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上·滨河开学考)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年10月,是徽哈拉以南西非和中非的最高峰,最高海拔为4070米。下图示意喀麦隆火山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②自然带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推测③自然带未出现森林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弱 B.水分条件差 C.热量条件差 D.土壤发育差
3.该山南坡降水明显多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
A.受赤道低压控制 B.地处盛行西风迎风坡
C.受沿岸暖流影响 D.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
【答案】1.B
2.D
3.D
【知识点】季风环流;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与当地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地区自然带更替规律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数目越多;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因为阳坡获得热量多;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阳坡雪线比阴坡高。
1.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基带①为热带雨林带,理论上热带雨林带以上随海拔升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可判断出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③区域水分和热量条件能满足森林生长,太阳辐射强,ABC错;由材料可知喀麦隆火山是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年10月,因此③区域受火山喷发的影响,火山岩风化时间较短,土壤发育差,无法满足树木生长,D正确。故答案为:D。
3.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恩施期末)阿尔卑斯山位于45°N~48°N之间,宽120~200km,东西绵延1200km,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某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该山针叶林带北宽南窄、北低南高的因素分别是( )
A.热量、水分 B.地形、光照 C.降水、热量 D.土壤、光照
5.阿尔卑斯山南坡常有焚风出现,该现象可能诱发的灾害是( )
A.雪崩 B.滑坡 C.冻害 D.暴雨
6.南坡山麓地带的原生植被主要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草原
【答案】4.C
5.A
6.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与当地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地区自然带更替规律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数目越多;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因为阳坡获得热量多;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阳坡雪线比阴坡高。
4.针叶林带北宽南窄的原因是因为北坡受西风影响降水量充足,温度较低,使得针叶林带分布较宽且高度更低,C正确;北坡热量条件较低,使得针叶林分布较低,水分较多使得针叶林分布范围更宽,原因对应有问题,A错误;南坡、北坡地形相差不大,南坡位于阳坡,光照充足,热量较好,使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分布比北坡高,B错误;土壤条件对植被影响较小,植被更多受到水热组合的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C。
5.焚风多表现出干热的特征,能够对积雪起到一定的融化作用,从而诱发雪崩,A正确;滑坡是土体或岩体,在雨水、地震等情况下向下滑动,焚风不能成为滑坡的诱发因素,B错误;焚风温度高,湿度低,不能诱发冻害和暴雨,CD错误,故答案为:A。
6.山麓的原生植被与当地自然带保持一致,南坡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正确;热带雨林多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纬10°间,A错误;落叶阔叶林多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气候区,C错误;热带草原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成都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南坡植被及主要农产品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可能位于( )
A.武夷山区 B.台湾山脉 C.南岭地区 D.横断山区
8.该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省 B.台湾省 C.云南省 D.江西省
9.图中甲代表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草原 D.荒漠
【答案】7.D
8.A
9.B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与当地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地区自然带更替规律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数目越多;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因为阳坡获得热量多;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阳坡雪线比阴坡高。
7.据图可知,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带,故当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再结合该山脉有冰雪带,说明海拔较高,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从主要农产品来看;有牦牛和青稞等,这些为青藏地区所特有的;结合所有的信息可以推断出该山可能位于横断山区,故D选项正确;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海拔较低,没有冰雪带分布,ABC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可能位于横断山区,四川省符合,A正确;台湾省、云南省、江西不位于横断山区,且境内没有海拔较高的山地,没有冰雪带分布,BCD错误。故答案为:A。
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之间,应为常绿阔叶林,B正确;常绿硬叶林主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分布,常绿硬叶林分布较少,A错误;草原、荒漠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水分条件较好,不是草原或荒漠,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辽宁)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11.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答案】10.D
11.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相互作用
气候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0.根据材料,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 故某时段植被的光合作用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7月份的热带季雨林、7月份的落叶阔叶林植被茂密,光合作用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12月份的季雨林,光合作用也较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而12月份的落叶阔叶林,树木落叶,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水分利用效率较低。D正确,故答案为:D。
11.根据上题的分析,植被的光合作用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植被光合作用较弱,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要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就应该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的光合作用。若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则高寒草甸的生长期缩短,年光合作用强度会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会下降,A错误;月平均风速减小,蒸发量(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减弱,参与光合作用的水分会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水分利用效率会提高,B正确;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光合作用会减弱,水分利用效率会降低,C错误;月平均温度降低,植被光合作用会减弱,水分利用效率降低,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赣州期末)某游客在某地旅游时,发现该地区西北部有大规模的动物迁徙,而A地的动物却很少迁徙。他还发现B地附近生长着一种高大而又奇特的树并拍照留念,下图为该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和游客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A地区地表形态的成因主要是(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
13.A地区附近的动物很少发生大规模迁徙的原因是该地( )
A.水源充足,地形闭塞 B.人类活动频繁,影响迁徙
C.土壤肥沃,热量充足 D.动物数量较少,生态稳定
14.推测图示照片最有可能拍摄的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12.B
13.A
14.A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12.由图中的等高线分布可知,A地区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但山顶中心附近海拔较低,还有向心状水系分布,说明这是一个由岩浆活动而形成的火山口,中心有湖泊,形成火山湖。所以A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因是岩浆活动,A错误。根据题意推断,这是一个火山湖,属于岩浆活动形成,B正确。此处纬度低,温度高,但是山的海拔不高,无法形成冰川,C错误。此处四周都是海拔高的高山或高原,风力受到阻挡,风力作用弱,D错误。故答案为:B。
13.动物一般因水源和食物而发生迁徙,由图可知A地区周围有山地环抱、地形闭塞,且该地有河流、湖泊等为动物提供饮水条件,因此该地区的动物很少发生大规模迁徙。A正确。A地区附近的动物很少发生大规模迁徙说明该地区人类活动对动物影响较小,B错误。土壤和热量对动物的大规模迁徙影响较小,C错误。动物的迁徙不受数量的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A。
14.根据图片中来判断此处位于南半球,结合经纬度定位可知,此处应为非洲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通过图片可知,大树的叶子非常繁盛,推测此时应为湿季,而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应是在北半球的冬半年,1月是北半球冬半年,A正确。4月此处进入干季,B错误。7月此处正是降水最少的干季,C错误。10月之后进入湿季,但10月时降水偏少,大树叶子还不如如图示繁茂,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下·宜春期末)秦岭冷杉属常绿乔木,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区年平均温7.7℃,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5℃,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5.3℃,相对湿度不小于78%,年降水量1347毫米。因生于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结实现象,天然更新较差,因此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秦岭冷杉的生长习性表述正确的是( )
A.耐寒耐旱 B.喜温凉湿润 C.喜阴忌光 D.耐旱怕涝
16.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是指( )
A.光照充足 B.降水量大 C.昼夜温差大 D.冬温较高
17.秦岭冷杉珍稀濒危的自然原因有( )
①结实率低②鼠类啮食果实
③郁闭度高,幼树不易成活④气候变化,不再适合冷杉生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5.B
16.A
17.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相互作用
气候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
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
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
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5.结合材料“分布区年平均温7.7℃,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5℃,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5.3℃,相对湿度不小于78%,年降水量1347毫米。”可知,秦岭冷杉的生长习性应是喜温凉湿润,B正确,AD错误;由材料“因生于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可知,喜阴但也要有光照条件,在有光照条件下才能结实,C错误。故答案为:B。
16.由材料“因生于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结实现象”可知,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是指,在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光照条件差,成龄植株高大,超过其它森林获得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结实,A正确;降水量大,冬温较高是所有植株都具有的共同条件,当地昼夜温差较小,因此BCD错误。故答案为:A。
17.根据材料“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结实现象,天然更新较差,因此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可知,秦岭冷杉珍稀濒危的自然原因有,结实率低,①正确;鼠类啮食果实,使果实遭到破坏,不能正常发芽成长,②正确;生长在密林中,郁闭度高,幼树不易成活,③正确;没有材料显示当地气候条件变化了,而且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使冷杉不适合生长,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8.(2021高三上·广州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原来是各自独立的封闭湖泊。2011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引起了卓乃湖溃决事件,大量湖水从卓乃湖东岸夺路而出,一路随地势冲向下游的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并注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支流清水河(如下图所示)。
在2011年至2018年期间,连续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卓乃湖大面积消退;流域内一共发生了113次沙尘暴,沙尘暴天气时长占整个冬季的17.9%;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1)分别说明卓乃湖溃决事件前、后,该地区流域水循环的类型。
(2)分析卓乃湖溃决事件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3)推测沙尘暴频发对该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答案】(1)溃决事件前:内陆湖泊,内流区域,内陆水循环。溃决事件后,外流湖泊、连通长江,海陆间水循环
(2)卓乃湖水外泄(面积减少、水位下降),湖底泥沙出露;冬季气候干旱;受强劲(西)风力影响,形成沙尘暴天气
(3)沙尘暴发生后,一方面将重量较重的沙子卷送至湖泊水面或冰面上,最后沉积到湖水中,加速湖水外泄,湖底泥沙进一步出露;另一方面又将重量较轻的沙尘卷送至更远的地方,造成草场退化;形成移动沙丘;加剧水土流失,流域自然环境灾害频发。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卓乃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遥远;由图文信息可知,溃决事件前卓乃湖只有水的流入而没有水的流出,为内流湖。因此溃决事件前卓乃湖参与的是内陆水循环。溃决事件后,“大量湖水从卓乃湖东岸夺路而出,一路随地势冲向下游的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并注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支流清水河”,卓乃湖成为外流湖,随长江水一起注入东海,参与海陆间水循环。(2)沙尘暴的发生的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沙源。卓乃湖溃决后,湖水外泄,湖水水位下降,湖底泥沙出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材料显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冬季,冬季气候干旱,西风强劲,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3)本题要求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作答,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地形等五要素。沙尘暴发生后,一部分沙尘沉落到湖底,湖床太高,湖水外泄,湖底泥沙进一步出露;一部分沙尘被送至更远的地方,吞噬草场,造成草场退化;沙尘暴使沙漠扩张,形成移动沙丘;沙尘暴天气发生,大气中微小尘埃作为凝结核增多,降水量增加,可能加剧水土流失,流域自然环境灾害频发;沙尘暴发生时,大风将动物吹离地面,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进入动物体内,影响生命安全。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19.(2020高二上·上饶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香草是一种多年生热带藤本香料植物,分布在炎热、潮湿、海拔在1500m以下且有一定遮阴的坡地,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称号。马达加斯加香草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品质最佳的香草,在全球市场上,80%以上的香草产自马达加斯加。香草从种植到产出豆荚需要三四年时间,过程中须进行人工授粉才能结荚,大约需要手工授粉600朵花才能得到1千克的香草豆荚。受多种因素影响,香草的价格波动很大,且近两年价格持续飙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民们为了扩大种植面积,不断侵占国家森林生态保育区,并在培育和加工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因此有些专家认为香草价格的不断上涨可能会扼杀马达加斯加香草出口产业。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图。
(1)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判断图中甲、乙两地哪个地区比较适合香草的生长,并分析其适合香草生长的自然原因。
【答案】(1)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部降水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西部地处背风坡,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甲地;原因:甲地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森林丰富,有较好的遮阴条件;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地形分布、坡向对气候的影响方面分析。从地形分布来看,马达加斯加岛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部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根据材料可知,香草是一种多年生热带藤本香料植物,分布在炎热、潮湿、海拔在1500m以下且有一定遮阴的坡地。甲地在岛屿的东北侧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附近山上森林丰富,有较好的遮阴条件;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乙地在岛屿的西南侧,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季之分,干季不利于香草的生长,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没有遮阴条件,不利于香草生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南北走向的山脉,易阻挡东西向的气流。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属于印度洋,山脉东侧属于迎风坡,易受湿润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比较两地是否适合香草的生长要结合香草生活习性和两地气候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适宜在炎热、潮湿、海拔在1500m以下且有一定遮阴的坡地 处生长,来比较甲乙两地在水热条件、海拔、坡度等方面是否满足。
20.(2020高三上·内蒙古月考)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答案】(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乙地为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根据提示“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来说明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气候和地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和植被等。(2)根据图2中甲乙两地气温、降水图,可知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3)因为丙地与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都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丙地处于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和暖流的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点评】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1.(2020高一上·黔东南期末)黔东南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拟定在今年寒假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如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
③地 ⑤地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形成原因 终年受西风影响
(2)①地的自然带是 ③-④-⑤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地域分异规律。
(3)途中经过印度洋海区时,洋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
(4)④附近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从板块相对运动来看,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 。(增大或缩小)。
【答案】(1)全年温和湿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
(3)逆
(4)缩小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③地终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⑤地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去,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④-⑤随纬度升高,自然带依次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考察活动所处的季节为冬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为冬逆夏顺,因此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4)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缩小。
【点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影响,自然景观呈现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2.(2020高一上·银川期末)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沿20°E经线和42°N纬线的地形剖面及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各自然带是沿 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在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
(2)乙图中自然带由A→B→C是沿 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这种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在 (低、中、高)纬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3)乙图中D处所示各自然带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的地域分异是随 更替的,其主导因素是 。
【答案】(1)经线(或南北);从赤道向两极的(或纬度地带性);热量
(2)纬线(或东西);从沿海到内陆的(或经度地带性);水分;中纬度
(3)垂直地带性(或垂直);海拔高度;水热(海拔高度)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的纬度差异判断,自然景观呈南北变化,判断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条件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导致。
(2)乙图示意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森林、草原和荒漠的变化,属于纬线(或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水分条件逐渐减少,水分差异导致该景观的递变。由于中纬度海陆分布差异最明显,故该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分布最明显。
(3)图示D处自然带从山麓向山顶的递变,属于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的水热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两种形式,从赤道到两极因热量差异而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差异而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坡向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同一山体,同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山体所在的纬度低,同一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同一自然带海拔低。
1 / 1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上·滨河开学考)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年10月,是徽哈拉以南西非和中非的最高峰,最高海拔为4070米。下图示意喀麦隆火山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②自然带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推测③自然带未出现森林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弱 B.水分条件差 C.热量条件差 D.土壤发育差
3.该山南坡降水明显多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
A.受赤道低压控制 B.地处盛行西风迎风坡
C.受沿岸暖流影响 D.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
(2022高一下·恩施期末)阿尔卑斯山位于45°N~48°N之间,宽120~200km,东西绵延1200km,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某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该山针叶林带北宽南窄、北低南高的因素分别是( )
A.热量、水分 B.地形、光照 C.降水、热量 D.土壤、光照
5.阿尔卑斯山南坡常有焚风出现,该现象可能诱发的灾害是( )
A.雪崩 B.滑坡 C.冻害 D.暴雨
6.南坡山麓地带的原生植被主要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草原
(2022高二下·成都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南坡植被及主要农产品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可能位于( )
A.武夷山区 B.台湾山脉 C.南岭地区 D.横断山区
8.该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省 B.台湾省 C.云南省 D.江西省
9.图中甲代表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草原 D.荒漠
(2022·辽宁)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11.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2022高二下·赣州期末)某游客在某地旅游时,发现该地区西北部有大规模的动物迁徙,而A地的动物却很少迁徙。他还发现B地附近生长着一种高大而又奇特的树并拍照留念,下图为该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和游客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A地区地表形态的成因主要是(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
13.A地区附近的动物很少发生大规模迁徙的原因是该地( )
A.水源充足,地形闭塞 B.人类活动频繁,影响迁徙
C.土壤肥沃,热量充足 D.动物数量较少,生态稳定
14.推测图示照片最有可能拍摄的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22高二下·宜春期末)秦岭冷杉属常绿乔木,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区年平均温7.7℃,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5℃,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5.3℃,相对湿度不小于78%,年降水量1347毫米。因生于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结实现象,天然更新较差,因此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秦岭冷杉的生长习性表述正确的是( )
A.耐寒耐旱 B.喜温凉湿润 C.喜阴忌光 D.耐旱怕涝
16.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是指( )
A.光照充足 B.降水量大 C.昼夜温差大 D.冬温较高
17.秦岭冷杉珍稀濒危的自然原因有( )
①结实率低②鼠类啮食果实
③郁闭度高,幼树不易成活④气候变化,不再适合冷杉生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综合题
18.(2021高三上·广州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原来是各自独立的封闭湖泊。2011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引起了卓乃湖溃决事件,大量湖水从卓乃湖东岸夺路而出,一路随地势冲向下游的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并注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支流清水河(如下图所示)。
在2011年至2018年期间,连续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卓乃湖大面积消退;流域内一共发生了113次沙尘暴,沙尘暴天气时长占整个冬季的17.9%;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1)分别说明卓乃湖溃决事件前、后,该地区流域水循环的类型。
(2)分析卓乃湖溃决事件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3)推测沙尘暴频发对该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19.(2020高二上·上饶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香草是一种多年生热带藤本香料植物,分布在炎热、潮湿、海拔在1500m以下且有一定遮阴的坡地,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称号。马达加斯加香草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品质最佳的香草,在全球市场上,80%以上的香草产自马达加斯加。香草从种植到产出豆荚需要三四年时间,过程中须进行人工授粉才能结荚,大约需要手工授粉600朵花才能得到1千克的香草豆荚。受多种因素影响,香草的价格波动很大,且近两年价格持续飙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民们为了扩大种植面积,不断侵占国家森林生态保育区,并在培育和加工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因此有些专家认为香草价格的不断上涨可能会扼杀马达加斯加香草出口产业。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图。
(1)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判断图中甲、乙两地哪个地区比较适合香草的生长,并分析其适合香草生长的自然原因。
20.(2020高三上·内蒙古月考)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21.(2020高一上·黔东南期末)黔东南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拟定在今年寒假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如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
③地 ⑤地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形成原因 终年受西风影响
(2)①地的自然带是 ③-④-⑤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地域分异规律。
(3)途中经过印度洋海区时,洋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
(4)④附近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从板块相对运动来看,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 。(增大或缩小)。
22.(2020高一上·银川期末)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沿20°E经线和42°N纬线的地形剖面及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各自然带是沿 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在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
(2)乙图中自然带由A→B→C是沿 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这种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在 (低、中、高)纬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3)乙图中D处所示各自然带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的地域分异是随 更替的,其主导因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D
【知识点】季风环流;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与当地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地区自然带更替规律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数目越多;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因为阳坡获得热量多;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阳坡雪线比阴坡高。
1.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基带①为热带雨林带,理论上热带雨林带以上随海拔升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可判断出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③区域水分和热量条件能满足森林生长,太阳辐射强,ABC错;由材料可知喀麦隆火山是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年10月,因此③区域受火山喷发的影响,火山岩风化时间较短,土壤发育差,无法满足树木生长,D正确。故答案为:D。
3.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答案】4.C
5.A
6.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与当地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地区自然带更替规律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数目越多;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因为阳坡获得热量多;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阳坡雪线比阴坡高。
4.针叶林带北宽南窄的原因是因为北坡受西风影响降水量充足,温度较低,使得针叶林带分布较宽且高度更低,C正确;北坡热量条件较低,使得针叶林分布较低,水分较多使得针叶林分布范围更宽,原因对应有问题,A错误;南坡、北坡地形相差不大,南坡位于阳坡,光照充足,热量较好,使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分布比北坡高,B错误;土壤条件对植被影响较小,植被更多受到水热组合的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C。
5.焚风多表现出干热的特征,能够对积雪起到一定的融化作用,从而诱发雪崩,A正确;滑坡是土体或岩体,在雨水、地震等情况下向下滑动,焚风不能成为滑坡的诱发因素,B错误;焚风温度高,湿度低,不能诱发冻害和暴雨,CD错误,故答案为:A。
6.山麓的原生植被与当地自然带保持一致,南坡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正确;热带雨林多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纬10°间,A错误;落叶阔叶林多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气候区,C错误;热带草原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7.D
8.A
9.B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与当地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地区自然带更替规律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数目越多;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因为阳坡获得热量多;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阳坡雪线比阴坡高。
7.据图可知,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带,故当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再结合该山脉有冰雪带,说明海拔较高,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从主要农产品来看;有牦牛和青稞等,这些为青藏地区所特有的;结合所有的信息可以推断出该山可能位于横断山区,故D选项正确;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海拔较低,没有冰雪带分布,ABC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可能位于横断山区,四川省符合,A正确;台湾省、云南省、江西不位于横断山区,且境内没有海拔较高的山地,没有冰雪带分布,BCD错误。故答案为:A。
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之间,应为常绿阔叶林,B正确;常绿硬叶林主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分布,常绿硬叶林分布较少,A错误;草原、荒漠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水分条件较好,不是草原或荒漠,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0.D
11.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相互作用
气候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0.根据材料,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 故某时段植被的光合作用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7月份的热带季雨林、7月份的落叶阔叶林植被茂密,光合作用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12月份的季雨林,光合作用也较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而12月份的落叶阔叶林,树木落叶,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水分利用效率较低。D正确,故答案为:D。
11.根据上题的分析,植被的光合作用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植被光合作用较弱,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要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就应该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的光合作用。若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则高寒草甸的生长期缩短,年光合作用强度会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会下降,A错误;月平均风速减小,蒸发量(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减弱,参与光合作用的水分会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水分利用效率会提高,B正确;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光合作用会减弱,水分利用效率会降低,C错误;月平均温度降低,植被光合作用会减弱,水分利用效率降低,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2.B
13.A
14.A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12.由图中的等高线分布可知,A地区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但山顶中心附近海拔较低,还有向心状水系分布,说明这是一个由岩浆活动而形成的火山口,中心有湖泊,形成火山湖。所以A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因是岩浆活动,A错误。根据题意推断,这是一个火山湖,属于岩浆活动形成,B正确。此处纬度低,温度高,但是山的海拔不高,无法形成冰川,C错误。此处四周都是海拔高的高山或高原,风力受到阻挡,风力作用弱,D错误。故答案为:B。
13.动物一般因水源和食物而发生迁徙,由图可知A地区周围有山地环抱、地形闭塞,且该地有河流、湖泊等为动物提供饮水条件,因此该地区的动物很少发生大规模迁徙。A正确。A地区附近的动物很少发生大规模迁徙说明该地区人类活动对动物影响较小,B错误。土壤和热量对动物的大规模迁徙影响较小,C错误。动物的迁徙不受数量的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A。
14.根据图片中来判断此处位于南半球,结合经纬度定位可知,此处应为非洲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通过图片可知,大树的叶子非常繁盛,推测此时应为湿季,而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应是在北半球的冬半年,1月是北半球冬半年,A正确。4月此处进入干季,B错误。7月此处正是降水最少的干季,C错误。10月之后进入湿季,但10月时降水偏少,大树叶子还不如如图示繁茂,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5.B
16.A
17.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相互作用
气候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
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
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
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5.结合材料“分布区年平均温7.7℃,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5℃,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5.3℃,相对湿度不小于78%,年降水量1347毫米。”可知,秦岭冷杉的生长习性应是喜温凉湿润,B正确,AD错误;由材料“因生于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可知,喜阴但也要有光照条件,在有光照条件下才能结实,C错误。故答案为:B。
16.由材料“因生于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结实现象”可知,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是指,在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光照条件差,成龄植株高大,超过其它森林获得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结实,A正确;降水量大,冬温较高是所有植株都具有的共同条件,当地昼夜温差较小,因此BCD错误。故答案为:A。
17.根据材料“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结实现象,天然更新较差,因此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可知,秦岭冷杉珍稀濒危的自然原因有,结实率低,①正确;鼠类啮食果实,使果实遭到破坏,不能正常发芽成长,②正确;生长在密林中,郁闭度高,幼树不易成活,③正确;没有材料显示当地气候条件变化了,而且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使冷杉不适合生长,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8.【答案】(1)溃决事件前:内陆湖泊,内流区域,内陆水循环。溃决事件后,外流湖泊、连通长江,海陆间水循环
(2)卓乃湖水外泄(面积减少、水位下降),湖底泥沙出露;冬季气候干旱;受强劲(西)风力影响,形成沙尘暴天气
(3)沙尘暴发生后,一方面将重量较重的沙子卷送至湖泊水面或冰面上,最后沉积到湖水中,加速湖水外泄,湖底泥沙进一步出露;另一方面又将重量较轻的沙尘卷送至更远的地方,造成草场退化;形成移动沙丘;加剧水土流失,流域自然环境灾害频发。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卓乃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遥远;由图文信息可知,溃决事件前卓乃湖只有水的流入而没有水的流出,为内流湖。因此溃决事件前卓乃湖参与的是内陆水循环。溃决事件后,“大量湖水从卓乃湖东岸夺路而出,一路随地势冲向下游的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并注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支流清水河”,卓乃湖成为外流湖,随长江水一起注入东海,参与海陆间水循环。(2)沙尘暴的发生的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沙源。卓乃湖溃决后,湖水外泄,湖水水位下降,湖底泥沙出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材料显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冬季,冬季气候干旱,西风强劲,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3)本题要求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作答,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地形等五要素。沙尘暴发生后,一部分沙尘沉落到湖底,湖床太高,湖水外泄,湖底泥沙进一步出露;一部分沙尘被送至更远的地方,吞噬草场,造成草场退化;沙尘暴使沙漠扩张,形成移动沙丘;沙尘暴天气发生,大气中微小尘埃作为凝结核增多,降水量增加,可能加剧水土流失,流域自然环境灾害频发;沙尘暴发生时,大风将动物吹离地面,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进入动物体内,影响生命安全。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19.【答案】(1)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部降水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西部地处背风坡,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甲地;原因:甲地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森林丰富,有较好的遮阴条件;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地形分布、坡向对气候的影响方面分析。从地形分布来看,马达加斯加岛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部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根据材料可知,香草是一种多年生热带藤本香料植物,分布在炎热、潮湿、海拔在1500m以下且有一定遮阴的坡地。甲地在岛屿的东北侧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附近山上森林丰富,有较好的遮阴条件;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乙地在岛屿的西南侧,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季之分,干季不利于香草的生长,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没有遮阴条件,不利于香草生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南北走向的山脉,易阻挡东西向的气流。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属于印度洋,山脉东侧属于迎风坡,易受湿润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比较两地是否适合香草的生长要结合香草生活习性和两地气候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适宜在炎热、潮湿、海拔在1500m以下且有一定遮阴的坡地 处生长,来比较甲乙两地在水热条件、海拔、坡度等方面是否满足。
20.【答案】(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乙地为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根据提示“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来说明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气候和地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和植被等。(2)根据图2中甲乙两地气温、降水图,可知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3)因为丙地与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都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丙地处于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和暖流的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点评】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1.【答案】(1)全年温和湿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
(3)逆
(4)缩小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③地终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⑤地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去,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④-⑤随纬度升高,自然带依次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考察活动所处的季节为冬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为冬逆夏顺,因此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4)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缩小。
【点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影响,自然景观呈现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2.【答案】(1)经线(或南北);从赤道向两极的(或纬度地带性);热量
(2)纬线(或东西);从沿海到内陆的(或经度地带性);水分;中纬度
(3)垂直地带性(或垂直);海拔高度;水热(海拔高度)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的纬度差异判断,自然景观呈南北变化,判断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条件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导致。
(2)乙图示意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森林、草原和荒漠的变化,属于纬线(或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水分条件逐渐减少,水分差异导致该景观的递变。由于中纬度海陆分布差异最明显,故该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分布最明显。
(3)图示D处自然带从山麓向山顶的递变,属于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的水热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两种形式,从赤道到两极因热量差异而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差异而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坡向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同一山体,同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山体所在的纬度低,同一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同一自然带海拔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