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测试(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测试(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2 11:00:0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1.(2022·闵行模拟)根据海温监测数据,2021年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B.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C.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D.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答案】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增强,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低;厄尔尼诺是东南信风势力减弱,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高的现象。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影响:
(1)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
(2)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
(3)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
2.(2022·长宁模拟)据国家气候中心报道,2021年是“双拉尼娜年”。拉尼娜是一种反厄尔尼诺现象,当出现拉尼娜现象时(  )
A.南赤道暖流强度变弱 B.亚洲东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
C.南美太平洋沿岸台风次数增加 D.秘鲁西海岸鱼类大量死亡
【答案】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增强,南赤道暖流强度会增强,A错;台风的形成需要高温,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水温降低,所以台风会减少,C错;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东南信风将明显增强,秘鲁涌升流明显增强,渔场可能会增产,D错;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西部(包括亚洲东部地区)气温相对升高,盛行上升气流,低压强盛,降水比常年增多,B正确。故本题选B。
【点评】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 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3.(2022·金山模拟)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今年会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以下关于拉尼娜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信风减弱
B.澳大利亚东部气候干旱,易发生森林火灾
C.影响我国的台风次数减少
D.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偏低
【答案】D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拉尼娜现象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南信风增强,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加,影响我国的台风次数增加,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 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4.(2022·浦东模拟)2021年为双峰拉尼娜之年。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正常年份相比(  )
A.东南信风偏弱 B.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偏高
C.赤道暖流偏弱 D.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上升流弱
【答案】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与正常年份相比较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上升流增强,赤道暖流增强,受其影响,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偏高,故ACD错误,B正确,所以该题选B。
【点评】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 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读“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洋流流向出现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是(  )
A.①沿岸 B.②沿岸 C.③沿岸 D.④沿岸
7.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答案】5.B
6.C
7.C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洋流的分布规律
环流系统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季风环流 西风漂流
海域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北印度洋海域 南半球40°~60°的海域 
流向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自西向东
南半球 逆时针  
模式 北半球
南半球  
大洋西岸(大陆东岸) 暖流 寒流 暖流(索马里寒流除外) 寒流
大洋东岸(大陆西岸) 寒流 暖流
5.由经纬度判断,图示海区为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洋流应为逆时针流动;①为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②为南赤道暖流,由东向西流;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由北向南流;④为西风漂流,由西向东流;②④流向错误。选B正确。
6.厄尔尼诺现象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增温的现象,厄尔尼诺发生时,美洲沿岸①地区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③地区降水减少影响农业生产;②④地区海洋为主。选C正确。
7.拉尼娜现象是南太平洋海水变冷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美洲西海岸温度更低,A错;海水温度更冷,不可能向所经过的区域输送大量的热量,B错;使得太平洋东西两侧海水温差变大,进而影响东西两侧的气温,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C正确;太平洋东侧变冷降水更少,太平洋西侧水温较高,降水增多,全球降水异常而不是增多,D错。选C正确。
(2021高二上·石家庄期末)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它是大气环流系统与洋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导致气候异常,气象灾害加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从垂直方向上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大气流动应为(  )
A.东部气流上升 B.西部气流下沉
C.呈顺时针流动 D.呈逆时针流动
9.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与洋流变化相关,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赤道暖流增强 B.西风漂流减弱
C.北太平洋暖流减弱 D.秘鲁上升流消失
【答案】8.C
9.A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8.由材料可知,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结合赤道附近海水运动示意图也可以看出太平洋海面东部温度偏低,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大气的运动,赤道太平洋地区东部气温低,空气垂直方向表现为下沉,A错误;同理太平洋海面西部空气垂直方向上上升,B错误;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使得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即近洋面东侧流向西侧,高空反之,形成了顺时针流动的大气环流,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9.由上题分析可得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太平洋近洋面大气的流动方向为自东向西,赤道暖流的流动方向为自东向西,气流与赤道暖流流向一致,因此会使得赤道暖流增强,A正确;由于赤道暖流增强,洋流是全球性的,会使得西风漂流和北太平洋暖流随之增强,BC错误;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受离岸风的吹拂影响,由于拉尼娜现象使得赤道太平洋东部气流下沉,形成洋面高压,会加剧离岸风,加强秘鲁上升流,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上·大连期末)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因此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21年是典型的“拉尼娜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现象最可能在“拉尼娜年”出现的是(  )
A.智利沿海地区易产生洪涝灾害 B.秘鲁渔场的渔获量有明显减少
C.印度尼西亚容易产生森林火灾 D.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可能增多
11.关于“拉尼娜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水温降低,向大气输送热量少 B.水分交换活跃,蒸发总量增大
C.上升气流减弱,大气降水增多 D.风力减弱,海水运动逐渐变慢
【答案】10.D
11.A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拉尼娜现象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表现为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10.厄尔尼诺年,由于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水温异常升高,可造成智利沿海地区对流旺盛,降水增加,产生洪涝灾害;秘鲁渔场因水温升高,渔获量明显减少;印度尼西亚因降水减少,易产生森林火灾,ABC不符合题意;拉尼娜年会使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可能增多,D正确。故答案为:D。
11.由材料可知,拉尼娜是指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由于水温降低,蒸发总量减少,向大气输送热量少,上升气流减弱,大气降水减少,A正确、BC错;与西部海域水温差增大,热力环流增强,风力增加,D错。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上·海淀期末)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国家气象中心报道2021年为“拉尼娜年”。下图为赤道太平洋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正常年份(  )
A.甲地的近地面气压大于乙地
B.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C.表层海水温度甲地低于乙地
D.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方向由甲向乙
13.“拉尼娜年”时,最可能出现(  )
A.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 B.澳大利亚东部洪涝多发
C.秘鲁寒流的水温升高 D.智利沿海沙漠降水丰沛
【答案】12.B
13.B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12.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甲地气流上升,海平面形成低气压,乙地气流下沉,海平面形成高气压,A错误,B正确,C错误;水平气流在海平面由乙地吹向甲地,D错误。故答案为:B。
13.“拉尼娜年”时,沃克环流增强,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多,不会出现森林大火,A错误;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洪涝多发,B正确;秘鲁寒流的水温降低,C错误;智利沿海沙漠降水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昭通模拟)长津湖隔着鸭绿江,与我国辽宁和吉林两省相望,东距日本海不足100公里,位于狼林山脉和赴战岭山脉之间,地处“朝鲜屋脊”一盖马高原之上,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下图)。这里冬天格外寒冷,裹挟着暴雪的寒风每小时可达40英里,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5℃,为朝鲜的苦寒之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长津湖与我国首都北京同纬度,但冬季气温明显低于北京,其原因不包括(  )
A.位于风口之上,风寒效应叠加,寒冷加剧
B.处于西伯利亚寒潮东部的南下通道上,易受寒潮影响
C.北部低平的地形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弱
D.地形封闭,气流下沉加剧寒冷
15.通常年份,长津湖地区11-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气温为-3℃到5℃,但1950年11月25日,该地区气温骤然降到了-30℃以下,并出现暴雪天气,可能是(  )
A.受拉尼娜影响 B.地形对冷空气起阻挡作用
C.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 D.受厄尔尼诺影响
【答案】14.D
15.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势、大气环流、洋流等。
(2)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拉尼娜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信风的牵制,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14.长津湖所在区域地势高,位于西北风风口上,风寒效应叠加,寒冷加剧,A说法正确;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越过东北平原到达该地,易受寒潮影响,B说法正确;北部低平的地形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弱,受冷空气影响大,C说法正确;地形封闭,气流下沉有增温效应,不会加剧寒冷,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通常年份,长津湖地区11月~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而1950年11月25日,气温骤降,导致其骤降的原因是一种异常的天气现象。受拉尼娜影响,会出现寒冬,A正确;地形对冷空气起阻挡作用,不会加剧寒冷,B错误;西伯利亚寒潮影响是每年冬季的正常现象,C错误;厄尔尼诺年份出现暖冬,D错误。故答案为:A。
二、图文分析题
16.(2022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梅里达山区生物资源丰富,在这里可以看到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植被。
材料三:奥里诺科河是南美洲第三大河流,干流年平均输沙量达3.52亿吨,居世界第11位。
(1)简析梅里达山区植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
(2)简述奥里诺科河干流输沙量大的原因。
(3)说明拉尼娜现象出现期间,甲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的变化。
【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影响,降水量大,垂直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
(2)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数量多;雨季时,河流含沙量大。
(3)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大西洋西部水温上升,蒸发加剧,空气湿度增加;向大气输送热量增多;降水增多。海气相互作用更加活跃。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可知,梅里达山区位于2-12°N左右,纬度较低,为热带气候,热量较为充足;该地区位于2-12°N,经常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同时该地区盛行东北信风,且北部为大西洋,来自海洋的信风携带较多水汽,使该地区降水量较大;根据图片可知,梅里达山脉主峰5007米,其海拔较高,而山麓地区多为平原,垂直高差大,使水热条件差异大,使山区垂直分异明显。
(2)奥里诺科河流域大多位于2-12°N之间,流域经常受到赤道低压带和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丰富,使河流流量大;根据图片可知,奥里诺科河支流众多,流域大致在2-12°N,60-76°W范围内,流域面积广大,集水面积大;该河流域范围内,雨季降水丰富且集中,携带泥沙能力强,各支流集中汇入奥里诺科河干流,增加了奥里诺科河干流的含沙量。
(3)甲海域位于大西洋西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会导致东南信风强度增强;而东南信风增强则会导致自东向西流动的南赤道暖流增强,由于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而使大西洋西部的水温上升,加大了蒸发量,使空气中水汽含量更高,湿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大西洋海域温度升高,则上升气流更强,使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增多,造成降水增加。总体上看,东南信风的增强造成了甲海域的海-气相互作用更加活跃。
【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17.(2022高二下·开封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棕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不耐寒,不耐旱。其果实榨的棕榈油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日化、生物柴油、饲料行业等领域。1848年棕桐引种到东南亚,在印度尼西亚广泛种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土著居民发现,栖身的森林在一点点消失,狩猎和寻找食物的区域日渐减少,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慢慢消亡,于是许多土著居民被迫到棕榈种植园工作。下图为尼诺指数与棕榈果单产关系图。
(1)有人对印度尼西亚大规模种植棕榈持反对态度,试阐述理由。
(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当地棕榈油产量与其它年份相比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棕榈种植破坏了热带雨林,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加剧全球变暖;破坏土著居民生存环境;改变生活方式;冲击当地传统文化。
(2)在其他年份中,太平洋低纬度地区是西热东冷,东向西的暖湿气团活动较强烈,棕榈产区降水丰富,棕榈果单产较高,棕榈油产量较大;而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候,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东西温度差减小,东向西的水汽输送减弱,位于大洋西岸的东南亚棕榈产区降水减少,影响棕榈生长,棕榈果单产偏低,棕榈油产量降低。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由材料“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土著居民发现,栖身的森林在一点点消失,狩猎和寻找食物的区域日渐减少”可知,棕榈种植破坏了热带雨林,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雨林的光合作用减弱,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消耗减少,使大气中的碳氧失衡,从而加剧全球变暖;由材料“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慢慢消亡,于是许多土著居民被迫到棕榈种植园工作”可知,棕榈的种植破坏土著居民生存环境,改变了土著人的生活方式,冲击当地传统文化。
(2)读图可知,在尼诺指数为正的年份,棕榈果单产普遍较低,在尼诺指数为负的年份,棕榈果单产普遍较高。由材料“棕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不耐寒,不耐旱”可知,棕榈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生长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其他年份中,太平洋低纬度地区是西热东冷,东部气流冷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西部气流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由东向西的暖湿气团活动较强烈,棕榈产区降水丰富,棕榈果单产较高,棕榈油产量较大;而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候,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东西温度差减小,东向西的水汽输送减弱,位于大洋西岸的东南亚棕榈产区气流由上升气流转变为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影响棕榈生长,棕榈果单产偏低,棕榈油产量降低。
【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2022·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8.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 画出M点风向   ,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   。
19.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
【答案】18.;削弱风力,冷空气势力减弱
19.水温较低:受冷气团影响,降温显著;沿岸寒流降温。
海产丰富:纬度低,受冷空气及寒流影响,水温适宜;大陆架广阔,为鱼类繁殖提供场所;晴天多,光合作用显著,浮游生物多;受离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底层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一、风的成因、受力分析、风力判断
1.成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成因:受热不均
2.受力分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风向
地转偏向力:风力
摩擦力:风力、风向
3.风力判断
等值线疏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大
数值:等压差越大,风越大。
二、渔场的区位:
浅海大陆架: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地方;光照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
陆地径流入海的地方: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舟山渔场)
寒暖流的交汇处:海水扰动明显,利于营养物质的上泛,水障;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补偿流处(寒流地区):离岸风,冷海水上涌,带动营养物质的上泛;秘鲁寒流;
18.根据材料可知,近地面的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因为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与风向垂直,与摩擦力相反;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的阻挡冷空气的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使其风力变小,冷空气势力减弱;
故第1空答案为:
故第2空答案为: 削弱风力,冷空气势力减弱。
19.水温较低:冷空气南下,N海域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表层水文较低,沿岸地区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受寒流影响较大; 海产丰富:该地位于热带海域,其纬度较低,受冷空汲寒流影响,其水温适宜众多鱼类生存;受板块运动影响,该地海岸大陆架较为宽阔,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休憩场;受寒流及背风坡影响,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显著,其浮游生物较多,为鱼类生长提供饵料;该地处于东北信风带位置,东北信风向西推动,受离岸风影响,该地海岸附近为上升补偿流,并且盛行离岸风,并且位于浅海大陆架生长繁殖,利于鱼类的饵料上泛渔业资源丰富。
故答案为: 水温较低:受冷气团影响,降温显著;沿岸寒流降温。海产丰富:纬度低,受冷空气及寒流影响,水温适宜;大陆架广阔,为鱼类繁殖提供场所;晴天多,光合作用显著,浮游生物多;受离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底层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
20.(2021高三上·保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因此其种群对栖息地环境及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异常变暖;而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则异常变冷。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东太平洋某渔场HSI(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
<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在不同气候模式下的变化情况,黑色区域为陆地。
(1)分析非正常气候模式下该渔场茎柔鱼栖息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2)推测茎柔鱼在该渔场的主要分布位置,并分析原因。
【答案】(1)厄尔尼诺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暖,茎柔鱼渔场水温变暖,海面高度上升,导致栖息地质量下降,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拉尼娜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冷,茎柔鱼渔场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使栖息地质量上升,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广。
(2)位置∶渔场东南侧地区。原因∶渔场东南侧地区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比较高,且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饵料丰富,因此该渔场东南侧地区为茎柔鱼的主要分布地区。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异常变暖”,说明厄尔尼诺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水温偏暖,茎柔鱼渔场水温变暖。读图可知:HSI≥0.6的面积比正常的面积小,说明水温变暖,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栖息地质量下降,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根据材料“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则异常变冷”说明拉尼娜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冷,茎柔鱼渔场水温变冷。读图可知:HSI≥0.6的面积比正常的面积大,说明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使栖息地质量上升,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广。
(2)根据材料“东太平洋某渔场HSI”可知:渔场东南侧地区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比较高。所以东南侧是茎柔鱼的主要分布地区。再结合图中经度和材料中的“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黑色区域为陆地”等信息可知,该海域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该海域盛行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使藻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
【点评】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岛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的发生机制正好相反,当赤道太平洋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暖水被吹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从而形成拉尼娜。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高,中纬度海区又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纬度海区最低。概括地说,亦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1.(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和部分海区等水温线图。
(1)在等水温线图(上右图)中,虚线表示洋流。该洋流可以表示上左图中 ▲ (填“甲”“丙”或“丁”)处的洋流,分析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指出图中甲、乙、丙、丁所在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其成因。
(3)当某些年份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即出现了 ▲ 现象。指出太平洋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气候异常情况。
【答案】(1)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2)丙;原因是沿岸海区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流动,深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深层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丰富。
(3)厄尔尼诺;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 读上右图等水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等温线向南弯曲表示洋流自北向南流,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为暖流。左图中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陆东岸,为暖流;丙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陆西岸为寒流,所以在等水温线图(上右图)中洋流表示上左图中丁处的洋流,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2)图中甲、乙、丙、丁所在海区中丙海区沿岸海区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流动,深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深层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型渔场。(3) 当某些年份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水温东部高于西部,即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太平洋水温东部高于西部,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盛行上升气流,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故答案为:(1) 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2) 丙;原因是沿岸海区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流动,深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深层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丰富。(3) 厄尔尼诺;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
【点评】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①纽芬兰、北海道、北海渔场:寒暖流交汇,引起海水的扰动,使海底的营养盐类到达海水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繁衍,进而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②秘鲁渔场的形成则与上升流有关。由于秘鲁沿岸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1.(2022·闵行模拟)根据海温监测数据,2021年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B.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C.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D.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2.(2022·长宁模拟)据国家气候中心报道,2021年是“双拉尼娜年”。拉尼娜是一种反厄尔尼诺现象,当出现拉尼娜现象时(  )
A.南赤道暖流强度变弱 B.亚洲东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
C.南美太平洋沿岸台风次数增加 D.秘鲁西海岸鱼类大量死亡
3.(2022·金山模拟)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今年会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以下关于拉尼娜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信风减弱
B.澳大利亚东部气候干旱,易发生森林火灾
C.影响我国的台风次数减少
D.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偏低
4.(2022·浦东模拟)2021年为双峰拉尼娜之年。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正常年份相比(  )
A.东南信风偏弱 B.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偏高
C.赤道暖流偏弱 D.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上升流弱
(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读“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洋流流向出现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是(  )
A.①沿岸 B.②沿岸 C.③沿岸 D.④沿岸
7.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2021高二上·石家庄期末)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它是大气环流系统与洋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导致气候异常,气象灾害加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从垂直方向上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大气流动应为(  )
A.东部气流上升 B.西部气流下沉
C.呈顺时针流动 D.呈逆时针流动
9.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与洋流变化相关,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赤道暖流增强 B.西风漂流减弱
C.北太平洋暖流减弱 D.秘鲁上升流消失
(2021高二上·大连期末)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因此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21年是典型的“拉尼娜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现象最可能在“拉尼娜年”出现的是(  )
A.智利沿海地区易产生洪涝灾害 B.秘鲁渔场的渔获量有明显减少
C.印度尼西亚容易产生森林火灾 D.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可能增多
11.关于“拉尼娜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水温降低,向大气输送热量少 B.水分交换活跃,蒸发总量增大
C.上升气流减弱,大气降水增多 D.风力减弱,海水运动逐渐变慢
(2021高二上·海淀期末)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国家气象中心报道2021年为“拉尼娜年”。下图为赤道太平洋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正常年份(  )
A.甲地的近地面气压大于乙地
B.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C.表层海水温度甲地低于乙地
D.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方向由甲向乙
13.“拉尼娜年”时,最可能出现(  )
A.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 B.澳大利亚东部洪涝多发
C.秘鲁寒流的水温升高 D.智利沿海沙漠降水丰沛
(2022·昭通模拟)长津湖隔着鸭绿江,与我国辽宁和吉林两省相望,东距日本海不足100公里,位于狼林山脉和赴战岭山脉之间,地处“朝鲜屋脊”一盖马高原之上,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下图)。这里冬天格外寒冷,裹挟着暴雪的寒风每小时可达40英里,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5℃,为朝鲜的苦寒之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长津湖与我国首都北京同纬度,但冬季气温明显低于北京,其原因不包括(  )
A.位于风口之上,风寒效应叠加,寒冷加剧
B.处于西伯利亚寒潮东部的南下通道上,易受寒潮影响
C.北部低平的地形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弱
D.地形封闭,气流下沉加剧寒冷
15.通常年份,长津湖地区11-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气温为-3℃到5℃,但1950年11月25日,该地区气温骤然降到了-30℃以下,并出现暴雪天气,可能是(  )
A.受拉尼娜影响 B.地形对冷空气起阻挡作用
C.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 D.受厄尔尼诺影响
二、图文分析题
16.(2022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梅里达山区生物资源丰富,在这里可以看到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植被。
材料三:奥里诺科河是南美洲第三大河流,干流年平均输沙量达3.52亿吨,居世界第11位。
(1)简析梅里达山区植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
(2)简述奥里诺科河干流输沙量大的原因。
(3)说明拉尼娜现象出现期间,甲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的变化。
17.(2022高二下·开封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棕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不耐寒,不耐旱。其果实榨的棕榈油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日化、生物柴油、饲料行业等领域。1848年棕桐引种到东南亚,在印度尼西亚广泛种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土著居民发现,栖身的森林在一点点消失,狩猎和寻找食物的区域日渐减少,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慢慢消亡,于是许多土著居民被迫到棕榈种植园工作。下图为尼诺指数与棕榈果单产关系图。
(1)有人对印度尼西亚大规模种植棕榈持反对态度,试阐述理由。
(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当地棕榈油产量与其它年份相比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8.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 画出M点风向   ,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   。
19.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
20.(2021高三上·保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因此其种群对栖息地环境及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异常变暖;而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则异常变冷。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东太平洋某渔场HSI(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
<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在不同气候模式下的变化情况,黑色区域为陆地。
(1)分析非正常气候模式下该渔场茎柔鱼栖息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2)推测茎柔鱼在该渔场的主要分布位置,并分析原因。
21.(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和部分海区等水温线图。
(1)在等水温线图(上右图)中,虚线表示洋流。该洋流可以表示上左图中 ▲ (填“甲”“丙”或“丁”)处的洋流,分析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指出图中甲、乙、丙、丁所在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其成因。
(3)当某些年份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即出现了 ▲ 现象。指出太平洋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气候异常情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增强,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低;厄尔尼诺是东南信风势力减弱,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高的现象。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影响:
(1)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
(2)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
(3)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
2.【答案】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增强,南赤道暖流强度会增强,A错;台风的形成需要高温,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水温降低,所以台风会减少,C错;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东南信风将明显增强,秘鲁涌升流明显增强,渔场可能会增产,D错;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西部(包括亚洲东部地区)气温相对升高,盛行上升气流,低压强盛,降水比常年增多,B正确。故本题选B。
【点评】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 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3.【答案】D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拉尼娜现象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南信风增强,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加,影响我国的台风次数增加,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 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4.【答案】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与正常年份相比较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上升流增强,赤道暖流增强,受其影响,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偏高,故ACD错误,B正确,所以该题选B。
【点评】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 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答案】5.B
6.C
7.C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洋流的分布规律
环流系统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季风环流 西风漂流
海域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北印度洋海域 南半球40°~60°的海域 
流向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自西向东
南半球 逆时针  
模式 北半球
南半球  
大洋西岸(大陆东岸) 暖流 寒流 暖流(索马里寒流除外) 寒流
大洋东岸(大陆西岸) 寒流 暖流
5.由经纬度判断,图示海区为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洋流应为逆时针流动;①为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②为南赤道暖流,由东向西流;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由北向南流;④为西风漂流,由西向东流;②④流向错误。选B正确。
6.厄尔尼诺现象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增温的现象,厄尔尼诺发生时,美洲沿岸①地区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③地区降水减少影响农业生产;②④地区海洋为主。选C正确。
7.拉尼娜现象是南太平洋海水变冷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美洲西海岸温度更低,A错;海水温度更冷,不可能向所经过的区域输送大量的热量,B错;使得太平洋东西两侧海水温差变大,进而影响东西两侧的气温,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C正确;太平洋东侧变冷降水更少,太平洋西侧水温较高,降水增多,全球降水异常而不是增多,D错。选C正确。
【答案】8.C
9.A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8.由材料可知,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结合赤道附近海水运动示意图也可以看出太平洋海面东部温度偏低,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大气的运动,赤道太平洋地区东部气温低,空气垂直方向表现为下沉,A错误;同理太平洋海面西部空气垂直方向上上升,B错误;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使得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即近洋面东侧流向西侧,高空反之,形成了顺时针流动的大气环流,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9.由上题分析可得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太平洋近洋面大气的流动方向为自东向西,赤道暖流的流动方向为自东向西,气流与赤道暖流流向一致,因此会使得赤道暖流增强,A正确;由于赤道暖流增强,洋流是全球性的,会使得西风漂流和北太平洋暖流随之增强,BC错误;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受离岸风的吹拂影响,由于拉尼娜现象使得赤道太平洋东部气流下沉,形成洋面高压,会加剧离岸风,加强秘鲁上升流,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0.D
11.A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拉尼娜现象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表现为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10.厄尔尼诺年,由于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水温异常升高,可造成智利沿海地区对流旺盛,降水增加,产生洪涝灾害;秘鲁渔场因水温升高,渔获量明显减少;印度尼西亚因降水减少,易产生森林火灾,ABC不符合题意;拉尼娜年会使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可能增多,D正确。故答案为:D。
11.由材料可知,拉尼娜是指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由于水温降低,蒸发总量减少,向大气输送热量少,上升气流减弱,大气降水减少,A正确、BC错;与西部海域水温差增大,热力环流增强,风力增加,D错。故答案为:A。
【答案】12.B
13.B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12.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甲地气流上升,海平面形成低气压,乙地气流下沉,海平面形成高气压,A错误,B正确,C错误;水平气流在海平面由乙地吹向甲地,D错误。故答案为:B。
13.“拉尼娜年”时,沃克环流增强,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多,不会出现森林大火,A错误;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洪涝多发,B正确;秘鲁寒流的水温降低,C错误;智利沿海沙漠降水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4.D
15.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势、大气环流、洋流等。
(2)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拉尼娜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信风的牵制,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14.长津湖所在区域地势高,位于西北风风口上,风寒效应叠加,寒冷加剧,A说法正确;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越过东北平原到达该地,易受寒潮影响,B说法正确;北部低平的地形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弱,受冷空气影响大,C说法正确;地形封闭,气流下沉有增温效应,不会加剧寒冷,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通常年份,长津湖地区11月~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而1950年11月25日,气温骤降,导致其骤降的原因是一种异常的天气现象。受拉尼娜影响,会出现寒冬,A正确;地形对冷空气起阻挡作用,不会加剧寒冷,B错误;西伯利亚寒潮影响是每年冬季的正常现象,C错误;厄尔尼诺年份出现暖冬,D错误。故答案为:A。
16.【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影响,降水量大,垂直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
(2)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数量多;雨季时,河流含沙量大。
(3)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大西洋西部水温上升,蒸发加剧,空气湿度增加;向大气输送热量增多;降水增多。海气相互作用更加活跃。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可知,梅里达山区位于2-12°N左右,纬度较低,为热带气候,热量较为充足;该地区位于2-12°N,经常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同时该地区盛行东北信风,且北部为大西洋,来自海洋的信风携带较多水汽,使该地区降水量较大;根据图片可知,梅里达山脉主峰5007米,其海拔较高,而山麓地区多为平原,垂直高差大,使水热条件差异大,使山区垂直分异明显。
(2)奥里诺科河流域大多位于2-12°N之间,流域经常受到赤道低压带和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丰富,使河流流量大;根据图片可知,奥里诺科河支流众多,流域大致在2-12°N,60-76°W范围内,流域面积广大,集水面积大;该河流域范围内,雨季降水丰富且集中,携带泥沙能力强,各支流集中汇入奥里诺科河干流,增加了奥里诺科河干流的含沙量。
(3)甲海域位于大西洋西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会导致东南信风强度增强;而东南信风增强则会导致自东向西流动的南赤道暖流增强,由于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而使大西洋西部的水温上升,加大了蒸发量,使空气中水汽含量更高,湿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大西洋海域温度升高,则上升气流更强,使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增多,造成降水增加。总体上看,东南信风的增强造成了甲海域的海-气相互作用更加活跃。
【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17.【答案】(1)棕榈种植破坏了热带雨林,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加剧全球变暖;破坏土著居民生存环境;改变生活方式;冲击当地传统文化。
(2)在其他年份中,太平洋低纬度地区是西热东冷,东向西的暖湿气团活动较强烈,棕榈产区降水丰富,棕榈果单产较高,棕榈油产量较大;而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候,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东西温度差减小,东向西的水汽输送减弱,位于大洋西岸的东南亚棕榈产区降水减少,影响棕榈生长,棕榈果单产偏低,棕榈油产量降低。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由材料“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土著居民发现,栖身的森林在一点点消失,狩猎和寻找食物的区域日渐减少”可知,棕榈种植破坏了热带雨林,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雨林的光合作用减弱,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消耗减少,使大气中的碳氧失衡,从而加剧全球变暖;由材料“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慢慢消亡,于是许多土著居民被迫到棕榈种植园工作”可知,棕榈的种植破坏土著居民生存环境,改变了土著人的生活方式,冲击当地传统文化。
(2)读图可知,在尼诺指数为正的年份,棕榈果单产普遍较低,在尼诺指数为负的年份,棕榈果单产普遍较高。由材料“棕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不耐寒,不耐旱”可知,棕榈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生长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其他年份中,太平洋低纬度地区是西热东冷,东部气流冷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西部气流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由东向西的暖湿气团活动较强烈,棕榈产区降水丰富,棕榈果单产较高,棕榈油产量较大;而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候,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东西温度差减小,东向西的水汽输送减弱,位于大洋西岸的东南亚棕榈产区气流由上升气流转变为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影响棕榈生长,棕榈果单产偏低,棕榈油产量降低。
【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答案】18.;削弱风力,冷空气势力减弱
19.水温较低:受冷气团影响,降温显著;沿岸寒流降温。
海产丰富:纬度低,受冷空气及寒流影响,水温适宜;大陆架广阔,为鱼类繁殖提供场所;晴天多,光合作用显著,浮游生物多;受离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底层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一、风的成因、受力分析、风力判断
1.成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成因:受热不均
2.受力分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风向
地转偏向力:风力
摩擦力:风力、风向
3.风力判断
等值线疏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大
数值:等压差越大,风越大。
二、渔场的区位:
浅海大陆架: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地方;光照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
陆地径流入海的地方: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舟山渔场)
寒暖流的交汇处:海水扰动明显,利于营养物质的上泛,水障;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补偿流处(寒流地区):离岸风,冷海水上涌,带动营养物质的上泛;秘鲁寒流;
18.根据材料可知,近地面的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因为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与风向垂直,与摩擦力相反;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的阻挡冷空气的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使其风力变小,冷空气势力减弱;
故第1空答案为:
故第2空答案为: 削弱风力,冷空气势力减弱。
19.水温较低:冷空气南下,N海域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表层水文较低,沿岸地区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受寒流影响较大; 海产丰富:该地位于热带海域,其纬度较低,受冷空汲寒流影响,其水温适宜众多鱼类生存;受板块运动影响,该地海岸大陆架较为宽阔,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休憩场;受寒流及背风坡影响,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显著,其浮游生物较多,为鱼类生长提供饵料;该地处于东北信风带位置,东北信风向西推动,受离岸风影响,该地海岸附近为上升补偿流,并且盛行离岸风,并且位于浅海大陆架生长繁殖,利于鱼类的饵料上泛渔业资源丰富。
故答案为: 水温较低:受冷气团影响,降温显著;沿岸寒流降温。海产丰富:纬度低,受冷空气及寒流影响,水温适宜;大陆架广阔,为鱼类繁殖提供场所;晴天多,光合作用显著,浮游生物多;受离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底层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
20.【答案】(1)厄尔尼诺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暖,茎柔鱼渔场水温变暖,海面高度上升,导致栖息地质量下降,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拉尼娜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冷,茎柔鱼渔场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使栖息地质量上升,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广。
(2)位置∶渔场东南侧地区。原因∶渔场东南侧地区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比较高,且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饵料丰富,因此该渔场东南侧地区为茎柔鱼的主要分布地区。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异常变暖”,说明厄尔尼诺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水温偏暖,茎柔鱼渔场水温变暖。读图可知:HSI≥0.6的面积比正常的面积小,说明水温变暖,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栖息地质量下降,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根据材料“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则异常变冷”说明拉尼娜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冷,茎柔鱼渔场水温变冷。读图可知:HSI≥0.6的面积比正常的面积大,说明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使栖息地质量上升,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广。
(2)根据材料“东太平洋某渔场HSI”可知:渔场东南侧地区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比较高。所以东南侧是茎柔鱼的主要分布地区。再结合图中经度和材料中的“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黑色区域为陆地”等信息可知,该海域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该海域盛行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使藻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
【点评】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岛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的发生机制正好相反,当赤道太平洋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暖水被吹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从而形成拉尼娜。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高,中纬度海区又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纬度海区最低。概括地说,亦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1.【答案】(1)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2)丙;原因是沿岸海区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流动,深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深层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丰富。
(3)厄尔尼诺;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 读上右图等水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等温线向南弯曲表示洋流自北向南流,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为暖流。左图中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陆东岸,为暖流;丙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陆西岸为寒流,所以在等水温线图(上右图)中洋流表示上左图中丁处的洋流,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2)图中甲、乙、丙、丁所在海区中丙海区沿岸海区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流动,深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深层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型渔场。(3) 当某些年份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水温东部高于西部,即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太平洋水温东部高于西部,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盛行上升气流,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故答案为:(1) 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2) 丙;原因是沿岸海区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流动,深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深层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丰富。(3) 厄尔尼诺;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
【点评】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①纽芬兰、北海道、北海渔场:寒暖流交汇,引起海水的扰动,使海底的营养盐类到达海水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繁衍,进而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②秘鲁渔场的形成则与上升流有关。由于秘鲁沿岸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