山“和”“海”的感悟过程。从小时候就有一颗不甘蛰居闭塞山区之心,但是相对今天来说当时的认识是幼稚的。长大后,感悟了,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信念。
小时候——爬山、看海、失望(不懂妈妈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长大后——生活、信念、自信(逐渐懂得妈妈的人生启蒙)
现在——生活、勇敢面对困难、开创全新的生活
2、主题解析
诗人要表达这样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就要历尽千辛万苦。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3、相关链接
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4、 反复朗读诗歌,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并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细细揣摩品味。
二、课中——探究交流
1、本诗的“山”“海”象征什么?作者在诗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童年时追求的“海”,攀登的“山”与成年后追求的“海”,攀登的“山”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3、你赞同作者“一次次战胜困难,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的看法吗?
三、课后——巩固提高
1、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伏在窗口(fú) 痴想(chī) B.隐秘(bì) 凝成(nínɡ)
C.诱惑(xiù) 漫湿(màn) D.枯干(ɡū) 一瞬间(shùn)
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幻想 凝成 诱惑 宣腾 B.海潮 攀登 朦胧 痴想
C.隐秘 清澈 依然 枯干 D.漫湿 一瞬间 飘来 深根
3、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伏在窗口痴想渴望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
B.我渴望见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
C.山那边的山,铁青着脸,使我一次次失望过。
D.从小飘来的种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
4、拓展阅读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 晚来风急
垂下头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汪国真)
⑴、请写出诗中能表现主旨的语句。
⑵、请写出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5、以本课为例,说说诗歌的特点和如何学习诗歌。
1
1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小组 检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