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正比例图像》教学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正比例图像》教学方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9 10:1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8~60页的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第3~5题。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初步理解图像上的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描点、观察、连线等操作活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在方格纸上画直线表示正比例关系。
了解正比例关系图像上的点表示的实际意义,看图估计数值。
每人准备填写正比例数据的表格和画图像的方格纸。
▍流程一:复习导入
出示例1的表格。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研究表格里的数据变化,认识了正比例。你能根据表里的数量变化说说为什么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吗?
小组交流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当路程和时间的比总是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引入:今天,我们还是根据这张表里的数据,进一步研究正比例关系。
▍流程二:教学例题
1.描点。
出示标出纵轴、横轴的方格图。
谈话:例1表中各组的数据,还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来表示它们的变化关系。
提问:在这张方格纸上,横轴表示哪个数量?纵轴呢?
让学生小组交流后,再统一讲解:在方格图上,横轴表示汽车行驶的时间,纵轴表示行驶的路程。汽车1小时行驶80千米就可以用方格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先在横轴上找到表示1小时的点,再在纵轴上找到80千米的点,这样沿方格线就能找到两个数量相交的点,(示范描出点)可以把它表示为点A。(板书:A)点A就表示1小时行驶80千米。
追问:我们是怎样找到表示l小时行驶80千米的点A的?
说明:我们根据时间和路程的对应数值,能在这个方格图上描出对应的点。(板书:描点)
要求学生照样子描出表示表里其他各组数据的点,指名板演,再交流检查。
提问:如果用B点表示5小时行400千米,你能在图出找出来吗?(板书:B)其他的点你能说说表示的意义吗?
提问:当汽车还没启动的时候,也就是汽车行驶时间为0时,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呢 那么图中哪个点可以表示这种状态呢?(描出原点)
2.画图。
提问:观察每个点的位置,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在一条直线上)
让学生在课本上连接各点,画出图形,然后交流展示,并板书:连点成线。
提问:连接各点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指出:这是根据例1每组数据找点画出的直线,这条直线是表示路程和时间正比例关系的图像。直线上的每一个点,既能反映行车的时间,又能反映行车的路程,也就是能反映时间和路程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过程,即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每一点所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我们说它是正比例图像。(板书:正比例图像)
3.根据图像判断。
提问:根据图像看,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你是怎样找的?
说明:可以先从横轴上2.5小时的点,纵向找出图像上的对应点,再从这个点横向找到纵轴上的对应点,是200千米。
引导: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自己在课本上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指出:在图像上找对应数值时,可以先根据已知数值找出图像上的对应点,再根据这个对应点找另一种量的对应数值。
4.回顾深化。
提问:同学们回顾一下,这条直线表示的图像是怎样画成的?现在你能在图像上任意找出一点,说出它表示的一组数值的意义吗?先同桌互相找一找,说一说。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在图像上所找的点及其表示的意义。
提问:从找出的这些点所表示的两种量的对应数值,可以看出这个图像表示了路程和时间的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结:这条直线是根据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对应数值,描点连线画成的图像。反过来看图像上的点表示的实际意义,可以看出它表示时间和路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是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一定。因此它表示的是两种量的正比例关系,是正比例的图像。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用描点法画出表中两种量的正比例图像。
(3)利用图像找出两种量里的对应数值,比如:10分钟打字多少个?打600个字需要多少分钟?这个点表示什么意思呢?体会正比例图像的意义和作用。
提问:比较例2和“练一练”这两题的正比例图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说明:正比例图像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直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一组对应数值。
2.完成练习十第3题。
第3题的第(1)题:让学生从图像上选取几个点,根据这些点所表示的路程与时间的对应数值,分别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再做判断。
第3题的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估计,说出大约是多少(数据允许有适当误差)。
3.完成练习十第4题。
(1)填表画图: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填写表格,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完成图像。
(2)判断:购买彩带的总价和长度成正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重点放在利用图像判断上,可以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对应数值比和比值,以及判断结论,使学生明确判断过程和书写格式;也可以直接说明因为表示两种量对应数值的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成正比例。)
(3)估计:根据图像你能说说购买3.5米彩带需要多少元吗?看图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呢?
4.设计画图。
提出要求:用老师为你准备的空白表格和方格纸:
(1)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列表算出对应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3)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看图像估计数值。
上述活动完成后,在全班呈现表格和图像,并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集体评判画得是否正确。
▍流程四:全课小结
1.回顾交流。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比例图像。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画出正比例图像的?通过学习正比例图像,你有哪些认识和收获?根据图像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第5题。
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
2 认识正比例图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量的关系的理解,明确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但它们的比值不变,为后续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做好铺垫,同时也为进一步感受这些“变”与“不变”的量在图像中的表现形式做好铺垫。
设计思想 通过经历描点的过程,学生自觉地把所描的点和原来表中每组数据都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图像上的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时间和路程的一组对应数值。在学生自主画图像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对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再根据图像进行估计,使学生再次体会正比例图像的意义和作用。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价值。
设计思想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指端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并为以后学习函数和图像做适当的铺垫。在这节课的最后,如果还有空余的时间,不妨为学生介绍一下x轴、y轴、原点以及象限的初步知识,同时也可以补充“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并经过一、三象限的直线”,但在小学阶段,由于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实际情境的基础上的,因此所有的对应数值都只在第一象限,没有出现负数的可能性。但在后续初中的学习中,对于这样的数形结合的问题,往往都是单纯地研究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为后续初中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