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坐井观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坐井观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9 14: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及课时 《坐井观天》(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 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 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课文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第二至七自然段运用了3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 来,来干什么。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 达了各自的观点。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文章的插图设计很巧妙,既写实,又写意。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我们它们分歧的原因: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学情分析:寓言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一年级时已经学过了《乌鸦喝水》《小猴子下山》,对于其典型特征----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坐井观天》不仅要分角色朗读课文,还要读好部分相关的句子,此外,以想象的方式猜想小鸟和青蛙之间争论的内容、也要说出他们的说法不一样的原因,这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体现低龄段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和思考的阶段过程,从而逐渐引导出寓意。而且学生在此思考的过程中,通过慢慢领悟,并能逐层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而非老师的直接灌输。
学习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学习 重点 难点 1、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体会故事的寓意。
学习方法 启发探究 合作讨论
教学 准备 PPT课件
预设 流程 板块一、直接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齐读正音。 读准“井”,出示“井”的图片,图文对比,记忆字形。拓展:龙井、油井、天井 认识“观”字。 采用找同义词的方法,理解“观”的意思。 指名认读“观”,并组词,如:观看、观察、观众等。 4、板书课题,提问:你知道故事写了哪两位人物吗?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活动: 读一读:借助拼音自由第朗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想一想: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 1.出示认读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请小老师带读。读准字音。 3.师生交流。相机板书:(天有多大) 板块三、随文识字,朗读课文 1、朗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问:读后知道了什么?结合课文插图,理解“井里”“井沿”,并识记字形。出示沿在字典上的三种解释,选一选。相机板画井提问:井口的边叫“井沿”,碗口的边叫一“碗沿”,小河的边叫一“河沿”。(多媒体出示相关实物的图片)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沿"? (3)请一名学生上台找出井沿的位置,并指一指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青蛙在井里,小鸟在井沿,他们俩都聊了什么呢? 2、明确对话: 大家看看,他们一个一句,一共几个来回?师生逐段浏览,一个一句,共三个回合。他们俩就这样聊天,一个一句,三个“回合”,我们一个“回合”,一个“回合”地朗读。 朗读第一回合 出示第二、三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重点读准“哪儿”“点儿”两个儿化音。 识记生字:答、渴、喝。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什么呢?引出生字“渴”和“喝”的学习。口渴的意思就是?喝,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出示:有水能解渴,渴是三点水。用口才能喝,喝是口字旁。 指名再读。齐读。 朗读第二回合 (1)出示第四、五自然段。指名朗读。 (2)学习多音字“哪”:“哪儿”和“大得很哪”。小老师范读,领读。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们知道什么呢? (3)理解”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谁来说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4)识记“话”字,理解大话: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舌头,还能不能说出话来?关注“话”的右边是舌头的“舌”字。什么是说大话呢? (5)识记“际”,理解“无边无际”:谁知道什么是无边无际呢?就是看不到边。学生想象拓展。( )无边无际。草原、大海、沙漠等。 拓展ABAC的词语:无( )无( )。 朗读第三回合 (1)出示第七、八自然段。指名朗读。 (2)理解“弄错”,什么是弄错了?搞错了。 (3)识记“抬”字,与“台”比较,组词。 6、同桌合作读课文。 7、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小鸟和青蛙为( )而争论。小鸟认为( ),青蛙认为( )。 活动四:书写生字(10分钟) 出示:“井、观、沿、答”。学生认读并组词。 学生独立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位置。 3、师边范写生字,学生独立描红,练写生字。 4、展示学生写的字,集体评议。
作业 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 朗读课文。
板书 设计 12、坐井观天 “小鸟” 井(简笔画) “青蛙”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