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2 地质灾害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贵港期末)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群岛发生6.9级地震,导致基拉韦厄火山一夜之间爆发,熔岩溅射街道,火山灰漫散天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基拉韦厄火山爆发后,岩浆从其源地到喷出地表经过的圈层是(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2.这次夏威夷群岛地震( )
A.远离大陆,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
B.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的传播速度慢
C.释放的能量大于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
D.震中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3.(2021高一上·吉林期末)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
4.(2021高一上·滁州期末)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的地点( )
A.甲 B.乙 C.丙 D.丁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包括( )
A.冲毁铁路 B.阻塞河道 C.冲毁城镇 D.损坏林木
5.(2021高一上·东丽期末)下图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区Ⅱ分布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台风 C.洪涝 D.风暴潮
(2)泥石流是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较少,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干旱与洪涝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种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是( )
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打机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1高一上·天津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洪涝 D.地震
(2)该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避防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种灾害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②该种灾害发生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③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④千万不可在发生该种灾害的沟谷中横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受台风影响,2019年9月28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滑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此次滑坡形成有关的自然地理要素有( )
①暴雨②地形起伏较大③植被破坏④山体坡面物质较松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下图为“公路沿线四处地质剖面图”,其中最易发生滑坡的是( )
A. B.
C. D.
(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建于1960年的瓦依昂水库,横跨意大利东北部的深山峡谷,当地为石灰岩和粘土相互层叠的岩层结构。1963年8-10月,该区城经历多次大雨。1963年10月9日晚大雨滂沱,22时41分,瓦依品水库南岸发生大规模滑坡,造成重大损失。下图为瓦依昂水库滑坡体区南北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相对原冰川谷底,形成现在峡谷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侵蚀 B.海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0.导致此次瓦依昂水库滑坡的直接诱因是(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表植被稀少
C.岩体结构破碎 D.库岸陡峭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229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紧急转移安置1500.634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61.2765万。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和伤亡的原因。
12.读“中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是泥石流分布多发地区,其气候原因是 ,地质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带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原因。
13.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 、 等。
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区有多处山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险情。
(1)简要分析雅安市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2)可能产生此类地质灾害的其它因素有哪些。
15.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 省,该省区灾害点主要分布在该省的 和 。
(2)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 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最少。
(3)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 地区。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震
【解析】【点评】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纵波、横波。 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1.岩浆的源地在上地幔的上部,火山爆发时,岩浆从其源地到喷出地表经过的圈层是岩石圈。故A选项正确。
2.根据材料表述,此次地震导致火山爆发,熔岩溅射街道,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故A错误;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且速度快于横波,故B正确;此次地震震级为6.9级,释放的能量小于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故C错误;震中位于地表,不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故D错误。故答案为:B选项。
3.【答案】(1)C
(2)D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并不一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地区,A错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形成的特殊洪流是泥石流,B错误;地震发生后,可能会诱发滑坡,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C正确;地震的发生一般为内力作用的结果,而与气象灾害关系不大,D错;故答案为:C。(2)滑坡的形成受地形因素影响,A错误;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B错误;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能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C错误;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地质灾害简称地灾。 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4.【答案】(1)D
(2)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图中丁地区等高线稀疏,距河流较远,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D正确;图中甲、乙、丙三地都位于河流谷地,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出现泥石流灾害。(2)图中丙地位于河流谷地,附近有河流和铁路经过,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和损坏林木,因丙地峡谷面积小,坡度较陡,没有城镇分布,不可能冲毁城镇,C正确。
【点评】泥石流形成的因素有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源。不合理的开采开挖破坏地表,会导致引发泥石流。滥采滥伐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5.【答案】(1)A
(2)C
(3)A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其它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图中Ⅱ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A正确。台风和风暴潮主要影响沿海地区,B、D错。洪涝灾害在该地区分布较少,C错。故答案为:A。(2)从图中看Ⅳ地区位于我国西南,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是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①④正确。Ⅳ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②错。故答案为:C。(3)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树先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①正确。修建水库可在丰水期存水,枯水期放水,既可防洪又能抗旱,②正确。疏浚河道有利于洪水下泄,可防洪,但不能抗旱,③错。打机井可抗旱,但不能防洪,④错。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另外还可以分为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
6.【答案】(1)B
(2)D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山谷中为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为泥石流,B正确。故答案为:B。(2)图中自然灾害为泥石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发生时听从指挥,应尽快转移,不能留恋财物,②错。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答案】7.A
8.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点评】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7.台风会带来暴雨,由材料“受台风影响,2019年9月28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发生山体滑坡”可知,与此次滑坡形成有关的是暴雨、地形起伏较大、山体坡面物质较松散,①②④正确,选A。植被破坏从材料和图中读不出来,③无法判断。故答案为:A。
8.从图中看③处坡面底部岩层断裂缺失,坡上岩石易在重力作用下,顺岩层下滑,最易发生滑坡,C正确。结合图例可看出,①处为花岗岩,岩性坚硬,不易出现滑坡,A错。②处山坡岩层完整,不易出现滑坡,B错。④处岩层走向与坡向相反,不易出现滑坡,D错。故答案为:C。
【答案】9.D
10.A
【知识点】河流地貌;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点评】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63年经历多次降水,甚至发生发生滑坡,所以现在峡谷形态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D正确;现在峡谷形态与冰川侵蚀、海水侵蚀、风力侵蚀等关系不大。故答案为:D。
10.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由于多次降水,该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岩层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诱发水库滑坡,A正确;地表植被和岩体结构是否破碎等信息材料并未直接体现,BC错;库岸的坡度一直未发生变化,且图文材料重在体现因降水导致地下水上升这一关键信息,D错。故答案为:A。
11.【答案】(1)地震分布广;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第(1)题,仔细观察图中我国的地震分布,不难得出我国地震的分布具有分布广、分布不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等特点。第(2)题,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寻求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12.【答案】(1)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对植被的破坏
(2)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3)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陡峭的沟谷;二是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三是充足的水源。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造成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因此,二者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陡峭的沟谷;二是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三是充足的水源。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造成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因此,二者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13.【答案】(1)(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气象)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2)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会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3)滑坡;火山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主要发生在山区,主要由重力作用引起,人类活动可诱发,破坏力极强,由外力作用导致,具有突发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14.【答案】(1)地震使山体产生松动,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
(2)如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地质条件复杂,植被发育程度程度差,人类活动强度都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题(1),滑坡、泥石流产生的条件是有泥沙碎石,还要有强降水浸泡土壤、山体。雅安地震使附近山体产生松动,岩石破碎,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题(2),可能产生此类地质灾害的其它因素,如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地质条件复杂,植被发育程度程度差,人类活动强度都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5.【答案】(1)四川;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2)华东
(3)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其成因。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一般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地形,地形上坡度陡险、山谷深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二是植被覆盖情况,植被覆盖好的地方一般不易发生泥石流,而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因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三是岩石状况,岩石比较破碎、松散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四是多暴雨、降水强度大的地方易引发泥石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2 地质灾害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贵港期末)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群岛发生6.9级地震,导致基拉韦厄火山一夜之间爆发,熔岩溅射街道,火山灰漫散天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基拉韦厄火山爆发后,岩浆从其源地到喷出地表经过的圈层是(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2.这次夏威夷群岛地震( )
A.远离大陆,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
B.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的传播速度慢
C.释放的能量大于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
D.震中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震
【解析】【点评】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纵波、横波。 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1.岩浆的源地在上地幔的上部,火山爆发时,岩浆从其源地到喷出地表经过的圈层是岩石圈。故A选项正确。
2.根据材料表述,此次地震导致火山爆发,熔岩溅射街道,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故A错误;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且速度快于横波,故B正确;此次地震震级为6.9级,释放的能量小于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故C错误;震中位于地表,不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故D错误。故答案为:B选项。
3.(2021高一上·吉林期末)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
【答案】(1)C
(2)D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并不一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地区,A错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形成的特殊洪流是泥石流,B错误;地震发生后,可能会诱发滑坡,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C正确;地震的发生一般为内力作用的结果,而与气象灾害关系不大,D错;故答案为:C。(2)滑坡的形成受地形因素影响,A错误;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B错误;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能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C错误;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地质灾害简称地灾。 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4.(2021高一上·滁州期末)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的地点( )
A.甲 B.乙 C.丙 D.丁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包括( )
A.冲毁铁路 B.阻塞河道 C.冲毁城镇 D.损坏林木
【答案】(1)D
(2)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图中丁地区等高线稀疏,距河流较远,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D正确;图中甲、乙、丙三地都位于河流谷地,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出现泥石流灾害。(2)图中丙地位于河流谷地,附近有河流和铁路经过,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和损坏林木,因丙地峡谷面积小,坡度较陡,没有城镇分布,不可能冲毁城镇,C正确。
【点评】泥石流形成的因素有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源。不合理的开采开挖破坏地表,会导致引发泥石流。滥采滥伐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5.(2021高一上·东丽期末)下图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区Ⅱ分布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台风 C.洪涝 D.风暴潮
(2)泥石流是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较少,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干旱与洪涝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种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是( )
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打机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
(2)C
(3)A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其它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图中Ⅱ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A正确。台风和风暴潮主要影响沿海地区,B、D错。洪涝灾害在该地区分布较少,C错。故答案为:A。(2)从图中看Ⅳ地区位于我国西南,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是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①④正确。Ⅳ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②错。故答案为:C。(3)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树先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①正确。修建水库可在丰水期存水,枯水期放水,既可防洪又能抗旱,②正确。疏浚河道有利于洪水下泄,可防洪,但不能抗旱,③错。打机井可抗旱,但不能防洪,④错。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另外还可以分为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
6.(2021高一上·天津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洪涝 D.地震
(2)该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避防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种灾害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②该种灾害发生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③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④千万不可在发生该种灾害的沟谷中横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D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山谷中为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为泥石流,B正确。故答案为:B。(2)图中自然灾害为泥石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发生时听从指挥,应尽快转移,不能留恋财物,②错。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受台风影响,2019年9月28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滑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此次滑坡形成有关的自然地理要素有( )
①暴雨②地形起伏较大③植被破坏④山体坡面物质较松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下图为“公路沿线四处地质剖面图”,其中最易发生滑坡的是( )
A. B.
C. D.
【答案】7.A
8.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点评】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7.台风会带来暴雨,由材料“受台风影响,2019年9月28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发生山体滑坡”可知,与此次滑坡形成有关的是暴雨、地形起伏较大、山体坡面物质较松散,①②④正确,选A。植被破坏从材料和图中读不出来,③无法判断。故答案为:A。
8.从图中看③处坡面底部岩层断裂缺失,坡上岩石易在重力作用下,顺岩层下滑,最易发生滑坡,C正确。结合图例可看出,①处为花岗岩,岩性坚硬,不易出现滑坡,A错。②处山坡岩层完整,不易出现滑坡,B错。④处岩层走向与坡向相反,不易出现滑坡,D错。故答案为:C。
(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建于1960年的瓦依昂水库,横跨意大利东北部的深山峡谷,当地为石灰岩和粘土相互层叠的岩层结构。1963年8-10月,该区城经历多次大雨。1963年10月9日晚大雨滂沱,22时41分,瓦依品水库南岸发生大规模滑坡,造成重大损失。下图为瓦依昂水库滑坡体区南北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相对原冰川谷底,形成现在峡谷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侵蚀 B.海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0.导致此次瓦依昂水库滑坡的直接诱因是(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表植被稀少
C.岩体结构破碎 D.库岸陡峭
【答案】9.D
10.A
【知识点】河流地貌;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点评】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63年经历多次降水,甚至发生发生滑坡,所以现在峡谷形态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D正确;现在峡谷形态与冰川侵蚀、海水侵蚀、风力侵蚀等关系不大。故答案为:D。
10.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由于多次降水,该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岩层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诱发水库滑坡,A正确;地表植被和岩体结构是否破碎等信息材料并未直接体现,BC错;库岸的坡度一直未发生变化,且图文材料重在体现因降水导致地下水上升这一关键信息,D错。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229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紧急转移安置1500.634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61.2765万。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和伤亡的原因。
【答案】(1)地震分布广;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第(1)题,仔细观察图中我国的地震分布,不难得出我国地震的分布具有分布广、分布不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等特点。第(2)题,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寻求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12.读“中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是泥石流分布多发地区,其气候原因是 ,地质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带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原因。
【答案】(1)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对植被的破坏
(2)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3)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陡峭的沟谷;二是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三是充足的水源。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造成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因此,二者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陡峭的沟谷;二是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三是充足的水源。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造成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因此,二者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13.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 、 等。
【答案】(1)(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气象)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2)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会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3)滑坡;火山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主要发生在山区,主要由重力作用引起,人类活动可诱发,破坏力极强,由外力作用导致,具有突发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区有多处山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险情。
(1)简要分析雅安市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2)可能产生此类地质灾害的其它因素有哪些。
【答案】(1)地震使山体产生松动,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
(2)如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地质条件复杂,植被发育程度程度差,人类活动强度都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题(1),滑坡、泥石流产生的条件是有泥沙碎石,还要有强降水浸泡土壤、山体。雅安地震使附近山体产生松动,岩石破碎,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题(2),可能产生此类地质灾害的其它因素,如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地质条件复杂,植被发育程度程度差,人类活动强度都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5.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 省,该省区灾害点主要分布在该省的 和 。
(2)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 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最少。
(3)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 地区。
【答案】(1)四川;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2)华东
(3)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其成因。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一般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地形,地形上坡度陡险、山谷深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二是植被覆盖情况,植被覆盖好的地方一般不易发生泥石流,而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因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三是岩石状况,岩石比较破碎、松散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四是多暴雨、降水强度大的地方易引发泥石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