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 气象灾害 同步测试(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 气象灾害 同步测试(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5 16:42:3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 气象灾害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文山期末)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冰雹
(2)为减轻图中各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答案】(1)A
(2)B
【知识点】干旱灾害
【解析】【分析】(1)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暴雨、洪涝影响面积不大,南方出现冰雹的地区多为山区。台风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旱涝频繁,内陆地区多降水稀少。我国南北方和东西部都可出现严重干旱,特别是西北地区有大面积荒漠。故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干旱,选A。(2)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地方均为灾害多发区,故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太现实,因为我国人口太多,且灾害多发区面积较大。据此分析选B。
【点评】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2021高一上·辽阳期末)下图示意寒潮-大风-雪灾自然灾害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
A.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B.提前为牲畜准备饲料
C.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D.海上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2)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内容是(  )
A.雪灾 大气污染 生物冻害 低温
B.雪灾 大气污染 低温 生物冻害
C.大气污染 雪灾 生物冻害 低温
D.低温 大气污染 雪灾 生物冻害
【答案】(1)C
(2)B
【知识点】寒潮灾害;其它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人们才能采取一些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C正确。故答案为:C。(2)据图中关系可判断出,①③所对应的内容是天气现象,②④是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根据图中灾害链图①导致了农牧区雪灾,所以①是雪灾;沙尘暴天气会使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造成空气浑浊,所以会导致②大气污染;寒潮会造成低温,所以③是低温;低温会造成生物冻害,所以④是生物冻害,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3.(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下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 下列小题。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冰雹 B.洪涝 C.台风 D.干旱
(2)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春季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春季台风多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为成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答案】(1)D
(2)A
(3)D
【知识点】干旱灾害;寒潮灾害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会有干旱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低温冷害而言,干旱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D正确,ABC错误。
(2)题目中要求是“自然原因”,③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为活动,错误;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④错误;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①正确;我国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若西北风的势力强大,会对纬度较低的地区产生影响,②正确。故A正确。
(3)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会减轻洪水、暴雨、热带风暴等灾害带来的损失,A错误;
B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和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都会减轻灾害的损失,BC错误;
D.在灾害多发区,人们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可以避免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可以在此居住的。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答案为:(1)D;(2)A;(3)D。
【点评】自然灾害防御的非工程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管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抗灾意识。
4.(2021高一上·通化期末)俗话说水火无情,洪水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损失。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原因的是(  )
A.冰雪融化 B.冰凌堵塞河道
C.人为因素导致垮坝 D.严寒的天气
(2)下列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有(  )
①建筑物占据河道 ②流域内植被受到破坏
③大规模退田还湖 ④上游山区大量陡坡开荒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
(2)D
【知识点】洪涝灾害;寒潮灾害
【解析】【分析】(1)洪水可能是由暴雨、冰雪融化引发特大地表径流溢出河道形成的,也可能是冰凌堵塞河道、人为导致垮坝形成。严寒的天气与洪水形成没有关系。D符合题意。
(2)植被破坏、陡坡开荒、占据河道都会加剧洪灾的发生,大规模退田还湖,能够增加湖泊的分洪蓄洪功能,减少洪灾的发生。故D①②④正确,ABC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
【点评】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
(2021高一上·南宁期末)读我国局部地区寒潮路径及寒潮出现频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长沙相比,成都、重庆受寒潮的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植被 D.人类活动
6.寒潮对甲地农业的不利影响有(  )
A.越冬作物遭受冻害 B.春季干旱加剧
C.农作物病虫害加重 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5.A
6.A
【知识点】寒潮灾害
【解析】【点评】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5.成都、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冷空气难以侵入,受寒潮影响小;而长沙以北平原广阔南下的冷空气可长驱直入到达该地。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6.寒潮降温幅度大,易导致冬春季节农作物遭受冻害;寒潮带来大量雨雪,有利于缓解冬春季节的旱情;寒潮带来的低温可大量杀死害虫和病菌,减轻作物病虫害;雪水中氮化物含量高,可提高土壤肥力。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7.(2021高一上·公主岭市期末)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进退的快慢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时间的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大多是(  )
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
C.平原地区 D.高原地区
【答案】(1)A
(2)C
【知识点】洪涝灾害;干旱灾害
【解析】【分析】(1)读图,P地主要指我国华北地区,Q地主要指我国江淮地区。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这与夏季风的进退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东南季风迅速到达北方,北方地区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降水量偏大,多形成涝灾。由于锋面雨带长期停留于北方,导致南方雨季短,降水偏少,形成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东南季风很难到达北方,锋面雨带长期滞留于南方,导致南方多雨北方干旱,A正确。和两地的海陆位置、台风影响、水利建设无关,BCD错误。
(2)据图可以看出旱灾和涝灾都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这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C正确;人口稀少或经济落后地区出现的旱涝灾害较少,AB错误;高原地区排水条件较好,不易出现涝灾,D错误。
故答案为:(1)A;(2)C。
【点评】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1、降水量大(气候异常导致长时间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2、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
3、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4、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小
5、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雨季积水严重
6、河岸开发,水面养殖,排水不畅。
8.(2021高一上·怀化期末)近年来,为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许多城市对道路进行了改造。下图为某城市道路改造后的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路面铺设透水沥青,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  )
①径流 ②降水 ③下渗 ④水汽输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该城市道路的改造主要是为了应对(  )
A.供水紧张 B.暴雨内涝 C.热岛效应 D.交通拥堵
【答案】(1)C
(2)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洪涝灾害
【解析】【分析】(1)城市路面铺设透水沥青会直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①③正确。但不会对降水和水汽输送产生直接的影响。故答案为:C。(2)读图可知,该城市道路的改造包括修建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铺设透水沥青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汇集,减轻城市内涝。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二、综合题
9.(2021·浦东模拟)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冰冻是由降雪(或雨夹雪、小冰粒、冻雨等)或降雨后遇低温形成的积雪结冰现象。冰冻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浙江省山地丘陵占比大,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1)据图1,概括浙江省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气候、地形等角度,推测浙江省A地冰冻灾害多发的可能原因。
(3)归纳1961 - 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其成因。
(4)为减轻冰冻灾害造成的危害,浙江省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不断增加;西北地区最严重,东南受灾较轻
(2)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
(3)特征:有明显的波动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成因:季风气候不稳定,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冬季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灾害性天气多发
(4)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冬季低温、冻害的天气预测和预报;建立健全防冰冻灾害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日常防灾减灾意识等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一般描述空间分布规律时,空间分布不均,××多(高),××少(低),由××向××递增(递减),集中分布在××。根据图1可知,浙江省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空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不断增加;西北地区最严重,东南受灾较轻。
(2)本题考查冰冻灾害多发的原因,注意从气候、地形等角度来回答。气候方面,高纬度冷空气快速南下,气温低。地形方面,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集聚。根据材料和图1可知,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
(3)读图2可知,1961 - 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的变化特征有明显的波动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说明气温在波动性上升。这与宏观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多发;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4)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可以从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天气预测和预报等角度来思考作答。
【点评】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可以从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天气预测和预报等角度来思考作答。
10.(2021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 2020年9月2日夜晚,强台风“美莎克”在吉林省登陆,给当地带来巨大损失。左图为当地居民9月2日14时通过手机APP截取台风“美莎克”移动路径图,右图为台风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   。
(3)当地居民通过手机及时查询“美莎克”的实时位置,快速确定受灾范围等,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4)如果遇到台风天气,你该如何防避
【答案】(1)西北太平洋
(2)干暖
(3)地理信息系统(或遥感和全球卫星导航也可)
(4)①收听台风信息,调整出行时间;②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水,尽量减少外出;③检查阳台花盆等高空物的摆放,以免大风吹落伤人;④及时切断电源;⑤不要在迎风一侧开窗门等。
【知识点】台风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1)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据右图可知,由于台风眼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台风的中心区内,因此台风眼区就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那里风力很小,天气晴朗,无风、少云和干暖。
(3)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因此当地居民通过手机及时查询“美莎克”的实时位置,快速确定受灾范围等,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
(4)台风的到来会引发各种灾害,如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应及时收听台风信息,调整出行时间;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水,尽量减少外出;检查阳台花盆等高空物的摆放,以免大风吹落伤人;及时切断电源,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因风力强劲,因此不要在迎风一侧开窗门等。
【点评】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台风眼区非常奇特,那里风力很小,天气晴朗,平均直径为40千米;云墙区指台风眼周围宽几十千米、高十几千米的云墙区,也称眼壁。这里云墙高耸,狂风呼啸,大雨如注;螺旋雨带区指云墙外是螺旋雨带,这里有几条雨(云)带呈螺旋状向眼壁四周辐合。台风预防措施: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行动对策;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11.(2021·青海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的崛起对亚洲大陆的气候产生重大影响,是我国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边缘(28°N~35°N之间),近东西向分布,平均海拔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受西南季风和西风的影响,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气候差异较大。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侧,降水量的差异显著,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降水差异最大南侧是北侧的7.52倍。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图(图a)、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单位:km2)分布图(图b)。
(1)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但也有少量降水,据图分析其水汽的主要来源。
(2)描述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与东段降水的季节差异,并说明原因。
(3)试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冰川面积的大小。
(4)说明印度东北部地区(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谷地和恒河下游平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答案】(1)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四周为高山或高原所环绕,水汽难以进入;西部有一些地势较低的山口或峡谷,来自大西洋的西风从这些山口或峡谷进入盆地,带来少量的水汽,所以其水汽主要来源是来自大西洋的西风
(2)季节差异:西段降水集中于冬季(或冬春季);东段降水集中于夏季(或夏秋季)。
原因:喜马拉雅山脉位于28°N~35°N之间,西段冬季(或冬春季)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东段夏季(或夏秋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3)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高海拔降雪)丰富,雪线较低,冰川面积较大:北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高海拔降雪)较少,雪线较高,冰川面积较小
(4)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夏秋季多地形雨,降雨量大;北部山地面积广,春季山地积雪融水补给量大,夏秋季山地冰雪融水量大;印度东北部地区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谷地和恒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
【知识点】洪涝灾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图中的虚线箭头对本题的解答是一个提示。读图分析,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四周为高山或高原所环绕,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塔里木盆地位于西风带,西部有一些地势较低的山口或峡谷,来自大西洋的西风从这些山口或峡谷进入盆地,带来少量的水汽。因此塔里木盆地水汽的来源是来自大西洋的西风。(2)降水的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是位于28°N~35°N之间的一段弧线山脉,其西段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西风冬季势力较强,因此西段降水集中于冬季;东段主要受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3)由图b可知,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面积南坡大于北坡。结合材料分析,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冰川面积大;北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冰川面积小。(4)印度东北部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洪水的来源、地形、水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洪水来源方面:印度东北部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量大;北部山地面积广,春季山地积雪融水补给量大,夏秋季山地冰雪融水量大。地形方面:印度东北部地区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谷地和恒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系方面:印度东北部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点评】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2)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3)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12.(2020高二上·连云港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星光号”是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之间开通的客运列车(下图)。西雅图和洛杉矶两地气候都较为温和,但降水差异显著(下表)。加州生长着油性很大的繁茂灌木、松树等,地面上长年累月堆积着枯木和落叶。每年9~11月,加州山谷中会出现特有的季风,大风来自内陆荒漠地带,吹向太平洋沿岸,被称为“圣安娜风”。近年来,加州“海岸星光号”列车沿线附近多地频发山火,导致游客减少。
(1)分析西雅图冬季气温比洛杉矶低的主要原因。
(2)分析洛杉矶年降水量比西雅图少的主要原因。
(3)分析加州近年来夏秋季节多山火的自然原因。
【答案】(1)西雅图纬度位置较高,白昼时间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再加上冬季西雅图阴雨天气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少,单位面积获取的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2)洛杉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下沉气流为主,晴朗天气多;受沿岸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明显
(3)加州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燥;山区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多油性灌木、松树,地面易燃物多;来自荒漠的陆风,加剧干旱程度,加剧火势。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雅图纬度位置较高,冬季越往北昼越短,白昼时间较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从表中可以看出,冬季西雅图降水总量大,降水天数多,阴雨天气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少,单位面积获取的热量较少,气温较低。(2)从位置上可以判断,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下沉气流为主,晴朗天气多;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明显。(3)加州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降水天数少,炎热干燥;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区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加州生长着油性很大的繁茂灌木、松树等,地面易燃物多;每年9~11月,加州山谷中会出现特有的季风,大风来自内陆荒漠地带,吹向太平洋沿岸,被称为“圣安娜风”,来自荒漠的陆风,加剧干旱程度,加剧火势。
【点评】影响气温的思考角度: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
13.(2020高二上·东莞月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环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知识点】洪涝灾害
【解析】【分析】(1)从图中观察出:河流水位在6月至9月高于湖泊水位,易发生洪涝灾害。其自然原因主要有: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势(滨湖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位高低(湖水和河水此时都处一年中的于高水位)等方面入手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加强监测和预报、种植耐涝农作物、开展灾害教宣传育,提高民众减灾防灾意识、退田还湖,提高湖泊的调蓄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等。
【点评】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 气象灾害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文山期末)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冰雹
(2)为减轻图中各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2.(2021高一上·辽阳期末)下图示意寒潮-大风-雪灾自然灾害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
A.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B.提前为牲畜准备饲料
C.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D.海上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2)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内容是(  )
A.雪灾 大气污染 生物冻害 低温
B.雪灾 大气污染 低温 生物冻害
C.大气污染 雪灾 生物冻害 低温
D.低温 大气污染 雪灾 生物冻害
3.(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下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 下列小题。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冰雹 B.洪涝 C.台风 D.干旱
(2)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春季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春季台风多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为成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4.(2021高一上·通化期末)俗话说水火无情,洪水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损失。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原因的是(  )
A.冰雪融化 B.冰凌堵塞河道
C.人为因素导致垮坝 D.严寒的天气
(2)下列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有(  )
①建筑物占据河道 ②流域内植被受到破坏
③大规模退田还湖 ④上游山区大量陡坡开荒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1高一上·南宁期末)读我国局部地区寒潮路径及寒潮出现频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长沙相比,成都、重庆受寒潮的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植被 D.人类活动
6.寒潮对甲地农业的不利影响有(  )
A.越冬作物遭受冻害 B.春季干旱加剧
C.农作物病虫害加重 D.土壤肥力下降
7.(2021高一上·公主岭市期末)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进退的快慢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时间的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大多是(  )
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
C.平原地区 D.高原地区
8.(2021高一上·怀化期末)近年来,为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许多城市对道路进行了改造。下图为某城市道路改造后的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路面铺设透水沥青,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  )
①径流 ②降水 ③下渗 ④水汽输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该城市道路的改造主要是为了应对(  )
A.供水紧张 B.暴雨内涝 C.热岛效应 D.交通拥堵
二、综合题
9.(2021·浦东模拟)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冰冻是由降雪(或雨夹雪、小冰粒、冻雨等)或降雨后遇低温形成的积雪结冰现象。冰冻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浙江省山地丘陵占比大,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1)据图1,概括浙江省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气候、地形等角度,推测浙江省A地冰冻灾害多发的可能原因。
(3)归纳1961 - 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其成因。
(4)为减轻冰冻灾害造成的危害,浙江省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0.(2021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 2020年9月2日夜晚,强台风“美莎克”在吉林省登陆,给当地带来巨大损失。左图为当地居民9月2日14时通过手机APP截取台风“美莎克”移动路径图,右图为台风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   。
(3)当地居民通过手机及时查询“美莎克”的实时位置,快速确定受灾范围等,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4)如果遇到台风天气,你该如何防避
11.(2021·青海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的崛起对亚洲大陆的气候产生重大影响,是我国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边缘(28°N~35°N之间),近东西向分布,平均海拔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受西南季风和西风的影响,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气候差异较大。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侧,降水量的差异显著,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降水差异最大南侧是北侧的7.52倍。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图(图a)、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单位:km2)分布图(图b)。
(1)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但也有少量降水,据图分析其水汽的主要来源。
(2)描述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与东段降水的季节差异,并说明原因。
(3)试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冰川面积的大小。
(4)说明印度东北部地区(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谷地和恒河下游平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12.(2020高二上·连云港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星光号”是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之间开通的客运列车(下图)。西雅图和洛杉矶两地气候都较为温和,但降水差异显著(下表)。加州生长着油性很大的繁茂灌木、松树等,地面上长年累月堆积着枯木和落叶。每年9~11月,加州山谷中会出现特有的季风,大风来自内陆荒漠地带,吹向太平洋沿岸,被称为“圣安娜风”。近年来,加州“海岸星光号”列车沿线附近多地频发山火,导致游客减少。
(1)分析西雅图冬季气温比洛杉矶低的主要原因。
(2)分析洛杉矶年降水量比西雅图少的主要原因。
(3)分析加州近年来夏秋季节多山火的自然原因。
13.(2020高二上·东莞月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B
【知识点】干旱灾害
【解析】【分析】(1)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暴雨、洪涝影响面积不大,南方出现冰雹的地区多为山区。台风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旱涝频繁,内陆地区多降水稀少。我国南北方和东西部都可出现严重干旱,特别是西北地区有大面积荒漠。故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干旱,选A。(2)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地方均为灾害多发区,故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太现实,因为我国人口太多,且灾害多发区面积较大。据此分析选B。
【点评】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答案】(1)C
(2)B
【知识点】寒潮灾害;其它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人们才能采取一些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C正确。故答案为:C。(2)据图中关系可判断出,①③所对应的内容是天气现象,②④是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根据图中灾害链图①导致了农牧区雪灾,所以①是雪灾;沙尘暴天气会使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造成空气浑浊,所以会导致②大气污染;寒潮会造成低温,所以③是低温;低温会造成生物冻害,所以④是生物冻害,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3.【答案】(1)D
(2)A
(3)D
【知识点】干旱灾害;寒潮灾害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会有干旱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低温冷害而言,干旱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D正确,ABC错误。
(2)题目中要求是“自然原因”,③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为活动,错误;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④错误;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①正确;我国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若西北风的势力强大,会对纬度较低的地区产生影响,②正确。故A正确。
(3)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会减轻洪水、暴雨、热带风暴等灾害带来的损失,A错误;
B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和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都会减轻灾害的损失,BC错误;
D.在灾害多发区,人们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可以避免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可以在此居住的。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答案为:(1)D;(2)A;(3)D。
【点评】自然灾害防御的非工程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管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抗灾意识。
4.【答案】(1)D
(2)D
【知识点】洪涝灾害;寒潮灾害
【解析】【分析】(1)洪水可能是由暴雨、冰雪融化引发特大地表径流溢出河道形成的,也可能是冰凌堵塞河道、人为导致垮坝形成。严寒的天气与洪水形成没有关系。D符合题意。
(2)植被破坏、陡坡开荒、占据河道都会加剧洪灾的发生,大规模退田还湖,能够增加湖泊的分洪蓄洪功能,减少洪灾的发生。故D①②④正确,ABC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
【点评】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
【答案】5.A
6.A
【知识点】寒潮灾害
【解析】【点评】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5.成都、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冷空气难以侵入,受寒潮影响小;而长沙以北平原广阔南下的冷空气可长驱直入到达该地。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6.寒潮降温幅度大,易导致冬春季节农作物遭受冻害;寒潮带来大量雨雪,有利于缓解冬春季节的旱情;寒潮带来的低温可大量杀死害虫和病菌,减轻作物病虫害;雪水中氮化物含量高,可提高土壤肥力。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7.【答案】(1)A
(2)C
【知识点】洪涝灾害;干旱灾害
【解析】【分析】(1)读图,P地主要指我国华北地区,Q地主要指我国江淮地区。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这与夏季风的进退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东南季风迅速到达北方,北方地区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降水量偏大,多形成涝灾。由于锋面雨带长期停留于北方,导致南方雨季短,降水偏少,形成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东南季风很难到达北方,锋面雨带长期滞留于南方,导致南方多雨北方干旱,A正确。和两地的海陆位置、台风影响、水利建设无关,BCD错误。
(2)据图可以看出旱灾和涝灾都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这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C正确;人口稀少或经济落后地区出现的旱涝灾害较少,AB错误;高原地区排水条件较好,不易出现涝灾,D错误。
故答案为:(1)A;(2)C。
【点评】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1、降水量大(气候异常导致长时间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2、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
3、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4、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小
5、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雨季积水严重
6、河岸开发,水面养殖,排水不畅。
8.【答案】(1)C
(2)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洪涝灾害
【解析】【分析】(1)城市路面铺设透水沥青会直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①③正确。但不会对降水和水汽输送产生直接的影响。故答案为:C。(2)读图可知,该城市道路的改造包括修建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铺设透水沥青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汇集,减轻城市内涝。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9.【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不断增加;西北地区最严重,东南受灾较轻
(2)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
(3)特征:有明显的波动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成因:季风气候不稳定,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冬季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灾害性天气多发
(4)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冬季低温、冻害的天气预测和预报;建立健全防冰冻灾害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日常防灾减灾意识等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一般描述空间分布规律时,空间分布不均,××多(高),××少(低),由××向××递增(递减),集中分布在××。根据图1可知,浙江省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空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不断增加;西北地区最严重,东南受灾较轻。
(2)本题考查冰冻灾害多发的原因,注意从气候、地形等角度来回答。气候方面,高纬度冷空气快速南下,气温低。地形方面,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集聚。根据材料和图1可知,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
(3)读图2可知,1961 - 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的变化特征有明显的波动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说明气温在波动性上升。这与宏观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多发;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4)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可以从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天气预测和预报等角度来思考作答。
【点评】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可以从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天气预测和预报等角度来思考作答。
10.【答案】(1)西北太平洋
(2)干暖
(3)地理信息系统(或遥感和全球卫星导航也可)
(4)①收听台风信息,调整出行时间;②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水,尽量减少外出;③检查阳台花盆等高空物的摆放,以免大风吹落伤人;④及时切断电源;⑤不要在迎风一侧开窗门等。
【知识点】台风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1)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据右图可知,由于台风眼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台风的中心区内,因此台风眼区就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那里风力很小,天气晴朗,无风、少云和干暖。
(3)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因此当地居民通过手机及时查询“美莎克”的实时位置,快速确定受灾范围等,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
(4)台风的到来会引发各种灾害,如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应及时收听台风信息,调整出行时间;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水,尽量减少外出;检查阳台花盆等高空物的摆放,以免大风吹落伤人;及时切断电源,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因风力强劲,因此不要在迎风一侧开窗门等。
【点评】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台风眼区非常奇特,那里风力很小,天气晴朗,平均直径为40千米;云墙区指台风眼周围宽几十千米、高十几千米的云墙区,也称眼壁。这里云墙高耸,狂风呼啸,大雨如注;螺旋雨带区指云墙外是螺旋雨带,这里有几条雨(云)带呈螺旋状向眼壁四周辐合。台风预防措施: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行动对策;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11.【答案】(1)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四周为高山或高原所环绕,水汽难以进入;西部有一些地势较低的山口或峡谷,来自大西洋的西风从这些山口或峡谷进入盆地,带来少量的水汽,所以其水汽主要来源是来自大西洋的西风
(2)季节差异:西段降水集中于冬季(或冬春季);东段降水集中于夏季(或夏秋季)。
原因:喜马拉雅山脉位于28°N~35°N之间,西段冬季(或冬春季)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东段夏季(或夏秋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3)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高海拔降雪)丰富,雪线较低,冰川面积较大:北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高海拔降雪)较少,雪线较高,冰川面积较小
(4)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夏秋季多地形雨,降雨量大;北部山地面积广,春季山地积雪融水补给量大,夏秋季山地冰雪融水量大;印度东北部地区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谷地和恒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
【知识点】洪涝灾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图中的虚线箭头对本题的解答是一个提示。读图分析,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四周为高山或高原所环绕,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塔里木盆地位于西风带,西部有一些地势较低的山口或峡谷,来自大西洋的西风从这些山口或峡谷进入盆地,带来少量的水汽。因此塔里木盆地水汽的来源是来自大西洋的西风。(2)降水的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是位于28°N~35°N之间的一段弧线山脉,其西段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西风冬季势力较强,因此西段降水集中于冬季;东段主要受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3)由图b可知,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面积南坡大于北坡。结合材料分析,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冰川面积大;北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冰川面积小。(4)印度东北部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洪水的来源、地形、水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洪水来源方面:印度东北部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量大;北部山地面积广,春季山地积雪融水补给量大,夏秋季山地冰雪融水量大。地形方面:印度东北部地区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谷地和恒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系方面:印度东北部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点评】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2)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3)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12.【答案】(1)西雅图纬度位置较高,白昼时间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再加上冬季西雅图阴雨天气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少,单位面积获取的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2)洛杉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下沉气流为主,晴朗天气多;受沿岸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明显
(3)加州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燥;山区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多油性灌木、松树,地面易燃物多;来自荒漠的陆风,加剧干旱程度,加剧火势。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雅图纬度位置较高,冬季越往北昼越短,白昼时间较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从表中可以看出,冬季西雅图降水总量大,降水天数多,阴雨天气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少,单位面积获取的热量较少,气温较低。(2)从位置上可以判断,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下沉气流为主,晴朗天气多;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明显。(3)加州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降水天数少,炎热干燥;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区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加州生长着油性很大的繁茂灌木、松树等,地面易燃物多;每年9~11月,加州山谷中会出现特有的季风,大风来自内陆荒漠地带,吹向太平洋沿岸,被称为“圣安娜风”,来自荒漠的陆风,加剧干旱程度,加剧火势。
【点评】影响气温的思考角度: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
13.【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环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知识点】洪涝灾害
【解析】【分析】(1)从图中观察出:河流水位在6月至9月高于湖泊水位,易发生洪涝灾害。其自然原因主要有: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势(滨湖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位高低(湖水和河水此时都处一年中的于高水位)等方面入手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加强监测和预报、种植耐涝农作物、开展灾害教宣传育,提高民众减灾防灾意识、退田还湖,提高湖泊的调蓄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等。
【点评】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