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位于甘肃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地带)成功着陆,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会威胁其运行安全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舱地距离 D.地球自转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飞船穿越的大气层密度持续升高,气压持续降低
C.飞船穿越的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活动
D.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
3.北斗导航系统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 )
A.提供返回舱实时影像 B.确定返回舱及救援人员位置
C.分析返回舱下降轨迹 D.控制返回舱下降的方向速度
【答案】1.B
2.D
3.B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
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1.神舟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太阳活动喷射的带电粒子流会威胁其安全,B正确;太阳辐射不会影响航天器的安全,A错误;舱底距离不会对航天器造成很大威胁,C错误;地球自转也不会造成威胁,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舟飞船从地面发射进入太空,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错误;飞船经过的大气层密度会减小,气压也会降低,B错误;大气圈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飞船运行于空间站,适中围绕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D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
3.北斗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实时导航,B正确;能够实时提供影像的是遥感,A错误;分析返回舱下降轨迹主要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C错误;北斗导航无法控制返回舱下落速度,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4.(2021高一上·诸暨期中)支付宝推出一项绿化公益活动,手机用户通过步行等低碳行为在网上种植虚拟树,然后由公益机构以用户名义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真树。目前已累计植树5000多万棵,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到可视化的“真树”。手机用户查询“真树”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A
【知识点】遥感(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分析】A、 手机用户查询“真树”的位置,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对空间事物分布查询功能,A正确;
B、遥感技术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B错误;
CD、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是定位导航,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因这三个概念的相应英文中都分别含一个S而得名,它是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进行综合集成的一种技术。在3S集成系统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提供目标、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车、船、飞机、卫星等)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信息,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及时地对GIS数据进行新;GIS则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和动态存取,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本平台,并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
5.(2021高一上·公主岭市期末) 2019年11月28日7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是高分变率对地观测系统微波遥感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卫星围绕的中心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地球
(2)高分十二号卫星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可观测宇宙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3)微波遥感卫星主要用于( )
①精准定位 ②国土普查 ③防灾减灾 ④汽车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1)D
(2)D
(3)C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遥感(RS)
【解析】【分析】(1)由材料“该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微波遥感卫星”可以判断,该卫星围绕的中心天体为地球,D正确,ABC错误。
(2)该卫星绕转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D正确,ABC错误。
(3)遥感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以及环境灾害监测,对灾害的监测有利于防灾减灾,②③正确,精准定位和汽车导航是GPS的功能,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1)D;(2)D;(3)C。
【点评】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2021高一上·东丽期末)近年来,内蒙古大草原的牧民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实现了智能居家放牧,在家中用手机就可以精准获取牛(羊)群的位置。与BDS功能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VR
【答案】A
【知识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定位与导航,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即GPS,A正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RS为遥感技术,VR为虚拟现实技术。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定位系统(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要。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地面上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最少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联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
7.(2020高一上·西青期末)某共享单车“打开手机APP,就可实时查看在线单车情况。在骑行过程中,时钟模块计时,定位模块记录车辆位置,骑行结束后,APP上显示骑行时间、费用,骑行的路线和距离。” 骑行此“共享单车”可能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
B.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D.GIS和GPS
【答案】D
【知识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分析】由题可知,共享单车手机APP是一个应用软件,主要是收集、记录、呈现位置、速度等信息的电子地图,是一个GIS应用系统,共享单车位置、速度等信息需要通过车辆安装的的GPS系统终端获得,所以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3S”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名称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英文
缩写 RS GIS GPS
别称 人的视力的延伸 地图的延伸
特征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限制少、应用广 采集、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信息,空间分析、多要素的综合动态预测,计算机系统支持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作用 较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以便及时监测和安排防灾、救灾 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应用
举例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等 对区域内各种条件进行精确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在野外调查时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和高程,利用GPS为飞机、轮船和汽车导航等
8.(2020高一上·大连期末)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军校和某卫星技术公司共同研发了“阅兵考核系统”。该系统确保了580台阅兵车辆方队的行进偏差不超过1厘米,壮观的阅兵场面震撼了世界。该系统借助的核心地理信息技术最可能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D
【知识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分析】由材料“该系统确保了580台阅兵车辆方队的行进偏差不超过1厘米”可知,该系统为全球定位系统,最可能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正确。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可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表达。我国“阅兵考核系统”不可能用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定位系统(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要。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地面上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最少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联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
9.(2018高一上·藤县期末)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题。
(1)下图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2)关于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距离赤道近,气温高
B.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山顶降雪量锐减
C.雪冠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D.雪冠消失将导致山麓地带水资源增加,森林四季繁茂
【答案】(1)A
(2)C
【知识点】遥感(RS)
【解析】【分析】⑴乞力马扎罗山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是遥感技术。遥感可根据获得的电磁波信号,获得地物的影像。
⑵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特别是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排除 A、B、D 项;雪冠一旦消失将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点评】遥感技术(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有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 2021年12月10日夜间,美国中部六个州至少遭遇30场龙卷风袭击。龙卷风是地球大气中最强烈的对流风暴,是在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小范围快速旋转的空气涡旋。由于尺度小、发展快且不易捕捉,加上生成环境复杂,往往伴随其他气象灾害等,龙卷风的预报非常困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评估此次龙卷风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重建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
11.龙卷风防灾减灾工作中,亟待加强的是( )
A.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B.灾害的防御
C.灾后救援 D.灾后恢复
12.美国龙卷风多发区( )
A.地形崎岖 B.气候寒冷 C.地形平坦 D.河湖众多
【答案】10.D
11.A
12.C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
10.评估此次龙卷风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重建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D选项正确;遥感技术主要是监测、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数字化,实现网络上的传输、共享,都不能用于指导灾后重建,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龙卷风发生至消散的时间间隔短,作用面积很小,以至于现有的探测仪器没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对龙卷风进行准确的监测,很难预警。今后应加强科技投入,突破监测难题,及时预警、减少损失,A选项正确;龙卷风的势力较强,防御措施较难改变,B错误;灾后救援和灾后恢复,都是受灾之后的措施,不是亟待加强的,CD错误。故答案为:A。
12.从中可以看出,美国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该地地形平坦,C选项正确,A错误;该地为温带,气候不会寒冷,B错误;该地降水较少,河湖较少,D错误。故答案为:C。
二、图文分析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风暴潮是指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1368-1911年,苏沪浙地区有确切发生日期的风暴潮共计388次(下图),其中发生在朔望日前后的有266次。
材料二:上海是我国风暴潮灾害的频发区域之一,风暴潮严重影响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平均海拔为4m左右,是我国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最快的区域之一。上海占据我国黄金海岸线的中部和长江出海口的优越区位,许多重大工程或产业均沿海而建。上海在滨海地区有约290km的盐碱地。这些盐碱地的形成与风暴潮关联较大。
(1)简述1368-1911年,苏沪浙地区风暴潮的时间规律。
(2)分析上海风暴潮灾害风险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3)分析风暴潮灾害会加剧区域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4)指出GIS在应对风暴潮灾害中可发挥的作用。
【答案】(1)夏秋季节多发;8月份达到全年各月的最高值;朔望日前后多发.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密度和社会财富急剧增加;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极端气候事件;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地面沉降;长江三峡等大型工程建设带来的剧烈河口冲淤变化。
(3)风暴潮发生时,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河水入海,海水倒灌,土壤盐度、地下水盐度增加;风暴潮发生后,滞留的海水与地下水联通,造成盐分的回滲;洪水退去后,地下水中的盐分被带到土壤表层,加剧土壤盐碱化。
(4)评估风暴潮灾害损失,包括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系统分析风暴潮的危险性和脆弱性,分析未来风暴潮灾害的趋势。
【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中国的气象灾害;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可以看出7、8、9月份风暴潮发生的次数较多,8月达到最大频次,由材料可知风暴潮其中发生在朔望日前后的有266次,占比68%。
(2)上海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快、海洋经济增速最快、人口密度稠密的地区之一,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大;近些年来的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导致全球热量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等极端气候事件;快速发展城市化导致地面严重的沉降,加剧风暴潮的发生频率;长江三峡及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使得长江三角洲入海口冲淤发生变化,增加了上海风暴潮风险。
(3)风暴潮发生时,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作用,阻碍河水入海,海水水位高于河水水位,导致海水倒灌,海水加大了土壤盐度、海水进一步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盐度增加,进一步加剧土壤盐碱化;另外风暴潮发生后,滞留的海水与地下水混合,是地下淡水含盐量增加,洪水退去后,地下水中的盐分被带到土壤表层,水分被蒸发,盐分残留于土壤,加剧土壤盐碱化。
(4)GIS具有模拟、分析、评估的功能,所有利用GIS可以模拟风暴潮影响的范围,评估风暴潮带来的灾害损失,可以进行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系统分析风暴潮的危险性和脆弱性,模拟分析未来风暴潮灾害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减少风暴潮带来的的损失。
【点评】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
14.(2021高一上·漳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城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于达到4942.6平方公里,暂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湖。下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
(1)2020年人汛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造成洪水危害,请说出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
(2)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3)可以实时监测洪涝灾害形成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技术,为抢险救灾提供决策参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4)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一条灾害链条,完成某平原地区暴雨灾害链条。
【答案】(1)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入湖河流多;集水范围广;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地势地平,排水通道狭窄
(2)发生前: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撤离;发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3)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4)洪涝灾害|水源(食品污染)
【知识点】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分析】(1)自然原因:鄱阳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水时间长,汛期长;汇入鄱阳湖的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大,集水范围广;再加上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湖水难以外泄;鄱阳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地平,排水通道狭窄,容易泛滥成灾。
(2)措施:发生前: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及时关注和跟踪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水灾的预防措施,包括涉及逃生路线、购买药品、食品、逃生工具等;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迅速撤离,并及时跟亲人和管理机构联系,报告行踪;发生后: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防止触电、做好垃圾清理,相互帮忙等。
(3)遥感(对地表进行监测) 地理信息系统(收集信息,录入电脑,模拟分析,为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4)洪涝灾害、食品水源污染(暴雨之后是发生洪涝灾害,爆发疾病之前是发生食物污染、中毒等)
【点评】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GIS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还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 洪涝灾害分为洪水灾害、雨涝灾害。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15.(2021高一上·黄山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4省(区、市)2027.2万人次受灾,23人死亡失踪,176.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万间房屋倒塌,8.9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207.5千公顷,其中绝收38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1.8亿元。
(1)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径流的影响。
(3)简述遥感技术在洪灾监测方面具有的优势。
【答案】(1)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
(2)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3)探测范围大,获取洪灾信息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遥感(RS)
【解析】【分析】(1)自然因素主要有: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主要从地表径流、下渗环节分析。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3)遥感技术可感知即时的地面信息,速度快、获取范围广,且不受地面的条件限制。
【点评】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1、水利工程措施
以工程续建配套为主,按设计标准扩建新建涝区内的排水沟道系统,修复和新建桥、涵、闸、站等建筑物,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及时排除内涝,同时整治容泄条件,保证涝区内外排水顺畅。
2、水土保持措施
种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少或防止空气或水质污染,美化、保护和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保证和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16.(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8月2-6日,山西太原遭遇强降雨天气,多处路段内涝严重,行车如行船。自2020年入夏以来,暴雨突袭致使全国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窘境。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太原市内涝的原因。
(2)请列举太原市为减轻城市内涝可采取的防治措施。
(3)与传统的标尺监测水位相比,说明遥感技术在监测城市洪水灾害方面的优势。
【答案】(1)夏季多暴雨,降水强度大;路面硬化,下渗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增多;地势低洼处积水,排水不畅
(2)加强雨情、水情监测,做好涝灾的预报预警工作;疏浚河道和下水管道,提高泄洪能力;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积极打造“海绵城市”等
(3)实时性强、覆盖面积广、安全性强、更新速度快等。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遥感(RS)
【解析】【分析】(1)水循环包括大气降水、水汽输送、蒸发、下渗、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由材料可知造成内涝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夏季多暴雨,降雨强度大,地表径流量大;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路面硬化面积越来越多,导致雨水难以下渗,地表容易积水;强降水导致河道水位上涨,城市街道排水不畅;城市排水系统年代久远,管道老化,排水能力不足,导致地表积水过多。
(2)根据上题分析,要解决内涝,主要从减少径流,增加下渗和排水等角度进行分析,比如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多使用透水砖等,提高城市地表径流的下渗;通过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不断完善和维护城市排水系统来增加排水量.另外还可以利用3S技术加强对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提前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内涝的发生。
(3)与传统的标尺监测水位相比,说明遥感技术在监测城市洪水灾害方面的优势:RS技术能即时感知地表事物的变化,实时性强、且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安全性更高。
【点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蒸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是近地面气温,影响温度的因素有:纬度、天气、海拔、洋流、地面性质、阴阳坡等。
2、水汽的输送
水汽的输送是在风的作用下,有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风力不同,携带水汽的能力也不同。来自海洋上的风,受地形影响,很少能进入到内陆区。
3、降水
气温降低,容易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原因是气温降低,单位体积的空气容纳水汽的量会减少。因此,上升气流阴雨天,下沉气流是晴天。当然,如果上升气流比较干燥,也是晴天。
4、地表径流
河流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其功能主要有:供水(如农业灌溉、工业使用淡水作为冷却水)、航运、发电、养殖、旅游、防洪等。
5、下渗与地下径流
下渗促进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位于甘肃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地带)成功着陆,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会威胁其运行安全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舱地距离 D.地球自转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飞船穿越的大气层密度持续升高,气压持续降低
C.飞船穿越的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活动
D.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
3.北斗导航系统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 )
A.提供返回舱实时影像 B.确定返回舱及救援人员位置
C.分析返回舱下降轨迹 D.控制返回舱下降的方向速度
4.(2021高一上·诸暨期中)支付宝推出一项绿化公益活动,手机用户通过步行等低碳行为在网上种植虚拟树,然后由公益机构以用户名义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真树。目前已累计植树5000多万棵,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到可视化的“真树”。手机用户查询“真树”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2021高一上·公主岭市期末) 2019年11月28日7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是高分变率对地观测系统微波遥感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卫星围绕的中心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地球
(2)高分十二号卫星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可观测宇宙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3)微波遥感卫星主要用于( )
①精准定位 ②国土普查 ③防灾减灾 ④汽车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2021高一上·东丽期末)近年来,内蒙古大草原的牧民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实现了智能居家放牧,在家中用手机就可以精准获取牛(羊)群的位置。与BDS功能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VR
7.(2020高一上·西青期末)某共享单车“打开手机APP,就可实时查看在线单车情况。在骑行过程中,时钟模块计时,定位模块记录车辆位置,骑行结束后,APP上显示骑行时间、费用,骑行的路线和距离。” 骑行此“共享单车”可能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
B.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D.GIS和GPS
8.(2020高一上·大连期末)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军校和某卫星技术公司共同研发了“阅兵考核系统”。该系统确保了580台阅兵车辆方队的行进偏差不超过1厘米,壮观的阅兵场面震撼了世界。该系统借助的核心地理信息技术最可能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9.(2018高一上·藤县期末)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题。
(1)下图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2)关于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距离赤道近,气温高
B.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山顶降雪量锐减
C.雪冠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D.雪冠消失将导致山麓地带水资源增加,森林四季繁茂
() 2021年12月10日夜间,美国中部六个州至少遭遇30场龙卷风袭击。龙卷风是地球大气中最强烈的对流风暴,是在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小范围快速旋转的空气涡旋。由于尺度小、发展快且不易捕捉,加上生成环境复杂,往往伴随其他气象灾害等,龙卷风的预报非常困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评估此次龙卷风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重建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
11.龙卷风防灾减灾工作中,亟待加强的是( )
A.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B.灾害的防御
C.灾后救援 D.灾后恢复
12.美国龙卷风多发区( )
A.地形崎岖 B.气候寒冷 C.地形平坦 D.河湖众多
二、图文分析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风暴潮是指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1368-1911年,苏沪浙地区有确切发生日期的风暴潮共计388次(下图),其中发生在朔望日前后的有266次。
材料二:上海是我国风暴潮灾害的频发区域之一,风暴潮严重影响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平均海拔为4m左右,是我国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最快的区域之一。上海占据我国黄金海岸线的中部和长江出海口的优越区位,许多重大工程或产业均沿海而建。上海在滨海地区有约290km的盐碱地。这些盐碱地的形成与风暴潮关联较大。
(1)简述1368-1911年,苏沪浙地区风暴潮的时间规律。
(2)分析上海风暴潮灾害风险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3)分析风暴潮灾害会加剧区域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4)指出GIS在应对风暴潮灾害中可发挥的作用。
14.(2021高一上·漳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城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于达到4942.6平方公里,暂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湖。下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
(1)2020年人汛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造成洪水危害,请说出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
(2)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3)可以实时监测洪涝灾害形成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技术,为抢险救灾提供决策参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4)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一条灾害链条,完成某平原地区暴雨灾害链条。
15.(2021高一上·黄山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4省(区、市)2027.2万人次受灾,23人死亡失踪,176.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万间房屋倒塌,8.9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207.5千公顷,其中绝收38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1.8亿元。
(1)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径流的影响。
(3)简述遥感技术在洪灾监测方面具有的优势。
16.(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8月2-6日,山西太原遭遇强降雨天气,多处路段内涝严重,行车如行船。自2020年入夏以来,暴雨突袭致使全国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窘境。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太原市内涝的原因。
(2)请列举太原市为减轻城市内涝可采取的防治措施。
(3)与传统的标尺监测水位相比,说明遥感技术在监测城市洪水灾害方面的优势。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B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
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1.神舟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太阳活动喷射的带电粒子流会威胁其安全,B正确;太阳辐射不会影响航天器的安全,A错误;舱底距离不会对航天器造成很大威胁,C错误;地球自转也不会造成威胁,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舟飞船从地面发射进入太空,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错误;飞船经过的大气层密度会减小,气压也会降低,B错误;大气圈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飞船运行于空间站,适中围绕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D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
3.北斗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实时导航,B正确;能够实时提供影像的是遥感,A错误;分析返回舱下降轨迹主要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C错误;北斗导航无法控制返回舱下落速度,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4.【答案】A
【知识点】遥感(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分析】A、 手机用户查询“真树”的位置,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对空间事物分布查询功能,A正确;
B、遥感技术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B错误;
CD、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是定位导航,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因这三个概念的相应英文中都分别含一个S而得名,它是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进行综合集成的一种技术。在3S集成系统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提供目标、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车、船、飞机、卫星等)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信息,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及时地对GIS数据进行新;GIS则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和动态存取,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本平台,并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
5.【答案】(1)D
(2)D
(3)C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遥感(RS)
【解析】【分析】(1)由材料“该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微波遥感卫星”可以判断,该卫星围绕的中心天体为地球,D正确,ABC错误。
(2)该卫星绕转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D正确,ABC错误。
(3)遥感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以及环境灾害监测,对灾害的监测有利于防灾减灾,②③正确,精准定位和汽车导航是GPS的功能,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1)D;(2)D;(3)C。
【点评】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答案】A
【知识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定位与导航,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即GPS,A正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RS为遥感技术,VR为虚拟现实技术。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定位系统(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要。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地面上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最少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联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
7.【答案】D
【知识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分析】由题可知,共享单车手机APP是一个应用软件,主要是收集、记录、呈现位置、速度等信息的电子地图,是一个GIS应用系统,共享单车位置、速度等信息需要通过车辆安装的的GPS系统终端获得,所以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3S”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名称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英文
缩写 RS GIS GPS
别称 人的视力的延伸 地图的延伸
特征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限制少、应用广 采集、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信息,空间分析、多要素的综合动态预测,计算机系统支持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作用 较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以便及时监测和安排防灾、救灾 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应用
举例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等 对区域内各种条件进行精确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在野外调查时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和高程,利用GPS为飞机、轮船和汽车导航等
8.【答案】D
【知识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分析】由材料“该系统确保了580台阅兵车辆方队的行进偏差不超过1厘米”可知,该系统为全球定位系统,最可能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正确。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可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表达。我国“阅兵考核系统”不可能用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定位系统(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要。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地面上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最少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联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
9.【答案】(1)A
(2)C
【知识点】遥感(RS)
【解析】【分析】⑴乞力马扎罗山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是遥感技术。遥感可根据获得的电磁波信号,获得地物的影像。
⑵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特别是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排除 A、B、D 项;雪冠一旦消失将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点评】遥感技术(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有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答案】10.D
11.A
12.C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
10.评估此次龙卷风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重建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D选项正确;遥感技术主要是监测、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数字化,实现网络上的传输、共享,都不能用于指导灾后重建,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龙卷风发生至消散的时间间隔短,作用面积很小,以至于现有的探测仪器没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对龙卷风进行准确的监测,很难预警。今后应加强科技投入,突破监测难题,及时预警、减少损失,A选项正确;龙卷风的势力较强,防御措施较难改变,B错误;灾后救援和灾后恢复,都是受灾之后的措施,不是亟待加强的,CD错误。故答案为:A。
12.从中可以看出,美国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该地地形平坦,C选项正确,A错误;该地为温带,气候不会寒冷,B错误;该地降水较少,河湖较少,D错误。故答案为:C。
13.【答案】(1)夏秋季节多发;8月份达到全年各月的最高值;朔望日前后多发.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密度和社会财富急剧增加;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极端气候事件;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地面沉降;长江三峡等大型工程建设带来的剧烈河口冲淤变化。
(3)风暴潮发生时,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河水入海,海水倒灌,土壤盐度、地下水盐度增加;风暴潮发生后,滞留的海水与地下水联通,造成盐分的回滲;洪水退去后,地下水中的盐分被带到土壤表层,加剧土壤盐碱化。
(4)评估风暴潮灾害损失,包括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系统分析风暴潮的危险性和脆弱性,分析未来风暴潮灾害的趋势。
【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中国的气象灾害;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可以看出7、8、9月份风暴潮发生的次数较多,8月达到最大频次,由材料可知风暴潮其中发生在朔望日前后的有266次,占比68%。
(2)上海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快、海洋经济增速最快、人口密度稠密的地区之一,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大;近些年来的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导致全球热量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等极端气候事件;快速发展城市化导致地面严重的沉降,加剧风暴潮的发生频率;长江三峡及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使得长江三角洲入海口冲淤发生变化,增加了上海风暴潮风险。
(3)风暴潮发生时,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作用,阻碍河水入海,海水水位高于河水水位,导致海水倒灌,海水加大了土壤盐度、海水进一步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盐度增加,进一步加剧土壤盐碱化;另外风暴潮发生后,滞留的海水与地下水混合,是地下淡水含盐量增加,洪水退去后,地下水中的盐分被带到土壤表层,水分被蒸发,盐分残留于土壤,加剧土壤盐碱化。
(4)GIS具有模拟、分析、评估的功能,所有利用GIS可以模拟风暴潮影响的范围,评估风暴潮带来的灾害损失,可以进行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系统分析风暴潮的危险性和脆弱性,模拟分析未来风暴潮灾害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减少风暴潮带来的的损失。
【点评】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
14.【答案】(1)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入湖河流多;集水范围广;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地势地平,排水通道狭窄
(2)发生前: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撤离;发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3)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4)洪涝灾害|水源(食品污染)
【知识点】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分析】(1)自然原因:鄱阳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水时间长,汛期长;汇入鄱阳湖的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大,集水范围广;再加上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湖水难以外泄;鄱阳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地平,排水通道狭窄,容易泛滥成灾。
(2)措施:发生前: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及时关注和跟踪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水灾的预防措施,包括涉及逃生路线、购买药品、食品、逃生工具等;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迅速撤离,并及时跟亲人和管理机构联系,报告行踪;发生后: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防止触电、做好垃圾清理,相互帮忙等。
(3)遥感(对地表进行监测) 地理信息系统(收集信息,录入电脑,模拟分析,为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4)洪涝灾害、食品水源污染(暴雨之后是发生洪涝灾害,爆发疾病之前是发生食物污染、中毒等)
【点评】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GIS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还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 洪涝灾害分为洪水灾害、雨涝灾害。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15.【答案】(1)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
(2)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3)探测范围大,获取洪灾信息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遥感(RS)
【解析】【分析】(1)自然因素主要有: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主要从地表径流、下渗环节分析。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3)遥感技术可感知即时的地面信息,速度快、获取范围广,且不受地面的条件限制。
【点评】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1、水利工程措施
以工程续建配套为主,按设计标准扩建新建涝区内的排水沟道系统,修复和新建桥、涵、闸、站等建筑物,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及时排除内涝,同时整治容泄条件,保证涝区内外排水顺畅。
2、水土保持措施
种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少或防止空气或水质污染,美化、保护和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保证和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16.【答案】(1)夏季多暴雨,降水强度大;路面硬化,下渗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增多;地势低洼处积水,排水不畅
(2)加强雨情、水情监测,做好涝灾的预报预警工作;疏浚河道和下水管道,提高泄洪能力;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积极打造“海绵城市”等
(3)实时性强、覆盖面积广、安全性强、更新速度快等。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遥感(RS)
【解析】【分析】(1)水循环包括大气降水、水汽输送、蒸发、下渗、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由材料可知造成内涝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夏季多暴雨,降雨强度大,地表径流量大;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路面硬化面积越来越多,导致雨水难以下渗,地表容易积水;强降水导致河道水位上涨,城市街道排水不畅;城市排水系统年代久远,管道老化,排水能力不足,导致地表积水过多。
(2)根据上题分析,要解决内涝,主要从减少径流,增加下渗和排水等角度进行分析,比如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多使用透水砖等,提高城市地表径流的下渗;通过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不断完善和维护城市排水系统来增加排水量.另外还可以利用3S技术加强对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提前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内涝的发生。
(3)与传统的标尺监测水位相比,说明遥感技术在监测城市洪水灾害方面的优势:RS技术能即时感知地表事物的变化,实时性强、且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安全性更高。
【点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蒸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是近地面气温,影响温度的因素有:纬度、天气、海拔、洋流、地面性质、阴阳坡等。
2、水汽的输送
水汽的输送是在风的作用下,有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风力不同,携带水汽的能力也不同。来自海洋上的风,受地形影响,很少能进入到内陆区。
3、降水
气温降低,容易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原因是气温降低,单位体积的空气容纳水汽的量会减少。因此,上升气流阴雨天,下沉气流是晴天。当然,如果上升气流比较干燥,也是晴天。
4、地表径流
河流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其功能主要有:供水(如农业灌溉、工业使用淡水作为冷却水)、航运、发电、养殖、旅游、防洪等。
5、下渗与地下径流
下渗促进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