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2 11:14:45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三上·沈阳月考)下图为“四川贡嘎山东坡甲、乙、丙、丁四地(由低到高)不同自然带某月总生物量及其乔木、灌木及草本所占比例构成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丙垂直带最有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 D.灌木林带
2.造成甲垂直带生物量低于乙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少 B.光照弱 C.降水少 D.土层薄
(2021高三上·龙岗期中)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足 2000 米,南坡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且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中,耐旱、耐贫瘠的侧柏是阴山山脉分布面积最大的针叶林。下图为阴山山脉东段的大青山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与南坡相比,大青山北坡针阔混交林带上限海拔较高,说明大青山(  )
A.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好 B.南坡坡度缓,相对高度小
C.山麓海拔南坡高,北坡低 D.南坡水汽来源少,降水少
4.在阴山山脉,耐旱、耐贫瘠的侧柏分布最广的地段是(  )
A.山脉西段 B.山脉中段 C.山脉东段 D.整个山脉
5.阴山山脉南坡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主导因素是(  )
A.山地降水 B.土壤肥力 C.地质演化 D.光热组合
(2021高二上·湖南月考)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从山麓到山地上部,沿高程梯度,蝴蝶群落的差异明显,横断山区出现低山农田蝴蝶群落。下表为对横断山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m <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6.影响横断山区自然带的植被类型分布差异的主导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
7.I和Ⅱ自然带蝶类种数出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A.I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大 B.Ⅱ年降水量多,且变率小
C.Ⅱ地形变化小,生物种类少 D.Ⅰ低山农田区,植物种类少
8.(2020高一下·六安期末)下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9.(2019高一上·应县期中)“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  )
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2019高一上·金华期末)读我国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荒漠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2)该山地位于我国西部,山麓地带年平均降水量少于250mm,山麓基带为半荒漠带,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特殊性 D.地域性
11.(2019高二上·黄山期末)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征。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  )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2)下列自然带中,成土过程微弱的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2.(2019高二上·蚌埠期末)下图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 细表示养分流量的大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给生物供给养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热带雨林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  )
A.植被枯枝落叶少 B.土壤淋溶作用弱
C.岩石风化作用弱 D.植被易遭破坏,且难恢复
(3)雨林中土壤养分储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②雨林的光合作用强烈
③降水充沛,淋溶作用强 ④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同步练习)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14.(2021高一上·包头期末)下图中甲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中字母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P地没有形成A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   。D自然带的植被类型是   。
(2)乙图表示北半球   (夏季或冬季)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该季节a地的气候特点是   。
(3)受①气压带和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气候,该气候对应甲图中   自然带(填字母)。
(4)C自然带所在气候区在南半球的分布规律是   ,该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
(5)自然带A→B→C→D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带分异规律,它的产生主要受   条件不同的影响。
15.(2021高一上·贵港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山麓的自然植被为   ,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②地的自然植被为   ,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2)图中①→②→③地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   。
(3)简述③地气候干旱的成因。
16.(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云杉,冠伞型,常绿乔木。水平分布纬度跨度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到海拔1500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图1示意阿拉斯加北部的地理位置,图2为黑云杉景观图。
(1)推测黑云杉的生态特征。
(2)分析黑云杉根系较浅的原因。
(3)推测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出现“醉树”景观的自然原因。
17.(2020高三上·湖北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萨罗特岛是西班牙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岛上到处都是环形的山,大片大片的黑色土壤一望无际,显得异常荒凉,且经常性的多发海雾。
兰萨罗特岛盛产烈性葡萄酒,当地葡萄种植技术很特殊,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成半圈形石墙,一株株葡萄仿佛就种在一个个浅浅的“石井”里。下图表示兰萨罗特岛位置及其葡萄园景观。
(1)简述兰萨罗特岛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兰萨罗特岛多海雾的原因。
(3)“石井”修建的主要目的是留存水分,说明“石井”中水分来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1.结合材料可知,甲、乙、丙、丁四地海拔由低到高,该山地位于四川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甲、乙、丙三地以乔木为主,图中丁自然带内植被以灌木为主,且生物量低,可以确定丁为高山灌木林带。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丙地为针叶林带,故答案为:C。
2.甲地海拔最低,与乙地相比,热量充足,A错;乙处生物量明显高于甲处,而甲处热量条件好于乙处,所以判断乙处降水多于甲处,甲处降水少,晴天较多,光照较强,B错、C对;甲地虽然海拔低,但不能判断土层厚度大小,D错。故答案为:C。
【答案】3.A
4.A
5.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 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阴山为北半球,北坡为阴坡,且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北坡针阔混交林带上限高于南坡,可能是北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由于南坡,A正确;南坡坡度陡缓,对自然带影响较小,B错误;山麓的海拔高低,对针阔混交林带影响不大,C错误;因素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D错误。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阴山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其东段处于季风区降水较丰富,西段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因此耐旱、耐贫瘠的侧柏应该分布在阴山山脉的西段。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自然带丰富说明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生长着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因此自然带丰富的山坡上地域环境差异较大,各种植被都能找到适宜的生存空间,而山地降水、土壤肥力和地质演化不是山地植被丰富风主要原因,光热组合多样是山地自然带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6.D
7.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6.由表格中信息,结合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横断山区从山麓到山地上部植被类型,由热带季雨林过渡到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光照、水分、热量状况发生变化,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带,光照、热量、水分的组合状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所以影响横断山区自然带的植被类型分布差异的主导原因是海拔,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7.由表格中内容可知,I为热带季雨林,Ⅱ为常绿阔叶林,通常状态下,与常绿阔叶林相比,热带季雨林中物种的多样性应更丰富。但与常绿阔叶林相比,自然带Ⅰ中蝶类种数较少,原因可能是自然带Ⅰ属于基带,海拔较低,地势起伏小,水热充足,适宜农耕,人类干扰强度大,植物种类少,所以低山农田蝴蝶群落种数较少。D正确;热带季雨林,树林茂盛,高大的乔木遮挡了阳光,加之降水较多,光照时间不长,A错;西南横断山区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B错;Ⅱ地形变化小,生物种类少,蝶类种数应该少,不是Ⅱ自然带蝶类种数多原因,故C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选D。
8.【答案】A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三地位于温带,且三地依次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甲乙丙三地的气候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对应甲乙丙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分析选A。
【点评】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
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
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
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
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
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9.【答案】(1)A
(2)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根据循环图和关键词提示,如①提供“供水”功能,可推知其为水圈,并通过“渗透”进入②岩石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供氧”功能,可推知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故本题选择A。(2)“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地理环境中物质循环关系的反映,落叶腐烂成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养分,成为植物生长的养料。反映的是土壤养分(岩石圈)和植物(生物圈)。故本题选择B。
【点评】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
10.【答案】(1)B
(2)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可知甲自然带年平均降水量处于230-330mm之间,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相似,海拔高度向上,降水量增多自然带更替为山地针叶林,因此推断甲地自然带最有可能是山地草原带,B选项正确。(2)该山地位于我国西部,山麓地带年平均降水量少于250mm,山麓基带为半荒漠带,说明此地自然带受地理位置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塑造影响了地表景观为半荒漠,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性。A选项正确。
【点评】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11.【答案】(1)B
(2)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大兴安岭西侧草原,草类茂盛,而且草类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表层,枯枝落叶多,而且该地纬度较高,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故答案为:B项。(2)热带荒漠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非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C正确,其余选项气候区植被茂密,成土过程进行较快。故答案为:C。
【点评】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十分广泛。土壤有机质可分成腐殖质和非腐殖质。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
12.【答案】(1)D
(2)D
(3)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表示给生物供给养分的应该是指向生物的箭头,丁对,D正确。(2)雨林中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雨林植被一旦被毁,被砍伐运走,雨林的养分将严重丧失,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所以说雨林是脆弱的,D对。该地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多;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高温湿热,岩石风化强,ABC项错误。(3)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连续不间断的生长,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土壤自身很少养分积累和补充,再加上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使得土壤中营养成分很少,而成为贫瘠的土壤,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13.【答案】(1)D
(2)C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该区域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西南季风的影响比较明显,降水较多且其热量条件较好,D正确。(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漫长,河谷与平地地带排水不畅,多冻土发育,冬季地温过低,夏季土壤水分过多,不利于森林的生长。
【点评】掌握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阴坡、阳坡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的坡为阳坡,分布海拔较低的坡为阴坡,图中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2)判断南、北半球
若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可判断该山位于北半球;若南坡为阴坡、北坡为阳坡,可判断该山位于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3)判断山地位置(或热量带)
根据基带类型确定山地位置,如上图山地位于热带地区,可能位于非洲。
(4)判断迎风坡、背风坡
①迎风坡:雪线较低,自然带数量较多。
②背风坡:雪线较高,自然带数量较少。
14.【答案】(1)热带雨林带;地势高,气温低,空气的对流运动弱,降水量较小;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冬季;高温少雨,正值旱季
(3)热带草原;B
(4)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及寒流的影响
(5)纬度;热量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A地位于南北纬10°之间,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P地为东非高原,受地形影响,地势高,气温低,空气的对流运动弱,降水量较小,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根据乙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整体位置偏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季。a地此时被东北信风带控制,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
(3)①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②风带为东北信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甲图中的B自然带。
(4)C自然带为热带沙漠带,所在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的主要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以及受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南半球主要分布在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
(5)自然带A→B→C→D的更替主要体现的是热量主导的差异性,即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低于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
15.【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从沿海到内陆;水分
(3)③地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加上高大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①地位于长白山,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所以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
(2)①→②→③地自然景观的变化,反应的是从森林→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水分的减少导致了自然景观变化。
(3)③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造成③地气候干旱的成因是因为深居内陆,加高大山系的阻挡,导致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点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6.【答案】(1)树形高大、树叶为针叶
(2)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根系很难深入地下
(3)全球气候变暖,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云杉等植被根系较浅,易倒伏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黑云杉,冠伞型,常绿乔木,因此可判断树形高大;分布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因此可判断树叶为针叶。(2)据材料可知, 黑云杉分布纬度跨度44°N—69°N,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因此根系很难深入地下,所以黑云杉根系较浅。(3)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有所消融,该地属低洼地带,易积水,地基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不发达,树木很容易倒伏,并落入消融的冻土水中, 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造成人口迁移;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可能导致干旱、洪涝、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造成经济损失;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高纬度地区变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高纬度地区受益不能补偿中低纬度受损。
17.【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多山地,多火山和熔岩地貌;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土壤缺乏有机质,多火山灰,土壤肥沃
(2)该地为岛屿,四面临海,水汽充足;沿岸加那利寒流流经,水汽遇冷达以饱和,因而多雾
(3)雨水和坡面径流的汇集;附近多海雾,石墙拦截海雾凝结成水滴汇集到石井;昼夜温差大,再加上石墙散热快,夜间露水容易在石墙上凝结。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分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角度进行分析,该地区位于29°N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植被稀少,以耐旱的植物为主;据图分析,该地以山地为主,多火山活动,多火山和熔岩地貌,大片的黑色土为火山灰形成,土壤肥沃。(2)兰萨罗特岛多海雾的原因从地理位置、洋流等角度进行分析,据图可知,该岛屿位于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周围海水围绕,海洋水汽丰富,且有寒流流经,对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水汽遇冷易于凝结。(3)深坑利于收集雨水和坡面径流的汇集,附近有加纳利寒流经过, 多海雾,石墙可以拦截海雾,凝结成水滴汇集到石井中,石墙比热容小,可增大昼夜温差,夜晚石墙散热快,露水容易在石墙上凝结,利于雾水的形成。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1 / 1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三上·沈阳月考)下图为“四川贡嘎山东坡甲、乙、丙、丁四地(由低到高)不同自然带某月总生物量及其乔木、灌木及草本所占比例构成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丙垂直带最有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 D.灌木林带
2.造成甲垂直带生物量低于乙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少 B.光照弱 C.降水少 D.土层薄
【答案】1.C
2.C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1.结合材料可知,甲、乙、丙、丁四地海拔由低到高,该山地位于四川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甲、乙、丙三地以乔木为主,图中丁自然带内植被以灌木为主,且生物量低,可以确定丁为高山灌木林带。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丙地为针叶林带,故答案为:C。
2.甲地海拔最低,与乙地相比,热量充足,A错;乙处生物量明显高于甲处,而甲处热量条件好于乙处,所以判断乙处降水多于甲处,甲处降水少,晴天较多,光照较强,B错、C对;甲地虽然海拔低,但不能判断土层厚度大小,D错。故答案为:C。
(2021高三上·龙岗期中)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足 2000 米,南坡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且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中,耐旱、耐贫瘠的侧柏是阴山山脉分布面积最大的针叶林。下图为阴山山脉东段的大青山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与南坡相比,大青山北坡针阔混交林带上限海拔较高,说明大青山(  )
A.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好 B.南坡坡度缓,相对高度小
C.山麓海拔南坡高,北坡低 D.南坡水汽来源少,降水少
4.在阴山山脉,耐旱、耐贫瘠的侧柏分布最广的地段是(  )
A.山脉西段 B.山脉中段 C.山脉东段 D.整个山脉
5.阴山山脉南坡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主导因素是(  )
A.山地降水 B.土壤肥力 C.地质演化 D.光热组合
【答案】3.A
4.A
5.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 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阴山为北半球,北坡为阴坡,且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北坡针阔混交林带上限高于南坡,可能是北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由于南坡,A正确;南坡坡度陡缓,对自然带影响较小,B错误;山麓的海拔高低,对针阔混交林带影响不大,C错误;因素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D错误。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阴山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其东段处于季风区降水较丰富,西段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因此耐旱、耐贫瘠的侧柏应该分布在阴山山脉的西段。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自然带丰富说明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生长着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因此自然带丰富的山坡上地域环境差异较大,各种植被都能找到适宜的生存空间,而山地降水、土壤肥力和地质演化不是山地植被丰富风主要原因,光热组合多样是山地自然带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1高二上·湖南月考)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从山麓到山地上部,沿高程梯度,蝴蝶群落的差异明显,横断山区出现低山农田蝴蝶群落。下表为对横断山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m <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6.影响横断山区自然带的植被类型分布差异的主导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
7.I和Ⅱ自然带蝶类种数出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A.I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大 B.Ⅱ年降水量多,且变率小
C.Ⅱ地形变化小,生物种类少 D.Ⅰ低山农田区,植物种类少
【答案】6.D
7.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6.由表格中信息,结合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横断山区从山麓到山地上部植被类型,由热带季雨林过渡到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光照、水分、热量状况发生变化,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带,光照、热量、水分的组合状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所以影响横断山区自然带的植被类型分布差异的主导原因是海拔,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7.由表格中内容可知,I为热带季雨林,Ⅱ为常绿阔叶林,通常状态下,与常绿阔叶林相比,热带季雨林中物种的多样性应更丰富。但与常绿阔叶林相比,自然带Ⅰ中蝶类种数较少,原因可能是自然带Ⅰ属于基带,海拔较低,地势起伏小,水热充足,适宜农耕,人类干扰强度大,植物种类少,所以低山农田蝴蝶群落种数较少。D正确;热带季雨林,树林茂盛,高大的乔木遮挡了阳光,加之降水较多,光照时间不长,A错;西南横断山区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B错;Ⅱ地形变化小,生物种类少,蝶类种数应该少,不是Ⅱ自然带蝶类种数多原因,故C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选D。
8.(2020高一下·六安期末)下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A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三地位于温带,且三地依次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甲乙丙三地的气候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对应甲乙丙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分析选A。
【点评】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
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
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
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
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
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9.(2019高一上·应县期中)“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  )
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根据循环图和关键词提示,如①提供“供水”功能,可推知其为水圈,并通过“渗透”进入②岩石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供氧”功能,可推知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故本题选择A。(2)“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地理环境中物质循环关系的反映,落叶腐烂成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养分,成为植物生长的养料。反映的是土壤养分(岩石圈)和植物(生物圈)。故本题选择B。
【点评】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
10.(2019高一上·金华期末)读我国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荒漠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2)该山地位于我国西部,山麓地带年平均降水量少于250mm,山麓基带为半荒漠带,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特殊性 D.地域性
【答案】(1)B
(2)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可知甲自然带年平均降水量处于230-330mm之间,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相似,海拔高度向上,降水量增多自然带更替为山地针叶林,因此推断甲地自然带最有可能是山地草原带,B选项正确。(2)该山地位于我国西部,山麓地带年平均降水量少于250mm,山麓基带为半荒漠带,说明此地自然带受地理位置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塑造影响了地表景观为半荒漠,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性。A选项正确。
【点评】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11.(2019高二上·黄山期末)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征。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  )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2)下列自然带中,成土过程微弱的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1)B
(2)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大兴安岭西侧草原,草类茂盛,而且草类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表层,枯枝落叶多,而且该地纬度较高,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故答案为:B项。(2)热带荒漠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非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C正确,其余选项气候区植被茂密,成土过程进行较快。故答案为:C。
【点评】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十分广泛。土壤有机质可分成腐殖质和非腐殖质。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
12.(2019高二上·蚌埠期末)下图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 细表示养分流量的大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给生物供给养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热带雨林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  )
A.植被枯枝落叶少 B.土壤淋溶作用弱
C.岩石风化作用弱 D.植被易遭破坏,且难恢复
(3)雨林中土壤养分储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②雨林的光合作用强烈
③降水充沛,淋溶作用强 ④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2)D
(3)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表示给生物供给养分的应该是指向生物的箭头,丁对,D正确。(2)雨林中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雨林植被一旦被毁,被砍伐运走,雨林的养分将严重丧失,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所以说雨林是脆弱的,D对。该地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多;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高温湿热,岩石风化强,ABC项错误。(3)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连续不间断的生长,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土壤自身很少养分积累和补充,再加上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使得土壤中营养成分很少,而成为贫瘠的土壤,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二、综合题
1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同步练习)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1)D
(2)C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该区域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西南季风的影响比较明显,降水较多且其热量条件较好,D正确。(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漫长,河谷与平地地带排水不畅,多冻土发育,冬季地温过低,夏季土壤水分过多,不利于森林的生长。
【点评】掌握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阴坡、阳坡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的坡为阳坡,分布海拔较低的坡为阴坡,图中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2)判断南、北半球
若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可判断该山位于北半球;若南坡为阴坡、北坡为阳坡,可判断该山位于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3)判断山地位置(或热量带)
根据基带类型确定山地位置,如上图山地位于热带地区,可能位于非洲。
(4)判断迎风坡、背风坡
①迎风坡:雪线较低,自然带数量较多。
②背风坡:雪线较高,自然带数量较少。
14.(2021高一上·包头期末)下图中甲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中字母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P地没有形成A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   。D自然带的植被类型是   。
(2)乙图表示北半球   (夏季或冬季)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该季节a地的气候特点是   。
(3)受①气压带和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气候,该气候对应甲图中   自然带(填字母)。
(4)C自然带所在气候区在南半球的分布规律是   ,该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
(5)自然带A→B→C→D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带分异规律,它的产生主要受   条件不同的影响。
【答案】(1)热带雨林带;地势高,气温低,空气的对流运动弱,降水量较小;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冬季;高温少雨,正值旱季
(3)热带草原;B
(4)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及寒流的影响
(5)纬度;热量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A地位于南北纬10°之间,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P地为东非高原,受地形影响,地势高,气温低,空气的对流运动弱,降水量较小,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根据乙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整体位置偏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季。a地此时被东北信风带控制,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
(3)①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②风带为东北信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甲图中的B自然带。
(4)C自然带为热带沙漠带,所在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的主要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以及受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南半球主要分布在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
(5)自然带A→B→C→D的更替主要体现的是热量主导的差异性,即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低于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
15.(2021高一上·贵港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山麓的自然植被为   ,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②地的自然植被为   ,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2)图中①→②→③地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   。
(3)简述③地气候干旱的成因。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从沿海到内陆;水分
(3)③地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加上高大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①地位于长白山,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所以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
(2)①→②→③地自然景观的变化,反应的是从森林→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水分的减少导致了自然景观变化。
(3)③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造成③地气候干旱的成因是因为深居内陆,加高大山系的阻挡,导致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点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6.(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云杉,冠伞型,常绿乔木。水平分布纬度跨度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到海拔1500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图1示意阿拉斯加北部的地理位置,图2为黑云杉景观图。
(1)推测黑云杉的生态特征。
(2)分析黑云杉根系较浅的原因。
(3)推测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出现“醉树”景观的自然原因。
【答案】(1)树形高大、树叶为针叶
(2)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根系很难深入地下
(3)全球气候变暖,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云杉等植被根系较浅,易倒伏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黑云杉,冠伞型,常绿乔木,因此可判断树形高大;分布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因此可判断树叶为针叶。(2)据材料可知, 黑云杉分布纬度跨度44°N—69°N,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因此根系很难深入地下,所以黑云杉根系较浅。(3)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有所消融,该地属低洼地带,易积水,地基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不发达,树木很容易倒伏,并落入消融的冻土水中, 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造成人口迁移;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可能导致干旱、洪涝、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造成经济损失;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高纬度地区变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高纬度地区受益不能补偿中低纬度受损。
17.(2020高三上·湖北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萨罗特岛是西班牙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岛上到处都是环形的山,大片大片的黑色土壤一望无际,显得异常荒凉,且经常性的多发海雾。
兰萨罗特岛盛产烈性葡萄酒,当地葡萄种植技术很特殊,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成半圈形石墙,一株株葡萄仿佛就种在一个个浅浅的“石井”里。下图表示兰萨罗特岛位置及其葡萄园景观。
(1)简述兰萨罗特岛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兰萨罗特岛多海雾的原因。
(3)“石井”修建的主要目的是留存水分,说明“石井”中水分来源。
【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多山地,多火山和熔岩地貌;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土壤缺乏有机质,多火山灰,土壤肥沃
(2)该地为岛屿,四面临海,水汽充足;沿岸加那利寒流流经,水汽遇冷达以饱和,因而多雾
(3)雨水和坡面径流的汇集;附近多海雾,石墙拦截海雾凝结成水滴汇集到石井;昼夜温差大,再加上石墙散热快,夜间露水容易在石墙上凝结。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分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角度进行分析,该地区位于29°N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植被稀少,以耐旱的植物为主;据图分析,该地以山地为主,多火山活动,多火山和熔岩地貌,大片的黑色土为火山灰形成,土壤肥沃。(2)兰萨罗特岛多海雾的原因从地理位置、洋流等角度进行分析,据图可知,该岛屿位于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周围海水围绕,海洋水汽丰富,且有寒流流经,对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水汽遇冷易于凝结。(3)深坑利于收集雨水和坡面径流的汇集,附近有加纳利寒流经过, 多海雾,石墙可以拦截海雾,凝结成水滴汇集到石井中,石墙比热容小,可增大昼夜温差,夜晚石墙散热快,露水容易在石墙上凝结,利于雾水的形成。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