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能读、写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一个物体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用分数表示。
经历分数概念产生的全过程,在分类、比较、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数学抽象概括能力,体会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几份中的一份或几份”。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平均分。
师:瞧,这是明明,今天他要当小厨师给大家分餐,咱们一起去看看他分的怎么样?公平吗?(课件出示明明上场,有平均分的草莓、小苹果、不平均分的月饼、不平均分的火腿、平均分的蛋和平均分的橙子)
引导发现:月饼和火腿不平均分,其余都是平均分。小结:生活中分东西的时候是不是都只有这么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板书),另一种是不平均分(板书)。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平均分的问题。(把不平均分移走)
认识二分之一
用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师:4个草莓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也就是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人取了其中的几份?(板贴:2份\取了其中的1份)这1份是几个?用哪个数表示?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是平均分成几份,每人取其中的几份?这1份是几个?用哪个数表示?(课件随之出示2、1)1个橙子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是平均分成几份,每人取其中的几份?这1份是几个?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呢? 2、创造分数。
师:那该用哪个数表示?你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个新的数,表示出这一半呢?
学生尝试创造。
小结:小朋友们都非常有想法, 学数学就要这样敢于创新,你们会越来越棒!
3、教学读法、写法:想知道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吗?
讨论:看一看这个数和学过的整数长得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好奇怪呀,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 引导学生交流中关注到:和整数不一样,上、下有两个数。下面的数表示?上面的数表示?伸出手,我们一起写一遍,(边说边板演写法)
练习:折图形的,巩固理解。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如果把橙子换成一个圆、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还能找到它的吗?
操作要求:从桌子上任取一个图形,分一分、取一取,找到它的。 用水彩笔快速画斜线或涂色把找到的表示出来。(巡视选典型作品贴在黑板上)检查订正。问:它们的形状大小不同,为什么都是?
小结:无论平均分的是什么,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2份,取其中1份,就用表示。
类推认识其他分数
1.认识几分之一(1)类推刚才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表示。如果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你感觉该用哪个数表示?怎么写?(板书:)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该用哪个数表示?(板书:)......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该用哪个数表示?(板书:)还能平均分几份取一份,用哪个数表示?(2)操作看来小朋友们都很有想法了,下面就请你再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一个你喜欢的数。收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3)评价反馈依次检查表示的作品是否正确。出示:错例的三分之一这个对吗?为什么?出示正确的,这样表示对吗?
(4)小结:(课件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一句话,平均分了几份取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2.认识几分之几。(出示作品)看,这是平均分了几份,取了几份?该用哪个数表示(板书:)?再多取一份是?再多一份是?也就是1了。(指作品),看着它,你还能联想得到几分之几?(师随之板书:......)
小结:看,我们又从几分之一认识到了几分之几了。真棒!
3、分析比较进行提升。回忆刚才得到这些数的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都是先平均分几份,再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有这样的份数关系,就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
揭示分数。
命名,认识各部分名称
了解分数的由来。(播放课件配解说)。小结:其实分数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和我们创造分数的过程是不是很象?
巩固练习
小游戏:一张正方形纸,不断取走。问:都是怎么大小不一样?
小结:是啊,不同的图形的,所以有大有小。看来,以后说分数时要注意说清谁的几分之几。
依次返回取走的部分,小正方形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讨论:不平均分如何转化为平均分。)同一个小正方形,怎么一会儿用一会儿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小结:瞧,数学就是这么神奇,同样是,可以有大有小,同样是1个小正方形,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你看,这么重要的两个发现,咱们玩着图形说着数就弄明白了,数形结合好不好啊,它可是很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呢!
欣赏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些图片,如果你发现了分数就大声说出来,比一比谁的眼睛亮。引导学生说出、、......。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分数,只要我们拥有发现数学的眼睛,看,就在我们的身边:一面国旗、一顶吊扇、一个窗户,跳绳中,倒水时,无一不藏着分数。甚至美丽的大自然中,一草、一花也藏有分数呢,就等你去发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