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都必须书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 N:14 ; O:16; Na:23 ; S:32 ;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54分)
1.已知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 O2(g)=CO(g) △H1 = -110.5kJ·mol-1
C(s)+O2 (g)=CO2(g), △H 2= -393.5kJ/mol 则C(s)+CO2(g)=2CO(g) 的△H为( )
A.283. kJ·mol-1 B.172.5 kJ·mol-1
C.-172.5 kJ·mol-1 D.-504 kJ·mol-1
2.在容器中充入和只由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存
在于( )
A.只存在于中 B.只存在于和中
C.只存在于和中 D.、和中都有可能存在
3.下列反应中,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B.
C.
D.
4.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和,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的转化率为,则乙容器中的转化率(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5.根据相应的图像(图像编号与答案一一对应),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T0时改变某一条件有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
催化剂
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b
C.物质的百分含量和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B、C是气体、
D为固体或液体
6.氨水有下列平衡,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且增大的是( )
A.加NaOH B.加盐酸
C.加 D.加同浓度氨水
7.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4 D.5
8.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值一定小于7的是( )
A.pH = 3的硝酸跟pH = 11的氢氧化钾溶液
B.pH = 3的盐酸跟pH = 11的氨水
C.pH = 3的硫酸跟pH = 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 = 3的醋酸跟pH = 11的氢氧化钡溶液
9.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 + YW + Z,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υ)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X、Y、W、Z四种物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B.X、Y均为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C.X、Y或W、Z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
D.X、Y均为气体,W、Z均为液体或固体
10.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 I2(aq)+I-(aq)I3-(aq)的△H > 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11.准确量取25.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 mL量筒 B.25 mL量筒
C.50 mL碱式滴定管 D.50 mL酸式滴定管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0.2mol/L的盐酸,稀释至2倍后pH=1
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
13.在密闭容器中把CO和的混合物加热到800℃,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若在密闭容器中把和混合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A.16.7% B.50% C.66.7% D.83.3%
14.某温度下已知反应mX(g)+ nY(g) qZ(g) △H= +Q kJ·mol—1(Q>0),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反应速率υ正(X) =υ正(Y)
B.降低温度,反应的速率值变大
C.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加入X,反应的△H增大
D.在一定条件下向容器中放入m molX和n mol Y,充分反应吸收Q kJ的能量
15.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C. c(H+)=c(OH-)=10-6mol/L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16.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17.相同条件下,向等体积、pH=2的两种一元酸HA和HB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应
后,收集 到H2的体积前者大于后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一定是强酸 B.HB一定是强酸
C.HB一定是弱酸 D.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同
1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B.若用0.010mo1·L—1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
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小
C.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
D.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震荡锥形瓶,右手转动活塞控制液滴流速,眼睛要始终注
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6分)
19.(9分)N2O2—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受到人们的关注。
(1)N2O5与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的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 。
(2)①在一密闭、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反应,反应2N2O5(g) 4NO2(g)+O2(g);ΔH>0
达平衡后,若再通入一定量氮气,则N2O5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下表为反应在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
t/s
0
500
1000
C(N2O5)/mol·L-1
5.00
3.52
2.48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mol/L)
CO初始浓度(mol/L)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Ⅰ
280
1.20×10-3
5.80×10-3
82
Ⅱ
124
Ⅲ
350
124
则500 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 。
③在T2温度下,反应1 000 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 mol·L-1,则T2 T1。
20.(8分)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 = 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 c(CO) 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
21.(16分)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2NO+2CO2CO2+N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mol/L)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mol/L)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 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①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22.(13分)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础。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测量数据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铁坩埚加热CuSO4·5H2O晶体测定结晶水质量分数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c.用规格为20 mL的量筒,量取16.8 mL的Na2CO3溶液
(2)某废水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Na+、CO、SO,某研究小组欲测定其中SO的浓度。
实验方案:
ⅰ.用烧杯盛取废水适量,加少量活性炭,除去废水中的杂质;过滤,取滤液;
ⅱ.精确量取20.00 mL过滤后废水试样,选择使用紫色的0.1 mol·L-1 KMnO4(H2SO4酸化)溶液进行滴定;
ⅲ.记录数据,计算。
①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夹持部分略去)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滴定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制备Fe(OH)3胶体:用洁净的烧杯取适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滴加
1 mol·L-1的FeCl3溶液,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结果溶液变浑浊。该同学制备胶体失败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成功制得Fe(OH)3胶体的特征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口二高2013~2014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答题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分 数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6分)
19.(9分)
(1)
(2)
①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
20.(8分)
(1)K=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21.(16分)
(1)
(2)v(N2)=
(3)K=
(4)
(5)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mol/L)
CO初始浓度(mol/L)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Ⅰ
Ⅱ
Ⅲ
22.(13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口二高2013~2014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54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6分)
19.(1) -NO2 (2分)
(2)①不变(2分)
②0.00296 mol·L-1·s-1(3分)
③“<”或“小于” (2分)
20.(1)(2分)
(2)吸热(2分)
(3)B、C(2分)
(4)830(2分)