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0 08: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
视频导入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8课—
1.知道九一八事变经过、结果,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华北危急、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2.通过观看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多种史料的呈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西安事变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壹·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1.背景: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日军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
“大陆政策”
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概况:


柳条湖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日本侵略军侵略
中国东北,为什么
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3.蒋介石的态度: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铣电”(1931年8月16日)
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共产党威胁更大
寄希望于国联
以损失东北换取今后的安宁
无论日本人做什么,都不抵抗!
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4.结果:
日军对我平民大屠杀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奴化教育
掠夺资源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短短4个月时间,相继占领东三省。
东三省沦亡
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序幕。
14年抗战由此开始(1931-1945年)
5.影响:
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锦州
1932年春,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目的)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1932年-1945年,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
6.建立伪满洲国:
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7.东北爱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力量。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抗日义勇军
东北抗日游击队
1936年初,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与城偕亡”的东北军将领马占山
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共产党员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贰·华北危机与
一二九运动
贰·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东三省沦亡
华北大大滴,全速前进!
日军侵占山海关
1933年1月
1935年下
“华北自治运动”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妄图使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中国版图
贰·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2.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手举大旗标语,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反对华北自治”
叁·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935.8.1)
毛泽东作报告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
中国共产党: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1.共产党方面:
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国民党方面: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激烈的争辩
苦口婆心的劝谏
声泪俱下的哭谏
兵 谏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变。” ——蒋介石
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轰动国内外,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对蒋介石的杀与放都将对国内、国际时局发生重大影响,国内外各种势力开始暗流涌动……
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英美等国:
担心日本扩大侵华规模,削弱美英等国在华势力,
支持和平解决。
何应钦等亲日派:
讨伐张学良,
置蒋介石于死地,
并取而代之。
宋美龄等亲英美派:
主张和平解决。
4.结果——和平解决:
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意义:
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之前 西安事变 之后
国共关系 剿共、内战 和平 解决
民众抗日 分散、自发的局部抗战
联合抗日
有组织有纪律的联合抗战
扭转时局的关键
知识拓展——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
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及其秘书、卫士和家人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
1937年12月:
偷回国,被软禁
西安事变后:被撤职,
被迫出国
2001年:逝世,享年101岁
1995年:侨居美国
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
解放战争后:继续被软禁
西安事变后:被软禁
课堂小结
经过
时间、地点
柳条湖事件(借口)
意义
时间、目的、人物
结果
原因
后续发展
结果、影响
华北危机
一二九运动
时间、地点
口号、结果
性质
影响
经过
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随堂训练
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始于 ( )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 B. 1936年西安事变
C. 1937年七七事变 D. 1937年八一三事变
2.下图中的人物和建筑共同见证了(  )
A.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C
A
随堂训练
1.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